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

汉武帝施政与两汉外戚专权的成因

202122phn025_01
汉武帝、李广和卫青塑像,山西省朔州山阴县,广武汉墓群广场。(图片提供:董力男/FOTOE)
202122phn025_01

外戚专权是两汉政治的一个痼疾,无论是西汉还是东汉,都无法根除的弊病,成为王朝灭亡的毒瘤。那么,外戚专权的局面是怎样形成的呢?原来这个祸根,是雄才大略的汉武帝所种下。

 

汉武帝削相权

汉武帝为强化皇权,有意削弱相权,要事都不和丞相商量,而由宫廷中的近臣参与决策,形成所谓的外朝和内朝。外朝官是指属于丞相、御史大夫和九卿所构成的官僚体制,是法定的行政机构;内朝官是皇帝的近臣组成。武帝重用职位较低的侍中、大夫、尚书等掌管机要事宜,凡军国大事,先让内朝官参议,提出意见,而公卿大臣往往未能参与。由于武帝用亲信或外戚主管尚书事务,又赋予他们以披阅奏章,建议批答之权,尚书地位就日显重要。这时国家实行双轨制,三公九卿是行政人员,皇帝也有自己的机要系统,尚书就是皇帝的心腹。至东汉时,三公九卿的权力基本上被尚书取代了。“今之三公虽当其名,而无其实,选举诛赏,一由尚书。尚书见任,重于三公。”(《后汉书‧陈忠传》)

 

武帝为削夺丞相之权,便重用加官。皇帝对亲信的九卿或其他官员、儒生,在他们本职之外,再授予侍中、常侍之类的名号,当时人称这类官名为加官。所谓加官,是一种头衔,并无具体职掌,但获得此号者,可出入宫禁,并参与机密的商议。有时他们还会依皇帝的旨意去批驳外朝大臣。西汉的近臣,实际上是皇帝的宾客和幕僚。这些加官均在宫内,在皇帝身边办事。不仅如此,武帝还设置大司马大将军一职。由大司马大将军统领各种加官,分薄丞相之权。从此,原来直接听命于皇帝、但互不统辖的各种加官,形成了一个以大司马大将军为首的班子。纵使原来地位不高的人,挂上将军衔之后,也相当于九卿。

 

外戚专权

两汉期间,皇帝的亲卫武将往往是其亲戚,这是汉武帝开的头。第一位大将军是卫青,他的三姐卫子夫深受汉武帝宠爱。武帝爱屋及乌,就重用卫青,命他出击匈奴。皇帝用亲戚掌握军队,固然能掌控兵权,但也为外戚专权埋下了隐患。西汉末年和东汉年间掌权的外戚,都有大将军的头衔。以外戚掌握亲卫武装,给外戚专权提供了制度基础。大将军根本不受丞相节制,他在尚书之上,成了内朝的实际领导者,也是皇帝最信任的人。本来,皇帝领导内朝后,外朝已经被压在内朝之下。自从有了大将军后,大将军又凌驾于丞相之上,外朝的地位就愈来愈低了。

 

名义上,掌握中央政府的还是三公九卿;实际上,权力中心转移到大司马大将军所领导的内朝。霍光以大司马大将军之职,把握朝政20年,改变了汉武帝以前以丞相为中心的三公执政的形式,开始了西汉后期,外戚专权的时代。宣帝即位后,乘坐马车去拜谒祖庙,霍光就坐在马车一侧陪侍。宣帝见霍光身材高大,脸容严峻,不由自主地觉得非常畏惧,惶恐不安,就像有芒刺在背上那样难受。宣帝为什么那么害怕他呢?因为霍光权势滔天,自己的生死存废都由他说了算。

202122phn026_01
卫青像(图片提供:文化传播/FOTOE)
202122phn026_01

王莽篡汉

当皇帝比较英明,外戚专权的情况还不会太严重。内朝侵夺三公和九卿权力之举,其实是皇权的延伸。然而,不少皇帝并不英明,或昏庸无能,或荒淫无度,无法驾驭政局。外朝的权力既被内朝侵蚀,内朝又为外戚所把持,外戚专政的情况自然无法避免。竟宁元年(公元前33年),元帝去世,太子隐继位,是为成帝。帝舅王凤以“大司马大将军领尙书事”的名义辅政,当时成帝已19岁,本有亲政的能力,但因耽于酒色,而委政于王凤。王凤执政后,广收人才,奠定 此后王家不可动摇的政治势力。阳朔三年(公元前22年),王凤去世。此后终成帝一生,辅政将军一职由王家人轮流充任。继任王凤的是他的几个弟弟王音、王商和王根。他们先后以“大司马车骑将军”、“大司马卫将军”和“大司马骠骑将军”等官衔辅政。绥和元年(公元前8年),王根病死,由他的姪儿王莽任大司马。汉哀帝病死后,王莽为便于专权,不愿立年长的宗亲做皇帝,就选定了中山王刘兴年仅9岁的儿子刘瑞做皇帝,是为汉平帝。

