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

202129phn011
《貍猫换太子》秦腔剧照(图片提供:视觉中国)
202129phn011

《貍猫换太子》是广大民众喜闻乐见的戏曲故事。编造这桩离奇公案的最早版本,是元朝无名氏的杂剧《金水桥陈琳抱妆盒》,惟情节颇为简略,后经清代艺人石玉昆在公案小说《三侠五义》中敷衍铺陈,添枝接叶,这桩公案遂风靡天下,深入人心。时至今日,貍猫换太子的故事成了传唱不绝,久演不衰的剧目,京剧、粤剧、豫剧都有演出。历史上到底有没有貍猫换太子这回事?包公有否介入其中呢?

 

剧中貍猫换出太子的经过

《貍猫换太子》的故事讲述北宋真宗赵恒时期的宫闱奇案。真宗的李妃替他生下独子赵祯,刘德妃心怀妒恨,指使内侍太监郭槐买通接生婆,用剥了皮的貍猫换出太子,再命宫女寇珠用籐篮暗盛太子,扔在京城开封的金水桥下。真宗为刘德妃所蒙骗,他探望新生儿时,看见襁褓中的貍猫大惊失色,竟以为李妃产下妖孽,一怒之下将李妃打入冷宫。几天后,刘德妃产下皇子,遂被册封为刘皇后,立其子为太子。

 

寇珠心地善良,不忍戕害无辜。她在御河畔遇上大内总管太监陈琳。他奉旨到御园采办果品,手捧着金丝砌就龙妆盒,迎面而来。他看见寇珠怀抱小儿,便细问情由,寇珠将始末说了,陈琳听后十分震惊。他为人正直,又见有龙袱为证,遂借为八贤王祝寿之名,将皇子放入梳妆盒中,瞒过众人,径直送入南清宫,交八贤王抚养。后来,太子六岁时染病夭亡,真宗别无其他子嗣,便立八贤王抚养之子为太子,交由刘皇后教养,他就是赵祯,亦是李妃的儿子。

 

赵祯七岁时,有一天因贪玩误闯冷宫,看见其生母李废妃,回宫后他将这事告诉母后刘氏,刘皇后深感不安,她猛然想到太子进宫时,就觉得他长得有些像李妃。同时,她亦怀疑六年前寇珠没按她命令杀害李妃的儿子,以及当年陈琳手提妆盒从御园而来,难道就是盛载了李妃儿子?于是她唤来寇珠,脱其衣服,严刑拷问。寇珠遍体麟伤也护主不招,刘皇后更觉恼怒,便召陈琳当面对证,但陈琳也无异词。刘皇后决定以毒攻毒,命陈琳亲自拷问寇珠,惟寇珠视死如归。可怜她柔弱的身躯被打得身无完肤,仍无一字招承。在这关键时刻,突有圣旨来宣陈琳。刘皇后惟恐露出马脚,只得打发陈琳去了。寇珠见陈琳已去,知道刘皇后不会罢休,与其饱受毒刑折磨,不如自尽,乃触槛而死。刘皇后命人将尸体抬出,有一位寇珠心腹小宫人偷偷把尸体埋在玉宸宫后。刘皇后因无故打死宫人,威逼自尽,不敢启奏,也不敢追究了。

 

刘皇后认为,李妃一日不除,终遗后患,遂与当时已晋升为都堂总管的郭槐定计,火焚冷宫烧死李妃。李妃侥幸逃出生天,流落民间,但双目已失明。乾兴元年(1022年),真宗驾崩,赵祯继承帝位,是为仁宗。他关心百姓,命龙图阁大学士包拯出巡体察民情。包拯途中遇到年老失明的李妃,她向包拯诉说自己的遭遇,要求包拯主持正义。包拯得知实情,觉得兹事体大,便密报八贤王。八贤王审问陈琳,陈琳坦白直言是刘皇后与郭槐制造这一桩冤案。包拯夜审郭槐,巧用奇谋妙计令真相大白。郭槐伏诛,李妃与仁宗相认,母子团圆,而刘太后则被贬入冷宫。

202129ph001
《全图狸猫换太子演义》一书,初版于民国年间。
202129ph001

史实中刘德妃再婚的经历

《貍猫换太子》中的人物有不少是真实的历史人物,事件也并非完全凭空臆造。刘德妃、李妃、宋仁宗、包拯等皆确有其人。刘德妃是益州人,幼年时父亲在征战中死亡,故由外祖家养大。她善于摇拨浪鼓。《宋史》说;“蜀人龚美者,以锻银(即银匠)为业,携之入京师。”并未说明刘德妃与龚美有何关系。《续资治通鉴》根据《长编》的记载说:“刘氏始嫁蜀人龚美,美携以入京,既而家贫,欲更嫁之(即将刘氏改嫁他人)。”这是可信的。《宋史》不载,不过是讳言其事而已。

bulb

拨浪鼓

拨浪鼓主体是一面小鼓,两侧缀有两枚弹丸,鼓下有柄,转动鼓柄弹丸击鼓发出声音。

那年刘氏15岁,正是豆蔻年华,出落得花容月貌,当时的皇太子、开封尹的赵恒一见倾心,龚美当即割爱献出,太子宠之专房。但好景不长,太子的乳母为人严谨持正,将此事告知宋太宗,太宗下令将刘氏逐出宫外。太子不得已,把刘氏安置在王宫指使张耆家中。不久,太宗晏驾,太子赵恒即位,是为真宗,他当即召刘氏入宫,封为美人。她和龚美的关系,若非如《续资治通鉴》所言,她为何会跟随与自己非亲非故的龚美来京?又为何太宗会因乳母之言,下令将刘氏逐出襄邸?后来真宗要立她为皇后,为何“大臣多以为不可”?从她封为美人后,以龚美作为兄妹,龚美也改姓刘,就不难窥知其中隐秘了。

