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

王安石为何要从政?

声音导航

 

202103phn001
王安石像,中国国家博物馆藏品(图片提供:海峰/FOTOE)
202103phn001

王安石(1021—1086年),字介甫,号半山,封荆国公,世称王荆公。卒谥文。北宋抚州临川(今江西省抚州市)人。

 

王安石从小喜欢读书,记忆力过人,长大博览群书,知识渊博。他的父亲王益,做过几任州县官吏。王安石在青少年时代随父到过许多地方,对社会有较多接触,颇为了解人民的生活情况。

 

宋仁宗庆历二年(1042年),王安石22岁考中进士,出任签书淮南判官,在扬州韩琦幕下为僚佐。庆历七年(1047年),27岁的王安石任鄞县(今浙江省宁波市)知县,当地海边的贫民为生活所迫煮贩私盐,受到官府追捕而走投无路,王安石对这状况深表同情,于是对官府专卖和官营商销的食盐政策提出激烈批评。他在三年间兴修水利,发展生产,颇有政绩。皇佑三年(1051年),31岁的他任舒州(今安徽省潜山县)通判。这个地方人民生活特别困苦,他对被压榨的贫苦农民无比同情,对贪官酷吏、豪强兼并势力极为痛恨。

202103phn002_01
北宋政治家及词人韩琦(图片提供:视觉中国)
202103phn002_01

嘉祐二年(1057年),王安石37岁任常州(今江苏省常州市)知县。嘉祐三年至四年(1057—1058年)任提点江东刑狱,负责督察江南东路(今江苏省长江以南地区)的司法和行政。他巡视各地,了解情况,于嘉祐三年(1057年)写了著名的《上仁宗皇帝言事书》,比较全面地分析当时的政治形势,提出革新的主张,以及如何变革培养选拔人才的措施。

 

嘉祐五年(1060年),王安石40岁,被召入京任三司度支判官,次年调升知制诰,掌管替皇帝起草命令、文告等事宜。熙宁元年(1068年),宋神宗赵顼即位,采纳王安石的变法主张。熙宁二年(1069年),宋神宗任命王安石为参知政事(副宰相),设立“制置三司条例司”为变法的总机构,实行革新变法。熙宁三年(1070年),王安石升为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宰相),全面开展以“理财”、“整军”为中心的革新变法运动,推行均输法、青苗法、农田水利法、免役法、市易法、方田均税法、保甲法、保马法等新法令,此外对国家政权机构、科举、学校等制度也作了一些改革。

 

熙宁变法,即王安石变法,一开始就受到社会上既得利益阶层及政治上的保守势力反对与阻扰。熙宁七年(1074年)六月,王安石54岁,被迫离开相位,出知江宁府(今江苏省南京市)。次年二月被召还京师,再度出任宰相。但守旧派的反对有增无减,而革新派内部也出现分裂,王安石深感难以领导这场变法运动。熙宁九年(1076年)十月,终于再次离开相位,出知江宁府。

202103phn003_01
司马光雕像,山西省运城市盐湖区运城博物馆藏品(图片提供:姜永良/FOTOE)
202103phn003_01

元丰元年(1078年),朝廷封王安石为舒国公,元丰三年(1080年)改封荆国公。次年王安石退居钟山(位于今南京市)的半山园,过着隐居的闲散生活,但他仍未完全忘怀国家大事。元丰八年(1085年)三月,神宗去世,高太后临朝听政,起用司马光为相,新法不断被废除。每当传来废除新法,恢复旧制的消息,王安石都忧愤不已。宋哲宗(赵煦)元祐元年(1086年)三月,王安石在忧愤中去世,终年66岁。

202103phn004_01
米芾行书半山草堂。半山草堂是北宋王安石在金陵城东门到钟山途中为自己建造的居室(图片提供:张庆民/FOTOE)
202103phn004_01
202103phw002_01
王安石一生主要活动地点示意图(图片提供:邹自振)
202103phw002_01
作者:
上载日期:
2024年01月05日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