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

杨家将里的混乱关系

202129phn008
豫剧《穆杨会》(图片提供:李俊生/FOTOE)
202129phn008

杨家将故事发生在北宋初年,在北宋中叶已迅速流传天下。欧阳修在《供备库副使杨君墓志铭》中写道:“父子皆为名将,其智勇号称无敌,至今天下之士,至于里儿(乡里儿童)野竖(村野小童),皆能道之。”这里的父子就是指杨业和杨延昭。这位供备库副使杨君,叫杨琪,其祖父是杨崇勋,杨业是其伯祖(父亲的伯父)。苏辙也写过一首《过杨无敌庙》。苏辙也是北宋人,离杨业去世的年代相距尚近,其诗足证杨家将故事在宋代颇有影响。

 

到了南宋,民间艺人把杨家将故事编成话本,在民间流传日盛。余嘉锡《杨家将故事考信录》指出:“追惟靖康之祸,始于徽宗之约金攻辽,开门揖盗。因念太宗之时,国力强盛,傥(倘)能重用杨无敌以取燕云(北京、天津、河北和山西北部地区),则女真蕞尔小夷,远隔塞外,何敢侵陵上国!由是讴歌(歌颂)思慕,播在人口,而令公六郎父子之名,遂盛传于民间。吾意当时必有评话小说之流,敷演杨家将故事,如讲史家之所谓话本者。”由此可见,南宋因面对金国的侵凌,人民通过传诵杨家将对抗外敌入侵的故事,希望朝廷能选拔良将,扫除外敌,收拾山河。

 

最著名的话本,乃是南宋遗民徐大焯所著的《烬余录》。书中把与杨延昭同时代的将领杨嗣的功绩,移到了杨延昭身上,又创造出杨宗保,还虚构了杨家父子舍命救援宋太宗的情节。到了元代,出现了以杨家将为题材的杂剧。明清两代,戏曲舞台上以杨家将为题材的剧目多达360出。时至今日,京剧和其他地方剧种还经常上演《四郎探母》、《穆桂英挂帅》等剧目。这些戏曲小说,与历史事实已相去甚远,成了英雄传奇。

 

在杨家将的戏曲小说中,将杨业之死,归罪于奸臣潘仁美的阴谋陷害。此人里通辽国,故意逼迫杨业出击辽兵,明知此战必败,却不领兵救援,以致杨业被迫自杀殉国。那么,事实的真相到底是怎样的呢?其实,历史上并无潘仁美其人,故事中的潘仁美其实是影射宋朝开国名将潘美。

 

太平兴国七年(公元982年),辽景宗耶律贤病死,即位的辽圣宗耶律隆绪才12岁,由其母萧太后临朝听政。知雄州开封贺令图、其父岳州刺史怀浦及文思使薛继昭等,相继上奏朝廷:“契丹主年幼,国事决于其母,韩德让宠幸用事,国人疾之,请乘其衅以取幽蓟。”宋太宗认为他们言之有理。辽国幼主即位,政局不稳,此乃收复燕云十六州失地的大好良机。到了雍熙三年(公元986年),宋太宗认为收复燕云十六州的条件已经成熟,就派潘美、曹彬、崔彦进分别率军北伐,并命杨业为潘美的副将。三路大军一开始旗开得胜,潘美、杨业的西路军出雁门关,旋即收复了四个州。然而,由于曹彬率领的主力突遭辽军重创,战局对宋军极为不利,宋太宗只得下令各路大军撤退。潘美、杨业领命后,率军掩护云、寰、应、朔四个州的百姓撤退。打仗如何全身而退本非易事,还要带着百姓一起撤退,更是难上加难。杨业建议用调虎离山计,派兵佯攻,吸引辽军主力,然后在撤退路上预先埋伏精兵,掩护军民撤离。监军王侁(粤音“申”)当即反驳杨业的计策:“领数万精兵而畏懦如此?但趋雁门北川中,鼓行而往(击鼓行军)。”王侁主张宋军不仅要与辽军主力正面交锋,还要“鼓行而往”,大张旗鼓,务求声势浩大,唯恐不能与辽军决战。但当时辽军兵势甚猛,其兵力超过宋军三倍多,攻守之势已经逆转,此一作战方案可谓火中取栗。所以杨业说:“不可,此必败之势也。”王侁讥讽道:“君侯素号‘无敌’,今见敌逗挠不战,得非有他志乎?”

