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ic

202129phn011
《貍貓換太子》秦腔劇照(圖片提供:視覺中國)
202129phn011

《貍貓換太子》是廣大民眾喜聞樂見的戲曲故事。編造這樁離奇公案的最早版本,是元朝無名氏的雜劇《金水橋陳琳抱妝盒》,惟情節頗為簡略,後經清代藝人石玉昆在公案小說《三俠五義》中敷衍鋪陳,添枝接葉,這樁公案遂風靡天下,深入人心。時至今日,貍貓換太子的故事成了傳唱不絕,久演不衰的劇目,京劇、粵劇、豫劇都有演出。歷史上到底有沒有貍貓換太子這回事?包公有否介入其中呢?

 

劇中貍貓換出太子的經過

《貍貓換太子》的故事講述北宋真宗趙恒時期的宮闈奇案。真宗的李妃替他生下獨子趙禎,劉德妃心懷妒恨,指使內侍太監郭槐買通接生婆,用剝了皮的貍貓換出太子,再命宮女寇珠用籐籃暗盛太子,扔在京城開封的金水橋下。真宗為劉德妃所蒙騙,他探望新生兒時,看見襁褓中的貍貓大驚失色,竟以為李妃產下妖孽,一怒之下將李妃打入冷宮。幾天後,劉德妃產下皇子,遂被冊封為劉皇后,立其子為太子。

 

寇珠心地善良,不忍戕害無辜。她在御河畔遇上大內總管太監陳琳。他奉旨到御園採辦果品,手捧着金絲砌就龍妝盒,迎面而來。他看見寇珠懷抱小兒,便細問情由,寇珠將始末說了,陳琳聽後十分震驚。他為人正直,又見有龍袱為證,遂借為八賢王祝壽之名,將皇子放入梳妝盒中,瞞過眾人,徑直送入南清宮,交八賢王撫養。後來,太子六歲時染病夭亡,真宗別無其他子嗣,便立八賢王撫養之子為太子,交由劉皇后教養,他就是趙禎,亦是李妃的兒子。

 

趙禎七歲時,有一天因貪玩誤闖冷宮,看見其生母李廢妃,回宮後他將這事告訴母后劉氏,劉皇后深感不安,她猛然想到太子進宮時,就覺得他長得有些像李妃。同時,她亦懷疑六年前寇珠沒按她命令殺害李妃的兒子,以及當年陳琳手提妝盒從御園而來,難道就是盛載了李妃兒子?於是她喚來寇珠,脫其衣服,嚴刑拷問。寇珠遍體麟傷也護主不招,劉皇后更覺惱怒,便召陳琳當面對證,但陳琳也無異詞。劉皇后決定以毒攻毒,命陳琳親自拷問寇珠,惟寇珠視死如歸。可憐她柔弱的身軀被打得身無完膚,仍無一字招承。在這關鍵時刻,突有聖旨來宣陳琳。劉皇后惟恐露出馬腳,只得打發陳琳去了。寇珠見陳琳已去,知道劉皇后不會罷休,與其飽受毒刑折磨,不如自盡,乃觸檻而死。劉皇后命人將屍體抬出,有一位寇珠心腹小宮人偷偷把屍體埋在玉宸宮後。劉皇后因無故打死宮人,威逼自盡,不敢啓奏,也不敢追究了。

 

劉皇后認為,李妃一日不除,終遺後患,遂與當時已晉升為都堂總管的郭槐定計,火焚冷宮燒死李妃。李妃僥倖逃出生天,流落民間,但雙目已失明。乾興元年(1022年),真宗駕崩,趙禎繼承帝位,是為仁宗。他關心百姓,命龍圖閣大學士包拯出巡體察民情。包拯途中遇到年老失明的李妃,她向包拯訴說自己的遭遇,要求包拯主持正義。包拯得知實情,覺得茲事體大,便密報八賢王。八賢王審問陳琳,陳琳坦白直言是劉皇后與郭槐製造這一樁冤案。包拯夜審郭槐,巧用奇謀妙計令真相大白。郭槐伏誅,李妃與仁宗相認,母子團圓,而劉太后則被貶入冷宮。

202129ph001
《全圖狸貓換太子演義》一書,初版於民國年間。
202129ph001

史實中劉德妃再婚的經歷

《貍貓換太子》中的人物有不少是真實的歷史人物,事件也並非完全憑空臆造。劉德妃、李妃、宋仁宗、包拯等皆確有其人。劉德妃是益州人,幼年時父親在征戰中死亡,故由外祖家養大。她善於搖撥浪鼓。《宋史》說;「蜀人龔美者,以鍛銀(即銀匠)為業,攜之入京師。」並未說明劉德妃與龔美有何關係。《續資治通鑒》根據《長編》的記載說:「劉氏始嫁蜀人龔美,美攜以入京,既而家貧,欲更嫁之(即將劉氏改嫁他人)。」這是可信的。《宋史》不載,不過是諱言其事而已。

bulb

撥浪鼓

撥浪鼓主體是一面小鼓,兩側綴有兩枚彈丸,鼓下有柄,轉動鼓柄彈丸擊鼓發出聲音。

那年劉氏15歲,正是豆蔻年華,出落得花容月貌,當時的皇太子、開封尹的趙恒一見傾心,龔美當即割愛獻出,太子寵之專房。但好景不長,太子的乳母為人嚴謹持正,將此事告知宋太宗,太宗下令將劉氏逐出宮外。太子不得已,把劉氏安置在王宮指使張耆家中。不久,太宗晏駕,太子趙恒即位,是為真宗,他當即召劉氏入宮,封為美人。她和龔美的關係,若非如《續資治通鑒》所言,她為何會跟隨與自己非親非故的龔美來京?又為何太宗會因乳母之言,下令將劉氏逐出襄邸?後來真宗要立她為皇后,為何「大臣多以為不可」?從她封為美人後,以龔美作為兄妹,龔美也改姓劉,就不難窺知其中隱秘了。

