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

202122phn015_01
袁世凯像(图片提供:文化传播/FOTOE)
202122phn015_01

在中国近代史上,袁世凯长期被视为反面人物,不但两岸三地编写的近代史对他口诛笔伐,就连风靡西方的中国近代史教材(如徐中约的《中国近代史》),当中的袁世凯也是一个狡诈自私,独裁误国的坏人。世人已将袁视为“窃国大盗”。那么,袁世凯真的如此不堪吗?

 

袁世凯向慈禧自首

袁世凯长期遭受非议,其中一个主要原因,是说他出卖了维新运动,导致慈禧发动戊戌政变。这种说法来源已无法查证,然则事情的真相究竟是怎样的呢?1898年9月18日深夜,谭嗣同带着伪造的密诏夜访袁世凯,要他派兵包围颐和园,劫持慈禧太后。袁在9月20日回天津后,并没有向清廷告密。9月21日,慈禧就发动了戊戌政变。御史杨崇伊来到天津,向荣禄回报,太后要重新训政。当袁听到杨崇伊带来的消息后,以为事情已泄露。为了自保,袁就向荣禄报告维新派围园劫后的图谋。在袁世凯亲信张一麐的《心太平室集》和荣禄亲信陈夔龙的《梦蕉亭杂记》两书中,都有记载此事。其实,说袁告密是不准确的。在他向荣禄泄密前,慈禧早已发动政变。袁不是告密,而是自首。他是主张变法的,他的办法更切合实际,只是戊戌年没有给他实践的机会。

 

在担任直隶总督期间,袁大力推动自治实验,在基层推动全民普选。他认为民智未开,通过地方自治,能激发民众的政治热情,唤醒他们的权利意识。在他的治理下,直隶成了当时的“模范省”。

 

袁世凯的贡献

辛亥革命发生后,没有一股政治势力能推翻清政府。大部分人都赞成让袁逼迫清帝退位,然后让他做大总统。当时袁的声望是很高,可谓众望所归。美国传教士赫德兰(I.T.Headland)说,袁是“为国家掌握航向”的人;《泰晤士报》记者莫里循(G. E. Morrison)则说,袁是“中国的未来”。在清末新政中,他的确是“掌握航向”的人。

 

在政治方面,他一直认为“君主立宪”是中国当时唯一的选择,“民主共和”不适合中国国情。所以,他想实行的是君主立宪,而不是君主专制。袁世凯要当的皇帝是“立宪皇帝”。这个“立宪皇帝”的权力,是受到限制,与中国历代皇帝的无上皇权,是不可相提并论。他运用逼宫手段,结束了清朝在中国268年的统治,促成中华民国的诞生。

202122phn016_01
袁世凯登极所用印模(图片提供:文化传播/FOTOE)
202122phn016_01

在国防方面,他是中国现代陆军的奠基者,是中国现代军事学校的最早开办者;他用警察取代衙役维持社会治安,是很有功劳。八国联军之役后,列强不允许清廷在天津驻兵,袁就训练三千名警察进驻天津,维护了国家主权。在社会方面,他开创的北洋实业,对中国早期工业现代化,有举足轻重的作用;他和张之洞一起促成清廷废除科举制度,并兴办大量新式学堂。

 