 

杨业原为北汉降将,十分忌讳别人怀疑他有二心。王侁故意刺激他,说他有“他志”,暗示杨业可能有投降辽国之意。杨业为了表明心志,惟有表态说:“业非避死,盖时有未利,徒令杀伤士卒而功不立。今君责业以不死,当为诸公先。”潘美身为主帅,并未阻止王侁逼迫杨业出兵,此乃潘美的重大错误。原来潘美也有难言之隐。按照宋朝治军规则, 凡是出征作战, 主帅之外必设监军之职,监军的地位虽然低于带兵将领,惟因受命皇帝而拥有监督之权,故能“口含天宪”,代表皇帝的意志,故地位极为尊贵,可以节制军中主帅。当监军与主帅意见相左时,主帅往往为了明哲保身,或三缄其口,或附和监军的意见。当时潘美已经62岁,官至检校太师、忠武军节度使,可谓官高位显。为了保住自己的富贵尊荣,使他不愿得罪监军王侁,最终唯有坐视副将杨业冒险出兵。

 

宋军抵达朔州陈家谷,辽军也已赶到附近。杨业敦请主将潘美在陈家谷口布阵,自己作为先锋继续前进。潘美和王侁确实如约在陈家谷布阵,从寅时(凌晨3点到5点)到巳时(上午9点到11点)等待接应杨业。王侁派人登高眺望。不知望者究竟看到了什么,就以为杨业已击败辽军。为了争功,王侁竟率领将士纷纷离开陈家谷。潘美身为一军主帅,对王侁的行为却“不能制”(《宋史‧杨业传》)。“不能制”三字,道出了宋朝武将的无奈,在监军面前,主帅的权威受到相当限制。在王侁带兵离开陈家谷后,沿灰河西南行二十里,但不久传来了杨业战败的消息,遂立即撤军,而潘美也跟从王侁的步调,撤离了陈家谷。当天傍晚,杨业战至陈家谷,原定的接应处却空无一人。一代名将“拊膺大恸”(拍胸痛哭),身受重创,仍奋战不息,直至士卒殆尽,杨业仍手刃数十百人,因战马受伤不能前进,终为辽军所擒。杨业叹息说:“上遇我厚,期讨贼捍边以报,而反为奸臣所迫,致王师败绩,何面目求活耶?’遂绝食三日而死。在杨家将的戏曲小说中,杨业是撞死在李陵碑前,这与史实记载不符,纯属虚构。

 

杨家将的戏曲小说把陈家谷战役,描绘成一场残酷的人事争斗。潘美知此战必败,却故意逼着杨业败死。无庸讳言,杨业的败死确有人事倾轧的因素在内。潘美与王侁确实嫉忌杨业,但若将陈家谷战役从策划到撤走援兵,皆视为有意逼死杨业的一个大阴谋,恐非持平之论。潘美为都部署、杨业知代州、王侁是监军,此三人的利害并非完全冲突。杨业战胜了,潘美和王侁都有机会分享他的战功。相反,若然潘美要靠杨业为自己打胜仗,那样他更不应该逼死杨业。从潘美的个人利益而言,杨业是其麾下的头号勇将,他可以不采纳其主张,甚至冒领其功劳,没必要逼他非死不可。

 

事后,宋太宗追究酿成杨业之死的罪魁,认定潘美的过错是“不能申明斥候,谨设堤防,陷此生民,失吾骁将”;监军王侁、刘文裕二人的责任是“堕挠军谋(扰乱军事策略),窘辱将领,无公忠之节,有狠戾之愆(品性邪恶)。”最终潘美被降职三级,监军王侁罢官,流放金州(今甘肃榆中),其他责任人也受到相应的处分。由此可见,朝廷认定王侁对杨业之死要负主要责任,而潘美则负有领导责任。潘美没有坚持原则,保护杨业无疑是错误的,但他并无刻意陷害杨业,更无暗通辽国。