 

李宸妃原是侍女

李妃就是李宸妃,杭州人,入宮後做劉皇后(當時為修儀)的侍女,得以接近宋真宗。後來她被真宗寵幸而懷孕,生下趙禎。不料劉氏把嬰孩搶過來,當作自己的兒子撫養。李氏當時只是一名婢女,地位卑微,根本無力與劉氏對抗,只能眼睜睜看着劉氏抱走自己的兒子。李妃在生仁宗之後,還生有一女,被真宗封為才人,後來又進位婉儀,總算進入了嬪妃行列。縱然地位有所提升,李氏仍然守口如瓶,不敢道出生子的真相,免遭殺身之禍。真宗日理萬機,政務繁重,無暇過問宮闈之事,還以為劉皇后真的產下了太子。1023年,真宗駕崩,下遺詔尊封劉皇后為皇太后,軍國大事,由太后處理,年僅13歲的仁宗即位。由於劉太后權勢極隆,政治手腕相當厲害,所以群臣都懾於她的權勢,無人敢向仁宗道出其身世。

 

真實的劉李之爭

值得注意的是,劉太后只是不讓趙禎知道其生母是李宸妃,而自為其母。她既未曾進讒把李妃打入冷宮,更未縱火焚燒冷宮,李宸妃也沒有雙目失明,流落街頭。據《宋史》記載,劉太后不但未曾一再加害仁宗,反而在其幼時「撫視甚至」(撫養照看,無微不至),等他長大繼位後也「保護帝既盡力」。劉太后一直對趙禎愛護有加,悉心保護,視如己出。是故,「仁宗所以奉太后亦甚備。……終太后之世無毫發間隙焉。」至於《貍貓換太子》劇中所說,仁宗把劉太后貶入冷宮,純屬子虛烏有。從仁宗出生直到劉太后去世,仁宗都以為自己是劉氏所生。

 

明道元年(1032年),李氏病重,被封為宸妃,不久就去世了。李氏去世之初,劉太后準備以一般宮女的身份處理李宸妃的後事,但宰相呂夷簡認為理應厚葬李氏。為了此事,劉太后獨坐簾下,召見呂夷簡問道:「一宮人死,相公云云,何歟?」(一個宮人死了,如此瑣碎的事情,宰相為何還要過問?)呂夷簡答:「臣待罪宰相,事無內外,無不當預。」(臣雖然不稱職,但既身為宰相,宮內宮外的事都該過問。)劉太后大怒,質問呂夷簡:「相公欲離間吾母子耶!」離間太后與皇帝的母子關係,這個罪名實在夠駭人,但呂夷簡毫不畏懼,從容對答:「陛下不以劉氏為念,臣不敢言;尚念劉氏,是喪禮宜從厚。」劉太后醒悟,採納呂夷簡的建議,以一品禮儀為李妃在皇儀殿治喪,並給李妃穿上皇太后冠服下葬。劉太后去世後,燕王趙元儼就趁機告訴宋仁宗:「陛下乃李宸妃有所生,妃死以非命。」宋仁宗當場痛哭流涕,並親自去李妃暫厝的洪福院,查看生母是不是真的遭受虐待而死。結果打開棺槨,看到裏面裝滿水銀,李氏身穿太后裝,面容看起來還像生前一樣。宋仁宗嘆道:「人言豈可盡信」,並來到劉太后牌位前拜謝自責。

bulb

暫厝

人死後淺埋以待改葬或停柩待葬,謂之暫厝。

包公審郭槐的真偽

《貍貓換太子》與史實雖有相近之處,惟戲中提及包拯介入此事,則絕無可能。包拯生於真宗咸平二年(公元999年),死於仁宗嘉祐七年(1062年),終年64歲。包拯於天聖五年(1027年)進士及弟,但因父母年邁體弱,他為了侍奉父母,十年不曾入仕。當父母去世後,他又在家守喪,其後才任天長縣知縣。仁宗於乾興元年(1022年)即位,至明道二年(1033年)正好十年。按時推算,這十年正是包拯在家,事奉父母及在家守喪之時,並未入仕為官,自然不可能到開封斷案,更不可能介入宮闈大案。至於貍貓換太子故事中的寇珠、陳琳、郭槐等人,皆史書無載,純屬虛構。至於故事中的八賢王的人物原型,乃燕王趙元儼。他是宋太宗之子、宋真宗之弟。宋太宗有子九人,真宗排行第三,趙元儼排行第八,民間訛傳為八賢王。他在劉太后死後,才敢向宋仁宗告知其真實生母,可見此人並非如《貍貓換太子》劇中渲染的如此剛毅果敢。

 

總而言之,《貍貓換太子》是一個以宋朝宮闈為背景的虛構故事。故事中的太子,即宋仁宗趙禎,他的生母確是李妃,惟故事中的劉德妃用貍貓來換取太子,從而誣陷李妃之事,卻是後人杜撰而來。故事中的劉德妃被刻畫得如此陰險歹毒,大概是由於古人受宗法觀念影響,對女子干政不以為然之故。至於將包公寫入故事,則是因為人民對包公景仰,認為只有像包公這樣明察秋毫,不畏強權的清官,才能平反如此曲折離奇的冤假錯案。

202129phn012
包公巡街,河南滑縣民俗節目表演活動。(圖片提供:張套周/FOTOE)
202129phn012
Author:
Last updated:
2023-04-20

Extended Re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