 

李宸妃原是侍女

李妃就是李宸妃,杭州人,入宫后做刘皇后(当时为修仪)的侍女,得以接近宋真宗。后来她被真宗宠幸而怀孕,生下赵祯。不料刘氏把婴孩抢过来,当作自己的儿子抚养。李氏当时只是一名婢女,地位卑微,根本无力与刘氏对抗,只能眼睁睁看着刘氏抱走自己的儿子。李妃在生仁宗之后,还生有一女,被真宗封为才人,后来又进位婉仪,总算进入了嫔妃行列。纵然地位有所提升,李氏仍然守口如瓶,不敢道出生子的真相,免遭杀身之祸。真宗日理万机,政务繁重,无暇过问宫闱之事,还以为刘皇后真的产下了太子。1023年,真宗驾崩,下遗诏尊封刘皇后为皇太后,军国大事,由太后处理,年仅13岁的仁宗即位。由于刘太后权势极隆,政治手腕相当厉害,所以群臣都慑于她的权势,无人敢向仁宗道出其身世。

 

真实的刘李之争

值得注意的是,刘太后只是不让赵祯知道其生母是李宸妃,而自为其母。她既未曾进谗把李妃打入冷宫,更未纵火焚烧冷宫,李宸妃也没有双目失明,流落街头。据《宋史》记载,刘太后不但未曾一再加害仁宗,反而在其幼时“抚视甚至”(抚养照看,无微不至),等他长大继位后也“保护帝既尽力”。刘太后一直对赵祯爱护有加,悉心保护,视如己出。是故,“仁宗所以奉太后亦甚备。……终太后之世无毫发间隙焉。”至于《貍猫换太子》剧中所说,仁宗把刘太后贬入冷宫,纯属子虚乌有。从仁宗出生直到刘太后去世,仁宗都以为自己是刘氏所生。

 

明道元年(1032年),李氏病重,被封为宸妃,不久就去世了。李氏去世之初,刘太后准备以一般宫女的身份处理李宸妃的后事,但宰相吕夷简认为理应厚葬李氏。为了此事,刘太后独坐帘下,召见吕夷简问道:“一宫人死,相公云云,何欤?”(一个宫人死了,如此琐碎的事情,宰相为何还要过问?)吕夷简答:“臣待罪宰相,事无内外,无不当预。”(臣虽然不称职,但既身为宰相,宫内宫外的事都该过问。)刘太后大怒,质问吕夷简:“相公欲离间吾母子耶!”离间太后与皇帝的母子关系,这个罪名实在够骇人,但吕夷简毫不畏惧,从容对答:“陛下不以刘氏为念,臣不敢言;尚念刘氏,是丧礼宜从厚。”刘太后醒悟,采纳吕夷简的建议,以一品礼仪为李妃在皇仪殿治丧,并给李妃穿上皇太后冠服下葬。刘太后去世后,燕王赵元俨就趁机告诉宋仁宗:“陛下乃李宸妃有所生,妃死以非命。”宋仁宗当场痛哭流涕,并亲自去李妃暂厝的洪福院,查看生母是不是真的遭受虐待而死。结果打开棺椁,看到里面装满水银,李氏身穿太后装,面容看起来还像生前一样。宋仁宗叹道:“人言岂可尽信”,并来到刘太后牌位前拜谢自责。

bulb

暂厝

人死后浅埋以待改葬或停柩待葬,谓之暂厝。

包公审郭槐的真伪

《貍猫换太子》与史实虽有相近之处,惟戏中提及包拯介入此事,则绝无可能。包拯生于真宗咸平二年(公元999年),死于仁宗嘉祐七年(1062年),终年64岁。包拯于天圣五年(1027年)进士及弟,但因父母年迈体弱,他为了侍奉父母,十年不曾入仕。当父母去世后,他又在家守丧,其后才任天长县知县。仁宗于乾兴元年(1022年)即位,至明道二年(1033年)正好十年。按时推算,这十年正是包拯在家,事奉父母及在家守丧之时,并未入仕为官,自然不可能到开封断案,更不可能介入宫闱大案。至于貍猫换太子故事中的寇珠、陈琳、郭槐等人,皆史书无载,纯属虚构。至于故事中的八贤王的人物原型,乃燕王赵元俨。他是宋太宗之子、宋真宗之弟。宋太宗有子九人,真宗排行第三,赵元俨排行第八,民间讹传为八贤王。他在刘太后死后,才敢向宋仁宗告知其真实生母,可见此人并非如《貍猫换太子》剧中渲染的如此刚毅果敢。

 

总而言之,《貍猫换太子》是一个以宋朝宫闱为背景的虚构故事。故事中的太子,即宋仁宗赵祯,他的生母确是李妃,惟故事中的刘德妃用貍猫来换取太子,从而诬陷李妃之事,却是后人杜撰而来。故事中的刘德妃被刻画得如此阴险歹毒,大概是由于古人受宗法观念影响,对女子干政不以为然之故。至于将包公写入故事,则是因为人民对包公景仰,认为只有像包公这样明察秋毫,不畏强权的清官,才能平反如此曲折离奇的冤假错案。

202129phn012
包公巡街,河南滑县民俗节目表演活动。(图片提供:张套周/FOTOE)
202129phn012
作者:
上载日期:
2023年04月20日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