202129phn009
取材自杨家将故事的“金沙滩·双龙会”木版年画。(图片提供:张庆民/FOTOE)
202129phn009

在杨家将的故事中,杨延昭因是杨业的第六子而被称为“六郎”。不过历史事实并非如此。《宋史》记载杨业有七个儿子,杨延昭至少比其中的五位要大,故他并非因为排行第六,才叫杨六郎,而是另有原因。实际上,“杨六郎”是契丹人给他起的外号,因为杨延昭曾多次击败契丹,契丹人把他比喻成北斗七星中的第六颗星——六郎星(即天狼星),是他们的克星,而杨延昭就是六郎星的人间化身。《宋史‧杨业子延昭等传》,“延昭智勇善战,……在边防二十余年,契丹惮之,目为杨六郎。”故事中,杨六郎还是地位显赫的郡马爷,这更是无稽之谈。从杨六郎的生活轨迹观之,他镇守边关长达二十余年,并未在京城结纳朝中显贵,更不曾在京城生活与为官,岂能成为柴家的郡马?

 

杨延昭少年时,性格内向,寡言少语,但对兵法及行军打仗之事颇有研究。杨业对他钟爱有加,觉得他最像自己,经常把他带在身边,让他累积战争经验。公元986年,宋太宗发动第二次征辽战役,时年28岁的杨延昭就在阵中。攻打朔州城时,他冲锋在前,手臂为流矢射中,入肉甚深,但他并未退却,忍痛鏖战,击败素以强悍著称的辽兵。英雄的事迹总是令人铭记,时至今日,雁门关附近山上仍留有杨延昭砦等地名,此乃后人对他的永恒纪念。

 

杨延昭起初并未受到朝廷重用。太平兴国年间,他被荫补为供奉官,这是级别比较低的军官。杨业殉国后,杨延昭由供奉官升迁为崇仪副使,总算是个中级军官。史书记载杨延昭的战功仅有寥寥几件,与传说中的屡建奇功,勇冠三军相去甚远。在戏曲小说中,杨延昭乃杨业之子,杨宗保乃杨延昭之子,杨文广乃杨宗保之子,这也是与史实不符的。史书记载,杨延昭乃杨业之子,而杨文广则是杨延昭之子;至于杨宗保,根本没有其人。揆诸史实,杨文广是杨业之孙,而在杨家将的戏曲小说中,杨文广乃是杨业的重孙,这就是历史与戏曲小说的不同之处。

 

至于杨家将故事中的英雌佘太君与穆桂英,也是虚构的人物。杨业之妻姓甚名谁,史书并未记载。清朝光绪年间续修《岢岚州志‧卷九‧人物‧节妇》条记载杨业:“娶折德扆(永安军节度使)女”,“折性敏慧,尝佐业立战功,号杨无敌。”据《宋史‧折德扆传》所载,折德扆之父折从阮,自晋汉以来独据府州;折家归附后周后,“父子俱领节镇,时人荣之。”折、杨两家同为地方豪强,而麟州与府州相邻,两家结为姻亲,并非全无可能。至于杨宗保和穆桂英,无疑是虚构的人物,因杨延昭之子叫杨文广,而非杨宗保,历史上并无杨宗保其人。《宋史》载:“文广字仲容”。仲与宗字音相近,容与宝字形相似,而宝与保读音相同。大概在口耳相传与辗转传抄过程中,仲容与宗保相讹。后代戏曲小说,却把杨文广演化为杨宗保、杨文广二人:杨宗保成了杨延昭之子,杨文广又变成宗保之弟,或宗保之子,辈分颇为混乱。

202129phn010
穆桂英剧照,北京京剧院梅兰芳京剧团。(图片提供:石言/FOTOE)
202129phn010

既然杨宗保是虚构的人物,那么穆桂英挂帅就更属子虚乌有了。在杨家将的戏曲小说中,穆桂英是一个出类拔萃的巾帼英雄,她原为穆柯寨穆羽之女,曾生擒杨宗保,并招之成亲,从此成为杨家将的核心人物。她最大的战迹是大破天门阵,后来穆桂英等十二名杨门女将奉命出征西夏。卫聚贤撰《杨家将及其考证》一文指出,穆姓实为是杨文广妻子慕容氏之党项姓氏慕容一语的音转。

 

杨家将的故事虽有不少虚构成分,与史实颇多出入,但其故事跌荡起伏,情节动人,极具艺术价值。加上杨家将宣扬忠义报国,抗御外侮的精神,也成为中华文化的瑰宝。

作者:
上载日期:
2023年04月20日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