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

简牍大发现——二十一世纪的成果

202135phn030
当代不断出土简牍,大大丰富了史学研究。(图片提供:视觉中国)
202135phn030

在二十一世纪,三批战国及秦代简牍的发现,令历史学家大为兴奋,它们分别是里耶秦简、岳麓书院秦简及清华战国竹简。这三批简牍为战国及秦代的历史,提供丰富的实物资料,对于历史学家而言是极为珍贵之物。

 

与甲骨文同样珍贵的里耶秦简

2002年6至7月期间,湖南省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龙山县,里耶镇里耶古城一号井,出土三万六千多枚秦简,内容主要是记载秦王政二十五年至秦二世元年,秦洞庭郡迁陵县县衙的档案,当中包括祠先农简、地名里程简、户籍简等。学界认为里耶秦简是继秦始皇兵马俑后,秦代考古的又一重大发现,其研究成果将大大填补史料的缺佚。其中一枚写有“迁陵以邮行洞庭”七个古隶文字,被认为是中国最早的邮寄书信,距今已有二千二百多年。历史学家认为,里耶秦简对研究秦史的重要价值,不逊于甲骨文研究商史的意义。它将从根本上改变秦史研究的面貌。

202135phn031
郑州博物馆展出里耶秦简(图片提供:视觉中国)
202135phn031

来历不明的岳麓书院秦简

2006年12月,湖南大学岳麓书院副院长陈松长教授,发现一批为数2174 枚的简牍在香港文物市场出售。虽然这批古简来历不明,但推断应不晚于汉初。由于市场报价是每枚简牍售1500至2000元,整批简牍约值三百多万,是湖南大学的能力所不及的。2007年9月,香港某位不知名商人收购这批简牍,并与湖南大学岳麓书院达成协议,岳麓书院以港币150万元转购。2007年12月10日,全部简牍送至湖南大学岳麓书院收藏。

 

关于这批简牍的来历,初步推测墓葬主人应该是一名从事法律工作的官吏。后来被盗墓者盗窃,再辗转流入香港文物市场。因此,它真正的“出身地”永远是一个谜案。岳麓秦简内容主要分为七类:一是《质日》,二是《为吏治官及黔首》,三是《占梦书》,四是《数》书,五是《奏谳书》,六是《秦律杂抄》,七是《秦令杂抄》。其中《质日》、《为吏治官及黔首》、《数》三种是简背上原有的标题,其他四种是整理小组暂拟的篇题。岳麓书院秦简为研究秦代历史提供崭新资料,大大丰富秦史的内容。

202135phn032
岳麓书院收藏的秦简《为吏治官与黔首》(图片提供:张庆民/FOTOE)
202135phn032

“焚书坑儒”的幸存者清华简

2008年7月,清华大学校友赵伟国,把从境外拍卖所得的2388枚战国简牍,捐赠给清华大学。这批简牍的出土时间、流散过程,如今已不得而知,可以说迄今发现的战国简牍中为数较多。简牍上记录的“经”、“史”类书,大多数前所未见。曾任国务院夏商周断代工程首席学者、专家组组长李学勤教授评价说:“这将极大地改变中国古史研究的面貌,价值难以估计。”这批简牍运到清华大学后,校方立即组织专家,用3个月时间做清理及保护工作。

 

据清理后统计,清华简中完整的简所占比例很大,而且简上一般都有文字。简的形制多种多样,最长46厘米,最短约10厘米。简上的墨书文字出于不同书手,风格不尽一致,大多整齐清晰。有少数简上还有红色的格线,即所谓“朱丝栏”。清华简在秦之前就被埋入地下,未受“焚书坑儒”影响,所以能够展现先秦古籍的原貌,研究这些简牍有助了解中华文化的初期面貌和发展脉络。及后清华大学成立清华大学出土文献研究与保护中心,承诺资助相关学者研究及整理的工作,研究成果至今已出版十一辑《清华大学藏战国竹简》。

bulb

“朱丝栏”

用朱砂在纸或绢上画界格,称为“朱丝栏”。

出任清华大学出土文献研究与保护中心主任的李学勤教授指出,这批竹简既有历史价值,又有文学意义。第一批整理好的简书为周文王临终时对其子的遗言,原文没有篇题,现据篇文试题为《保训》。而最新发现是周武王时期的乐诗。李学勤表示:“有的诗竟与《诗经‧国风‧蟋蟀》一诗有关,前所未见,令人惊奇。”他又指出,竹简上恰恰记载战国时期的劝酒乐诗,可能与本已失传的《乐经》有关系。

202135phn033
观众在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参观竹简(图片提供:视觉中国)
202135phn033
作者:
上载日期:
2023年09月06日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