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

福州七巷內有哪些名人足跡?

30045ph015
林觉民故居及冰心故居
30045ph015

林觉民及冰心故居

“意映卿卿如晤……”这封林觉民千古绝唱《与妻书》,令无数中国人荡气回肠,血脉贲张。林觉民故居在杨桥路与南后街交叉处,大宅有三进,现存二进,占地面积694平方米,新建的大门改在杨桥路。故居正座南侧隔墙外有紫藤书屋、小书斋,墙外西南角有小院,一厅一房,正是林觉民夫妻居室。居室南面有小天井,植有腊梅。《与妻书》中写“窗外疏梅筛月影,依稀掩映,吾与汝并肩携手,低低切切,何事不语,何情不诉……”情景,就发生在这里。

bulb

林觉民

林觉民(1886—1911年),字意洞,号抖飞,又号天外生,闽县(今福州市)人,中国同盟会会员,民国革命家,故居在杨桥巷。13岁时,奉养父林孝颖之命,无奈参加童生考试,林觉民在试卷上只写下“少年不望万户侯”七字,便摔手离去。1907年赴日本留学四年,其间加入同盟会,口才卓越,四处演讲,极为活跃。1911年春,林觉民肩负同盟会使命,回福州组织福建革命志士参加广州起义。1911年4月9日,“为天下人谋永福”的林觉民毅然与怀有身孕的爱妻陈意映诀别,参加辛亥革命广州起义,冲锋陷阵,失败被捕,慷慨就义,英名永远刻在黄花岗七十二烈士纪念碑上。

林觉民牺牲后,林家避祸迁离,故居卖给冰心祖父谢銮恩,于是又成了冰心故居。谢家在这里一直住到二十世纪五十年代。现代文学家冰心十一二岁时住在这里。故居二进中为厅,冰心和祖父就住在两侧厢房。厅前有天井、屏门,厅后有小天井,两旁披榭。冰心《我的故乡》中这样描述故居:“我们这所房子,有好几个院子,但它不像北京的‘四合院’的院子;只是在一排或一进屋子的前面,有一个长方形的‘天井’,每个‘天井’里都有一口井,这几乎是福州房子的特点。这所大房里,除了住人以外,就是客室和书房。几乎所有的厅堂和客室、书房的柱子上、墙壁上都贴着或挂着书画。”

30045ph016
冰心故居正座南侧隔墙外有紫藤书屋及小书斋
30045ph016

严复故居

严复故居在郎官巷西段,占地609平方米。故居由主座和花厅构成。主座双重大门,前一扇门装在石门框内,乃木条隔扇门(宁波门),后一扇串拢(合扇)大板门装在石臼上。门内有走廓。正间分前后厅,中施屏门,两边为厢房。后天井左右有小披榭。花厅四面围墙,设小门通主座。正座是清代同治丁卯(1867年)建,花厅为民国式双层木构小楼。楼上为一单开间,为严复晚年书房、会客室,建筑纹饰仿西式风格。楼下为敞厅,采用新式三角顶架建构。这种中西风格相融的居故,联想严复的思想还真有点味道。1921年10月27日,严复于故居病逝。

bulb

严复

严复(1854—1921年),谱名传初,乳名体干,入福建船政学堂时改名宗光,字又陵,后又改名复,字几道,晚号瘉壄老人,别署天演宗哲学家,侯官(今福州市)阳岐乡人,著名的近代启蒙思想家、翻译家、教育家。清光绪三年(1877年)公派留学英国。中日甲午战争爆发后,他发表大量文章,主张变法图强,并翻译出版多部西方名著,1896年翻译的《天演论》是其中一部。《天演论》一经出版,立即震动了思想界和知识界,风行海内,再版数十次,为清末维新变法运动提供理论依据,对中国近代思想启蒙产生深远影响。诚如鲁迅所说“自严氏之书一出……中国民气为之一变。”辛亥革命后,严复出任北京大学首任校长。

30045ph017
严复故居在郎官巷西段
30045ph017
30045ph018
严复故居
30045ph018

王有龄故居

王有龄故居融明代、清代早期、民国时期建筑风格于一体。故居位于塔巷,共有两座并排,分别为49号及53号,坐南朝北。49号有三进,建筑面积1033平方米。一进已被改建。二进为明代格局,面阔三间,进深五柱,双坡顶,穿斗式木构架,鞍式山墙。三进为清代木构建筑。有门通黄巷。53号为三进,一进为民国时期建筑,二进为清代早期建筑,三进之后为花园。现有两进。

bulb

王有龄

王有龄(1810—1861年),字英九,号雪轩,侯官(今福州市)人,年轻时不慕仕途,后以监生捐得八品浙江盐大使。与红顶商人胡雪岩知交。王有龄自清道光二十五年(1845年)始,从知县累官浙江巡抚。清咸丰十一年(1861年),太平军李秀成攻破杭州城,王有龄服毒后自缢于后花园,清廷予谥“壮湣”,敕建专祠,葬于福州西郊。