“二十一条”的来龙去脉

骂袁是“卖国贼”,主要是说他为一己私利,签订丧权辱国的“二十一条”。但事实并非如此。在“二十一条”中,最苛刻的是第五号条款。第五号共七条,主要的内容是要求中国中央政府各部门,都要请日本人顾问;所有重要地方的警察局由双方合办;中国的武器,最少一半以上要用日本军械,或者中国开工厂制造军械,必须用日本材料,请日本技术人员。袁对此批示,第五号的七条根本不用讨论,坚决不同意。其他凡涉及中国主权,也一律抵制。袁一面与日本虚与逶迤,一面暗中寻求外力支持。时任袁秘书的顾维钧,回忆外交总长每次与日使会晤后,都要化妆去见美国公使芮恩施(Paul Samuel Reinsch)和英国公使朱尔典(John Newell Jordan),秘密通报谈判内容。1915年2月15日,袁政府将拍照复制的“二十一条”全文英文译本,交给《泰晤士报》驻华记者莫理循发表,公开日本的要求。“二十一条”曝光后,各国舆论哗然。列强政府纷纷向日本施压。在强大的国际压力下,日本不得不撤除“二十一条”中最苛刻的第五号要求。5月7日,日本驻华公使日置益,向中国发出最后通牒,要中国在48小时内答复,并威胁说日本军队已经蓄势待发,“如到期不受到满意之答复,帝国政府将执认为必要之手段。”经过一番讨价还价,一直拖到5月9号,离最后期限前一个小时,北洋政府才签了字。所谓二十一条,实际上真正接受的只有十几条,而且经过谈判,作了不少修改。当时日强中弱,袁惟有忍痛签字。袁在极为不利的条件下,苦苦与日本周旋,终于删除了其中最苛刻的条件,尽可能维护国家主权。

202122phn017_01
袁世凯手批“二十一条”的稿本,山东博物馆展品。(图片提供:张庆民/FOTOE)
202122phn017_01

南北议和后,孙中山让位,袁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但仍未改变中国四分五裂的状态。除了袁直接控制的北洋军阀外,中央政府徒有其名。袁担任总统后,制定《中华民国约法》,改内阁制为总统制,致力建立强而有力的中央政府,让各自为政的地方政权听命于中央。袁要求各省都督不得兼任省长,将军政和民政分开,军队直属中央,但遭各省军阀抵制而流产。袁认为无论是内阁制还是总统制,都无法使中国恢复中央集权制。袁毕竟是一个旧官僚,他的思想难免打上时代的烙印。1908年,摄政王载沣以袁“有足疾”为名,发布一道上谕,强迫位高权重的袁世凯退休。在皇权体制下,袁也不能反抗,最后还得上奏谢恩,连夜出京,狼狈如丧家之犬。因此,袁认为自己若能黄袍加身,就能以皇帝的名义号令天下。袁认为要中国统一,除了君主制外,别无他途。袁称帝并非如人们想的那样,纯粹因为个人野心膨胀。其实,他这样做也有重振中央集权的意图。但是,袁误判了国内外的形势,终因称帝而身败名裂。

202122phn018_01
袁世凯的中华民国大总统证书,天津博物馆藏品。(图片提供:杨兴斌/FOTOE)
202122phn018_01

袁世凯失败之因

袁之所以失败,有说是共和战胜了帝制,民主战胜了专制。但在袁称帝期间,没有出现民众大规模反袁的情况,所谓民主共和深入人心,本身就值得怀疑。中国实行了二千多年帝制,一夜之间没有了皇帝,民众反而不习惯。帝制已被推翻,共和又办不好,政潮迭起,乱象丛生。共和既无法解决问题,退回帝制又是死路一条,这正是当时中国面对的困境。其实,这是清朝灭亡后,中央政府欲以君主制的形式,重建中央集权制度的失败。秦朝创建中央集权制度,全凭战争与暴力;要巩固中央集权,也离不开中央强大的军事力量与官僚体制。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后,各地军政府变成独立自治的地方诸侯,不再听命于中央。因此,在辛亥革命后,要重建中央集权制度,没有强大的武力是办不到的。袁于1916年称帝时,既没有兵力削平各省诸侯,又无法真正控制北洋诸将,所以袁根本无力重建中央集权体制。为什么蔡锷只凭三千士兵,就击败手握十万大军的袁世凯?若非北洋诸将如段祺瑞、冯国璋等抵制袁称帝,是根本办不到的。至于陆荣廷、唐继尧等非北洋系的地方军阀,本来就与袁离心离德,只因师出无名,才迟迟没有兴兵反袁。待袁氏称帝,他们起兵讨袁,就名正言顺了。

 

袁世凯由一个声望甚高的改革家,沦为千夫所指的“窃国者”,这是他的悲剧,也是时代的悲剧。假设袁不称帝,能在大总统任上统一全国,或提早死去,历史对他的评价就会正面得多。可惜,历史是不能假设的。

作者:
上载日期:
2022年04月14日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