 

平帝即位时,太皇太后王政君年事已高,没有精力再理朝政,就把辅佐皇帝的重任交给王莽。不料王莽竟大开杀戒,先是逼迫成帝和哀帝的皇后自杀,然后报复曾反对他当大司马的何武和公孙禄,以互相称举(称誉举荐)的罪名,将两人先罢官,再处死。元始五年(公元5年),王莽给平帝喝下一杯毒酒,平帝几天后就死了。王莽在宗室中找了广戚侯两岁的儿子刘婴当皇帝,是为孺子婴。初始元年(公元8年),王莽发动宫廷政变,逼太皇太后交出传国玉玺。次年正月,王莽称帝,改国号为“新”,西汉灭亡。

202122phn027_01
汉代王莽事迹图,明宣德时期彩绘钞本《御制外戚事鉴》。此为明宣宗为训诫外戚恪守臣道,令杨荣从历代正史中摘抄有关外戚的史料绘制而成。(图片提供:缘紫舞/FOTOE)
202122phn027_01

东汉架空三公之权

光武帝刘秀建立东汉政权后,鉴于之前大司马篡权的乱象,设“尚书台”架空三公之权,一切政令皆经尚书台禀陈皇帝,由皇帝裁决,时人称“虽置三公,事归台阁”,“三公之职,备员而已”。“台阁”就是尚书台。由于皇帝倚重它,使它成为连接皇帝与臣下的唯一媒介。到了东汉后期,外戚、豪族等权臣以“录尚书事”的衔头入主尚书台,专擅朝政。东汉自和帝以后,一百多年间,外戚与宦官争斗不休,交替专政。如顺帝的梁皇后得宠,国丈梁商任大将军,国舅梁冀任河南尹,梁家可谓权倾朝野。梁商为人还算厚道,梁冀就不同了。此人集贪婪、残暴与专横于一身。顺帝死后,梁皇后以皇太后的身份临朝,梁冀做大将军,冲帝和质帝都是傀儡。由于质帝虽然年幼,但他十分聪明,对梁冀专权跋扈颇为不满。质帝在朝见大臣时,当面对梁冀说:“此跋扈将军也!”梁冀听了既惊且怒,就命人在质帝的饼里下毒,质帝9岁就被梁冀毒死了。质帝死后,梁冀另立桓帝。他为了操纵桓帝,将另一位亲妹嫁给桓帝,但这个妹子并不得宠,郁郁而终。她一死,梁冀就遭了灭门之祸,价值三十几亿的财产也被充公,这相当于国家全部岁收的一半。

 

内朝制度形成外戚之患

总括而言,汉朝的权力结构是复式的,外朝是正式的权力系统,内朝是非正式的副权力系统。这个制度是武帝设计的,他要加强皇权,乾纲独断,所以用内朝侵夺丞相的权力。不过,武帝虽然擢用外戚近臣,但因其雄才大略,故能操控局面。武帝死后,西汉终于出现外戚专权之祸,最终被身为外戚的大司马王莽篡夺西汉政权。光武帝建立东汉后,鉴于西汉大司马篡权的教训,设“尚书台”架空三公之权,其动机与手法和汉武帝如出一辙,都是通过副权力系统,侵夺外朝的权力,以强化皇权。但这个皇帝精心设计的权力系统,最终却为外戚专权大开方便之门,可谓事与愿违。

 

当初天子封建宗室,以屏卫四方,捍卫中央,但诸侯互相攻伐,甚至兴兵造反,所以后来就不行封建了。汉武帝虽然雄才大略,但他私心自用,为了强化皇权,任用外戚执掌内朝,侵夺三公九卿之权。外戚专政,为祸不浅,但西汉为外戚所篡,东汉仍然重用外戚,实令人匪夷所思。著名史学家吕思勉在《三国史话》一针见血地指出:“一种不适宜的制度,人类是非经过长久的经验,不会觉悟的。”“当一种制度的命运未到灭亡的时节,虽有弊病,人总只怪身居其位的人不好,而不怪到这制度不好。”换言之,汉武帝私心自用,以内朝侵夺外朝的权力,破坏了官僚体制的正常运作,为外戚专政大开方便之门。与其将两汉败亡的责任,归罪于个别外戚的品质恶劣,不如归罪于武帝设立的内。

作者:
上载日期:
2022年04月14日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