王麒故居

塔巷28号、30号是王麒故居。故居始建于清初,后几经修缮,总面积2225平方米,三进,大门开在塔巷,后门通郎官巷,四面围墙,西为主座,东是花厅。有内墙分隔二进三进,天井之间有覆龟亭连通。一进、二进、三进的门、窗、隔扇,皆用楠木制成。驼峰、斗拱、悬钟、雀替雕刻精细,墙头灰塑人物、花鸟生动细腻。园林运用象形假山石、泥塑,创造出维妙维肖的弥勒、观音等佛像,给优雅的小园平添几分宗教的宁静情调,成了三坊七巷园林精品。

bulb

王麒

王麒(1881—1952年),字恺士,侯官(今福州市)人,早年毕业于福建船政学堂,以优异成绩保送日本士官学校学习。回国后,任陆军第十一混成旅旅长等职。1933年发生“闽变”,王麒被聘为绥靖公署顾问,后辞职归家。

bulb

雀替

雀替是东亚传统建筑中的特殊构件,指置于梁枋下与立柱相交的短木,可以缩短梁枋得净跨距离,防止梁枋与立柱之间角度变形,也用在柱间的落挂下,是为纯装饰性的构件。

30045ph019
王麒故居
30045ph019

葛氏大院

葛氏大院位于黄巷。在三坊七巷中现存明清古建筑群中,葛氏大院最富传奇性也最富“国际性”,因为葛氏祖先不是中国人,而是南海岛国人。近六百年前,古麻剌朗国在菲律宾棉兰老岛。郑和第五次下西洋后,明代永乐十八年(1420年)十月,古麻剌朗国国王斡剌义亦敦奔带王妃、王子、臣子和贡品,随同归国缴旨的大明使者张谦前来,船抵福州后,再北上进京朝拜明成祖朱棣。朱棣皇帝诏封斡剌义亦敦奔为“麻剌郎”,赐印诰、冠带、仪仗等,还赐麻剌朗国王、王妃、陪臣等人大批财物。第二年四月,麻剌朗国王回国,到达福州时,国王在打铁桥接官亭病亡。朝廷赐封他为“康靖王”,以王公礼厚葬于福州西门外茶园山。麻剌朗国王陪臣留在福州,资费由朝廷供给,直到明末都没停止过。这些留在福州的陪臣中有人便取葛为姓。他们起先在康靖王陵墓周边居住,到清朝康熙年间,一个叫葛焕(号蔚庵)迁居黄巷,于是有了葛氏大院。葛氏一族完全融入社会了。追溯这个大院,建于明代嘉靖年间,葛焕一族迁入后,又在清光绪、民国中期重修。葛氏大院占地2662平方米,建筑面积2548平方米,共三进,是典型的福州古民居。

30045ph020
葛氏大院位于黄巷
30045ph020

沈葆桢故居

沈葆桢故居在宫巷11号,建于明代天启年间,是沈葆桢在江西九江知府任上购得,坐北朝南,占地2000平方米,建筑面积2747平方米,共四进。大门口高悬“进士”牌匾,宝蓝底金字。厅堂挂有四面“文魁”、一面“经魁”、一面“拔贡”大牌匾。一进东西廊下原有仪仗执事牌二十余面。正厅隶书抱柱联写“文章华国,诗礼传家”。二进、三进格局相同,穿斗式木构架,双坡顶,斗拱多为方斗,雕刻构件;有前后天井、前后厅、左右厢房分前后房。四进倒朝楼,木结构,楼下卧室,楼上藏书。主座西面隔墙外大小两个跨院有“补竹篱”花厅、“三友斋”书斋、“海棠轩”签押房。小跨院有“饮翠楼”,是沈家藏书楼。宅院四面风火墙,墙头弧形翘角,翘角和墙头上均有彩色灰塑人物、花鸟、虫鱼,形态各异,生动活泼,尽显明清时期福州民居传统墙头雕塑艺术的特征。

bulb

沈葆桢

沈葆桢(1820—1879年),字幼丹,侯官(今福州市)人,27岁中进士,累官两江总督兼南洋通商大臣。沈葆桢平生有两件事最值得称道,一是他创办福州马尾船厂和福建船政学堂,可称中国海军之父;二是他在清同治十三年(1874年)四月,出任钦差大臣巡视台湾,将西乡从道率领的日本侵略军赶出台湾,维护了国家统一,捍卫了民族尊严。沈葆桢既是林则徐的外甥,又是林则徐的女婿,母亲林惠芳是林则徐的六妹,妻林普晴是林则徐的次女。

30045ph021
沈葆桢故居在宫巷11号
30045ph021

林聪彝故居

林聪彝故居就在沈葆桢故居东边,建于明代,占地3056平方米,于道光年间购置。临街大门十扇,入门西折为主座。一进天井三面环廊,南面照墙画有一只巨大的独角兽獬,引人注目。这“獬”大有来历。明代末年,朱家天下风雨飘渺,唐王朱聿键逃到福州即帝位,史称隆武帝。他在此宅设大理寺衙门,画獬作标识。林聪彝将画獬保留下来,想是“獬”所象征的公正无私、能辨曲直,正合自己的心志吧。主座四进,四面风火墙,墙头有灰塑雕像,气势恢宏,在三坊七巷诸多古宅中算是数一数二。门厅东折是“东轩”,是整个宅院建筑的精彩部分。东轩内有花厅、园林。每进东边都有小门通花厅、园林。园林北面有八角半边亭,东北有四角亭,东南和南面假山堆叠,假山下幽径通小池,假山顶小径接平台。园林中榕树、修竹、花坛、鱼池、拱桥错落有致。故居里,雕刻佛手的悬钟、花团的雀替,还有鎏金的拱券,青石竹节窗,宫灯柱头,在三坊七巷也不多见。故居整体建筑高敞气派,有着较高的艺术价值。

bulb

林聪彝

林聪彝(1824—1878年),号听孙,林则徐次子,官至浙江按察使。

30045ph022
林聪彝故居
30045ph022
作者:
上载日期:
2021年01月26日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