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

宋朝开国“黄袍加身”之谜

202113phn002_01
河南封丘陈桥驿壁画。公元960年,五代末期后周禁军统帅赵匡胤被部下黄袍加身,逼周恭帝让位,建立北宋。(图片提供:聂鸣/FOTOE)
202113phn002_01

宋朝的开国皇帝宋太祖赵匡胤,原本是后周的一员大将。后周皇帝柴荣英年早逝,于显德六年(公元959年)六月病逝,由年仅七岁的儿子柴宗训继位。半年后,显德七年正月初一,北方前线发来紧急情报:北汉已经发兵,与契丹兵汇合,准备联手进攻后周。情势危急,怎么办?小皇帝柴宗训在宰相范质、王溥等人的建议下,派殿前都点检赵匡胤率领大军,前往边境迎击敌兵。殿前都点检是掌管后周中央禁军的长官,所以,我们可以将赵匡胤看作是后周军队的总司令。

 

赵匡胤率领禁军离开后周的首都汴梁,开赴北方御敌。禁军离开后,开封城里就传出一则流言,说大军出征之日,就是点检作天子之时。对兵变心有余悸的汴梁市民、士子、商人听了传言,非常害怕,匆匆收拾好财物,准备逃走,只有后周的小皇帝与大臣浑然不知。

 

正月初三晚,赵匡胤的部队抵达汴梁东北方的陈桥(现今河南省新乡市封丘县东南部),扎营休息。当晚,赵匡胤在大营睡觉,几名将领却聚在另一个兵营里,秘密商议兵变的计划。他们说:“皇上年幼无知,我们在前线拼命,为国杀敌,他能理解吗?不如我们策立赵将军为天子,然后再北征,也为时未晚。”

 

定下兵变计划之后,这些将领又选出一名代表,将密谋的结果告知赵匡胤的弟弟赵匡义、亲信赵普。一开始,赵匡义与赵普都不同意兵变。各个参与密谋的将领相互看了一眼,突然拔出兵器,说:“事已至此,已无退路。赵将军若不同意,我等便是死罪。我们又岂能甘心受死?”

 

赵匡义与赵普一看,箭在弦上,不发不行,只能赞同兵变的计划。这时候,赵匡胤本人知道兵变的消息吗?按正史的记载,他可能是不知情的,因为正月初三晚上,他喝了不少酒,醉卧帐中,不省人事,直睡到次日黎明,才被帐营外面的叫呼声吵醒。原来,众将已经带着士兵,站在大营之外,要拥立赵匡胤为皇帝。赵匡胤刚醒来,赵匡义、赵普便赶紧入内,报告情况,各位将领也站在帐门外,大呼:“我们都愿拥立赵将军为天子!我们都愿拥立赵将军为天子!”

 

赵匡胤大惊,起身披衣,来不及表态,已被赵匡义、赵普扶着出营。在帐营外等候多时的将领,赶紧把一件早已准备好的黄袍披在赵匡胤身上。黄袍,就是黄色的袍服,由于唐朝时,皇帝经常穿黄色袍服,又不准民间着黄衣,黄袍便成了皇帝的专用袍服,是天子的象征。众将领将一件黄袍披在赵匡胤身上,表示拥立他当皇帝。这就是成语“黄袍加身”的来历。由于这次兵变发生在陈桥驿,又称“陈桥兵变”。

202113phn003_01
《绘图详注蒙学三字经》插图:陈桥即位图,民国初年锦章书局印制。(图片提供:刘长随/FOTOE)
202113phn003_01

给赵匡胤披上黄袍之后,众将跪倒在地,高呼万岁。赵匡胤开始还不接受拥立,但开弓没有回头箭,众将哪能就此罢休?他们将赵匡胤扶上马,要求马上杀回汴梁城,夺了皇位再出征。

 

赵匡胤骑在马上,勒住缰绳,对各将领说:“你们贪图富贵,非要立我为天子。好吧,如果你们服从我的命令,我就当你们的头。不然的话,这个头我不当也罢。”各将领说: “我等惟命是听。”

