题目

男士穿着 胡汉兼通

202141phn003
从敦煌壁画可了解古代人的衣着服饰(图片提供:视觉中国)
202141phn003

中国古代男士的服饰是怎样的?男士服饰在不同朝代、不同地区都有差异。大致在周代时已有形制,采用上衣下裳的形式,主要分为礼服及常服。敦煌壁画中有不少描画唐代男士服饰,当时男士服饰主要是宽衣大袖、圆领长袍,亦有胡汉混合的衣着流潮。

 

帝王服饰

莫高窟第220窟是初唐时期的作品,窟内有一壁画是一幅帝王图,画中有一唐代帝王身穿冕冠和冕服,是一种交领右衽大袖的服饰。交领右衽是汉族服饰的基本样式,在中国传统文化里,有右为上的观念,形成右尊左卑的思想。这帝王图中的皇帝头戴冕旈(冕冠前后悬垂的玉串),身穿蓝色上衣,红色下裳,衣上有日、月、星辰等纹样(十二章纹),配有大带及绶。大带是天子与诸侯才能配带的腰带;绶是用彩丝织成的长条形饰物,系于腰侧。绶最初是作为系玉器之用,后来演变成区分礼服等级的饰物。

bulb

冕服

冕服是中国古代一种礼服,是男性在重大仪式上穿的衣服,它由冠冕、服装及配饰组成。据《周礼》记述,帝王冕服主要有冠冕、上衣、下裳、中衣、袴、袜、舄、腰带,蔽膝、佩玉、绶、剑、圭等服饰。冕服的制度在殷商时期已有,一直沿用到明代。

202141ph006_01
莫高窟第220窟里的帝王图(网络图片)
202141ph006_01

圆袍常服

唐代男子的常服主要有幞头、圆领袍衫、革带和长靿靴。在莫高窟第130窟壁画中,有一幅描绘唐代男供养人的衣饰,他们所穿的就是常服。

  • 东汉的包头巾(幅巾),是黑色三尺的头巾,有四条带,两条束于脑后垂下,二条反绑在头上。北周武帝作了改良,始名幞头。于唐代发展出置于幞头内部支撑头型的内衬,称为“巾子”。幞头的特色是垂有两脚。
  • 圆领袍衫是唐代男子最主要的服装,样式简单,穿着舒适,上至帝王,下至平民都爱穿着。阶级以衣服的颜色及花纹作区分。《旧唐书‧本纪‧高宗》载:“敕文武官三品已上服紫、金玉带;四品深绯,五品浅绯,并金带;六品深绿,七品浅绿,并银带;八品深青,九品浅青,𨱎石带;庶人服黄铜铁带。”
  • 革带是现今所称的腰带,不同材质来区分阶级,例如平民百姓用的是牛皮带或布带,称韦带或韦布;士大夫是用丝线编成的腰带,束腰后余下的部分垂于腰后,称“绅”(绅带)。绅的长度是有规定的,绅带愈长代表官位愈高,后世引申为“绅士”。革带上会穿孔,下垂小带,以系上各式小物,如刀、火石、囊等物。
  • 长靿靴是一种长筒靴,靴子原为胡服,戎装之一,在唐代时普及至文武百官及百姓的服饰。
202141ph007
莫高窟第130窟里的晋昌郡太守乐庭瓌等供养图,段文杰临摹复原。(网络图片)
202141ph007

胡服汉装

唐代与胡人交往频繁,再加上唐代李氏王朝有着胡人的血统,因此对胡风甚为接受。男士服饰也受胡服影响,尤其是常服方面。《唐书‧五行志》载:“贵族及士民好为胡服胡帽”。所以唐代男子会穿具胡服特色的衣着,样式是翻领窄袖的长或短袍,以及上衣下裤的袴褶服。袴褶是北方游牧民族男子的常见服饰,便于骑马及工作,在敦煌壁画里出现很多这类衣饰。贞观二十二年(公元648年),唐太宗下令百官朔望日上朝都要穿袴褶。

202141ph008
莫高窟第85窟壁画中的猎人与屠夫,他们都是穿着袴褶服。(网络图片)
202141ph008
上载日期:
2023年11月27日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