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

不爱江山?—最礼让的皇帝

202119phn006_01
陕西蒲城唐睿宗李旦桥陵(图片提供:视觉中国)
202119phn006_01

在历史上,恋栈权力之徒可谓比比皆是,中西皆然,然而有多少人能像唐睿宗李旦(公元662-716年)那样以大局为重,在一生中分别三次把权力拱手相让给母亲、兄长和儿子?

 

李旦是唐高宗李治和武则天所生的第四位儿子。高宗驾崩后,李旦的三兄李显即帝位,是为中宗。李显名义上是皇帝,但〈高宗遗诏〉云“军国大事有不决者,兼取天后进止”,故其时实际掌权的是他的母亲,高宗的天后武则天。由于中宗意欲重用其岳父韦玄贞等外戚的势力以抗衡其母,故武则天决意废黜中宗,改立李旦为帝,是为睿宗。然而李旦自即位依始,被以太后身份临朝听政的武则天下令“居于别殿”,可见他仅是傀儡皇帝,并无实权。有见其母称帝之心昭然若揭,而自己的三名兄长李弘、李贤和李显在违逆母亲之意后均没有好下场,故此李旦自请让天下予母亲,恳求武则天称帝。天授元年(公元690年)九月,武则天同意儿子和群臣的请求称帝,睿宗李旦则被降为皇嗣。

 

圣历元年(公元698年)三月,武则天接受李昭德、狄仁杰等人的建议,从房陵召回李旦的三兄李显,有意让他成为皇位继承人。李旦得悉后“数称疾不朝,请让位于中宗。”显然李旦不愿与皇兄争权,不想陷入这政治漩涡中,这除了归因于他深知长幼有序的原则外,李显是高宗皇位的合法继承人这一事实亦不容忽视。武则天最终可名正言顺地立李显为太子,而李旦则被封为相王。这次让位既避免了李唐皇室中常见的兄弟阋墙,又凸显了李旦识大体。

 

神龙元年(公元705年)政变后,武则天退位,群臣拥立中宗。然而,宫廷斗争在中宗复辟后愈演愈烈。景龙四年(公元710年)六月,韦皇后与女儿安乐公主患谋毒杀中宗,另立少帝李重茂。由于韦后“引用其党,分握政柄”,企图效法武则天篡唐称帝,李旦的第三子李隆基和妹妹太平公主等遂联络禁军将领发动政变,且在诛杀韦后和废黜少帝后拥立李旦为帝。

 

第二次登基的睿宗在即位后的一个月即立“有社稷大功”的李隆基为皇太子。然而太平公主意欲“摇动东宫”,故睿宗听从张说建议,下制让皇太子监国。其后更在先天元年(公元712年)八月,把帝位传于李隆基(即唐玄宗),自称太上皇帝,但对于“三品已上除授及大刑狱”等重大事件仍“自决之”。一年后,玄宗平定了太平公主之乱,太上皇帝李旦谓:“朕将高居无为,自今后军国刑政一事以上,并取皇帝处分。”正式把统治大唐帝国的重任转交予其三子李隆基。玄宗继位后任用姚崇、宋璟等贤相,大力发展经济,提倡文教,开创了繁荣稳定的“开元盛世”。而卸下权力后的李旦则活至开元四年(公元716年)才平安离世。

202119phn007_01
西安华清池唐玄宗雕像(图片提供:古橙文化/FOTOE)
202119phn007_01

综观李旦一生,其三让天下或许是情非得已或无可奈何,却使他和他的家人得以在凶险的政治斗争中委曲求存,而雄才大略的李隆基亦有赖其父亲能屈能伸的个性,才得以在相对平安的环境中茁壮成长,最终成为大唐一代英主。

上载日期:
2022年03月11日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