 

赵匡胤说:“当今天子与皇太后,我等都侍奉过;公卿大臣,都是与我们平起平坐之人。入京之后,你们不得欺凌他们,更不得纵兵洗劫府库,骚扰百姓。你们若遵守,必有厚赏。若违反,则重罚你们。你们可答应?”众将都说,一切都听从赵匡胤的指挥。

 

于是,大军从陈桥驿回到京师汴梁城。赵匡胤先下令让将士解甲还营,他本人也回到殿前都点检公署办公,并脱掉了黄袍。但过了不久,他手下的将领们又簇拥着后周的宰相范质、王溥等人来到公署,要求这些大臣拥立赵匡胤为皇帝。

 

赵匡胤呜咽流涕,对范质等人说:“我受先帝厚恩,今日受众将挟迫,无可奈何,事已至此,惭负天地,您说能怎么办?”范质等人一时不知如何回答,赵匡胤手下一名将士突然拔出利剑,走上前,大声说:“我等今日必得新天子。”范质、王溥等人只好向赵匡胤下拜,口称万岁,表示支持赵匡胤称帝。

 

第二天,即正月初五,后周举行最后一场典礼——禅让大典。什么叫做禅让?禅让就是指古时候,在位的君王将王位让给别人。在这次禅让大典上,后周小皇帝柴宗训把皇位禅让给了赵匡胤,赵匡胤则封柴宗训为郑王,同时诏告天下,定国号为“宋”,改年号为“建隆”。所以,赵匡胤建立的新王朝,称为宋朝;而公元960年,即是大宋建隆元年。

 

这就是正史记载赵匡胤通过陈桥兵变,建立宋王朝的经过。按照正史的记载,兵变不是赵匡胤自己策划及发动,他只是受到众将士挟迫,被动顺从了兵变。当然,历史的真相到底是不是就如正史所说,我们已无法深究。不过,我们可以看出,这一次以赵匡胤为主角的陈桥兵变,与五代时期发生过的其他兵变有些不一样。有什么不一样呢?

 

以前,发动兵变的人,通常都是嗜杀之辈,举兵之时,免不了大开杀戒,生灵涂炭。赵匡胤则不同,他生性仁厚,进入汴梁城之前,先告诫部下:不得滥杀无辜。所以,赵匡胤的大军入城,几乎是兵不血刃,没有发生大规模的杀戮。

 

以前,发动兵变的人,在夺得皇位之后,往往会将前朝的皇帝杀掉,比如唐朝末年,朱温兵变,建立了梁朝,然后便把唐哀帝李柷毒死。赵匡胤黄袍加身,却没有对后周小皇帝下这样的毒手,而是下诏:优待后周的柴氏后人。

 

五代时期的兵变还有一个很荒唐的惯例:兵变之日,要允许下面的士兵登堂入室,抢劫百姓的财产,以此来换取士兵对兵变的支持。而赵匡胤黄袍加身时,则要求众将士对天立誓,“不得惊动都人”,所以,赵氏部队进入汴梁城时,寻常百姓几乎不知道眼皮底下刚发生了一场兵变。

 

在军阀林立、杀人如麻的五代,赵匡胤虽然也是军阀出身,但他表现出明显不同于其他军阀的可贵品质。这个可贵品质就是仁厚。相传当时华山有一名叫陈抟的世外高人,听到陈桥兵变的消息,忍不住呵呵大笑。人们问他,为何这么高兴。陈抟说:“乱世结束了,天下从此将安定下来。”陈抟未必真有什么未卜先知的特异功能,也许他正是从赵匡胤不同于其他军阀的表现而预见天下将安定下来。

 

事实正是如此,赵匡胤建立的宋王朝,并没有像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那样,来也匆匆,去也匆匆,而是成了享国三百多年的长命王朝,是汉朝之后最长寿的一个王朝。

202113phn004_01
宋太祖赵匡胤像,中国国家博物馆藏。(图片提供:杨兴斌/FOTOE)
202113phn004_01
作者:
上载日期:
2022年10月18日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