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

千古大墓——解构海昏侯墓

202128phw006
海昏侯刘贺墓M1椁室结构示意图(图片提供:杨军)
202128phw006

海昏侯墓园规模很大,呈梯形,墓墙周长868米,面积达4.6万平方米。由两座主墓、七座陪葬墓、一条外藏坑等组成,内有道路系统和排水设施。海昏侯刘贺主墓及其夫人主墓为异穴合葬,则夫妻分别在两个紧靠的墓穴中埋葬。由于存在刘贺夫人墓封土叠压刘贺墓封土的现象,因此推断刘贺较夫人先逝。墓室的设计完全仿照汉代人民的居室结构,反映出汉代人事死如事生的观念。

 

海昏侯墓园内以刘贺主墓为中心,上有高达7米的封土,下有坐北朝南的“甲”字形墓穴,墓穴总面积达4000平方米。椁室为方形木结构,由主椁室、回廊形过道、回廊形藏椁、甬道和车马库构成。主椁室东西长约6.9米、南北宽约6.7米、高约2.4米,面积约400平方米。主椁室分东室及西室,两室之间有墙分隔,中间有一道门相通。西室是厅堂,东室是卧室,海昏侯的棺柩便放于东室的东北部。棺柩上面有帷帐的龙形挂钩;棺柩下面安装有4个木轮,高约0.26米的輁轴。使用内、外两重棺,与主椁室、过道、回廊形藏椁共同构成五重棺椁形式,符合周代以来“天子棺椁七重、诸侯五重、大夫三重、士再重”的棺椁制度。椁板上刻有工匠的姓氏、编号等文字和记号。墓道南部与椁室相连区域用竹编护壁。椁底板上铺有一层竹席或草席。

202128phw007
刘贺的棺墓(图片提供:杨军)
202128phw007

外棺南北长约3.71米、东西宽约1.44米、高0.46-0.96米,但因棺柩已倒塌,据倒塌前颌板和后挡板的高度,推测棺柩原高约为1.36米。外棺盖有漆画痕迹,并放置三把玉具剑。内棺盖上有彩绘漆画,并有纺织品的痕迹。内、外棺之间的南部陪葬大量金器、玉器和漆器。

 

由于年代久远,内棺已经破烂变形,而且长期浸在带酸性的地下水中,里面的遗骸已不可见,目前只发现有几颗牙齿、几块窝状的腿骨和食物残留。考古人员凭陪葬品及遗骸的痕迹,推断墓主人遗骸的位置。在内棺最南侧有数个贴金漆盒,推测贴金漆盒的北侧有头朝南方,脚向北方的遗骸痕迹。其中,遗骸头部位置有镶玉璧的漆面罩,头部及其以下依次有玉枕和数块大小不一的玉璧;腰部有玉具剑和书刀各一把,亦有带钩和佩玉等。遗骸下有金丝缕琉璃席,席下等距放置了五枚一排十组以上的金饼。最令考古人员兴奋的是,在内棺里发现一枚高约1.5厘米,印面边长2.1厘米,以上佳和田玉雕刻而成的玉印。这玉印以阴刻篆书刻有“刘贺”两字。凭这玉印,令墓主人的身份得以确定,就是西汉海昏侯刘贺。

202128phw008
“刘贺”玉印(图片提供:杨军)
202128phw008

椁室与墓道之间有甬道。甬道为乐车库,甬道东西两边为耳室,是车马库,均为偶车马。椁室的西面设有娱乐用器库、文书档案库、武器库;西北面是衣笥库;北面是钱库、粮库、乐器库;东北面是酒具库;东面是厨具库(食官库)。海昏侯刘贺墓的外藏椁为一条车马陪葬坑,考古发现有5辆高等级的安车及20匹马的骸骨在内,证明全是以真马陪葬。这是中国长江以南地区发现的唯一一座带有真车马陪葬坑的墓葬。

bulb

衣笥

盛载衣物的方形竹器

bulb

安车

古代可以坐乘的小车。古车立乘,此为坐乘,故称安车。这种车是供年长的高级官员及贵族妇人乘用。高官告老还乡或征召德高望重的人,往往赐乘安车。安车多用一马,礼尊者则用四马。

在刘贺墓中,考古人员发现一万多件陪葬品,其中在主椁室发现约一千多件,在车马坑发现三千多件,在回廊形藏椁中发现约六千多件,当中包括金器、青铜器、玉器、铁器、漆木器、陶瓷器、纺织品、竹编、草编、简牍等。

作者:
上载日期:
2023年06月09日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