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

如何区分中国古代的税、赋、役?

声音导航

 

202106phn005_01
春秋战国时代齐国的刀币,浙江省博物馆古代钱币文物(图片提供:刘朔/FOTOE)
202106phn005_01

在春秋战国时期(公元前770-前220年),赋、税、役三者相互区分,是不同的赋役制度内容。这种三元结构的赋役制度的形成,和土地制度的变化相关。战国人孟子说:“夏后氏五十而贡,殷人七十而助,周人百亩而彻,其实皆什一也。”他认为,夏、商(约公元前十七世纪-前十一世纪)、西周(约公元前1027-前771年)三代的农业税制先后采取过贡、助、彻三种形式,但都是对亩产量的分成。对孟子的说法,从汉代的经学家到今天的学者,一直存在不同的解释和评论,难有定论。

 

考虑到世界各国赋税起源和早期赋役形态的共同点,以及夏、商、西周三代农业生产力极其低下的状况,比较多的论者倾向于认为,夏代的贡,就是“任土作贡”,是贡纳形式的农业税。助、彻则与井田制的变化有关的另外两种农业税收形式。

 

古人说的井田制,就是像“井”字形的方块田。在农村公社阶段到文明社会早期,土地属于公有,农村社会成员可以平均分得一定数量的土地,过了一年或两三年又重新分配一次。为了便于分配,土地被划分成一个个等分。同时,出于耕种的需要,田与田之间要开沟灌溉和辟径行走,这种沟或径就是田界。如果取其中一部分来看,这些田地的界划就像汉字中的“井”字形,所以被形象地叫做“井田”。孟子对夏、商、西周三代井田制的分配和耕种方式作过理想化的描述,说:“方里而井,井九百亩,其中为公田。八家皆私百亩,同养公田;公事毕,然后敢治私事。”意思是,在1里见方的土地上,以9个百亩为1井,其中100亩为公田,周围800亩分给8家作为私田。8家农夫(商代称为“众人”)必须首先共耕“公田”,然后才能耕耘“私田”。

202106ph001
井田制
202106ph001

事实上,三代的土地分配不可能都像井字这样规整。但是,孟子所指出的“公田”与“私田”之分,应该是井田制带有本质性的制度特征。“公田”与“私田”之分产生了特定的赋税力役形式,孟子称为“助”和“彻”。助,意思是耤、借,就是“借民力而耕公田”,指国家强制劳动者到公田上劳动,公田的农产品就是国家的税物。汉人许慎在《说文解字》中把“耤”字解释为“税”,就是基于这种理解。

 

西周末年,随着铁农具和犁耕的逐渐推广,农业个体生产力逐渐提高,以一夫一妇的个体劳动家庭作为基本生产单位逐渐成为可能。“公事毕,然后敢治私事”的耕种方式,日益成为个体农业经济发展的阻力,出现了“民不肯尽力于公田”的状况。公田杂草丛生,国家税收效益明显下降。这时,国家便不事先指定公田,而是到收获季节才临时指定收成好的一片田地作为公田。这就是“彻”,是从“共养公田”到“履亩而税”的过渡形式。

 

春秋战国时期,五口之家,治田百亩的个体小农经济显著发展。对他们的生产、生活状况,当时的政治家、思想家相当关注。如孟子说过,如果能分配有数口人的一个农家100亩田地,不妨碍他们从事生产,这一家人就可以吃得饱饱的了。李悝也向魏国君王建议,要对“一夫挟五口,治田百亩,岁收亩一石半,为粟百五十石”的小农家庭,采取保护政策。

 

春秋战国时期拥有一定数量田地的自耕农已经广泛出现,这使按亩计征农副产品作为税收成为可能。鲁国宣公十五年(公元前594年)“初税亩”,就是以每亩田为征税对象,这也叫着“履亩而税”。这标志着以田亩面积或亩产量为计税依据的“税”(后代称为田租、田税、地税、田赋)制正式确立。随后,各国陆续也实行“税亩”制。

202106phn006_01
春秋战国《包山楚简》记载土地制度,中国地质博物馆藏品(图片提供:聂鸣/FOTOE)
202106phn006_01

“赋”字从贝从武。从文字学来看,这种造字方式表明它的本义既与财物有关,又与军事有关。春秋战国时期,为满足军费需求,按田地或者按户征收纺织物、货币或马匹等的“赋”,也形成不同于“税”的另一个税种,后来被称为“户赋”。《汉书‧刑法志》称:“有税有赋,税以足食,赋以足兵。”强调了税和赋不同的征收目的。与此同时,力役的徵调也不再用于共耕公田,而只是兵役和徭役。孟子说:“有布缕之征,粟米之征,力役之征。”荀子主张“轻田野之税,省刀布之敛,罕兴力役。”他们都指出,战国时期税、赋、役三元结构的赋役制度已经形成了。

 

春秋战国时期税、赋、役各具形态,其重要区别在于征税对象和征收品种的不同。税以田地为征税对象,征收粮食;赋的征税对象经历了从按田地计征到按户计征的变化,征敛货币或纺织品;役以人身为征发对象,徵调的是劳动力。

202106phn007_01
春秋战国时代楚国的铜贝币(匡)。当时楚国主要使用金币和铜贝币,也有铜布币、钱牌。铜贝币正面看似脸形,旧称“鬼脸钱”或“蚁鼻钱”。中国国家博物馆藏品(图片提供:佚名/FOTOE)
202106phn007_01
作者:
上载日期:
2024年01月08日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