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

三坊內有哪些名人故居?

30045phn001_01
鸟瞰福州三坊七巷(图片提供:视觉中国)
30045phn001_01

陈承裘故居

位于文儒坊西段北侧的陈承裘故居,建于清初,同治年间为陈承裘之父陈景亮购得。陈承裘(1827—1895年),字孝锡,号子良,闽县(今福州市)人,清咸丰二年(1852年)进士,官至刑部主事。陈承裘故居是花园式宅院,坐南朝北,占地1,092平方米,建筑面积1,003平方米,四面风火墙。临街门额悬“六子科甲”横匾。门扇下半部用藤条和门钉做成喜字和万字图案加以装饰。一进厅堂有青石柱础,须弥座,显出尊贵与清雅。正房四扇楠木门,上部框架饰漏花,中嵌楠木花窗,分别雕刻鼎、爵、簋、壶。二进左右厢房的八扇门扇,均用整块楠木制成,上面阴刻“梅鹤争春”等图案,神态生动,实为难得的艺术品。主座的东花厅是花园庭院,有小天井、“天香楼”楼阁等,种植桂花、枇杷。

30045ph006
陈承裘故居临街门额悬“六子科甲”横匾
30045ph006

何振岱故居

何振岱故居在文儒坊大光里,大光里旧称三官堂、三官巷。何振岱(1867—1952年),字梅生,号心与,晚年自号梅叟,侯官(今福州市)人,清光绪二十三年(1897年)举人,随后三次进京会试均落第。他工诗文,善书法,擅画通琴。何振岱一生安贫,靠教书卖文为生。著述颇丰,有《我春室诗文集》四卷、《西湖志》二十四卷等。何振岱故居始建于清代嘉庆年间,光绪、民国间几经修葺,建筑面积525平方米,坐南朝北,四面围墙,临街为双开宁波门,上设门罩。故居两进,用插屏把厅分隔前后,后天井通二进。二进房为倒座三间排,何振岱住在这里直至生命结束。屋前庭院花丛树下,立一方墓碑,碑刻“干巽兼亥巳何梅叟暨配郑岚屏之墓癸未仲春立”。西侧小花厅,小而雅致。

30045ph007
何振岱故居在文儒坊大光里,与陈衍为邻
30045ph007

陈衍故居

陈衍故居在文儒坊大光里。陈衍(1856—1937年),字叔尹,号石遗,晚年自署石遗老人,侯官(今福州市)人。曾教书、任报纸主笔、官报局总纂、厦门大学教授等职。故居为楼阁式建筑绕老屋而建,与福州传统民居不同。建筑面积696平方米,人们把故居分为四区。进门为一区,有天井,中为厅堂,左右是厢房,乃清初五间排结构建筑。二区称“匹园”,林纾(琴南)画有《匹园图》。园内双层楼阁叫“皆山楼”,匾额为郑孝胥所题。楼上藏书,名“华光阁”。楼下为卧室、书房。匹园东北角有两间小屋,种植青竹等,是陈衍与诗社弟子聚会之处。三区称“闻雨楼”,有亭台楼阁、鱼池、树花,是与诗友切磋之处。四区称“直园”,可通文儒坊,园有楼房、小客厅、厨房。

30045ph008
陈衍故居位于文儒坊大光里内
30045ph008

张经故居

张经故居坐落文儒坊北侧。他曾任兵部尚书,故居所处地段又称尚书里。张经(1492—1555年),字廷彝,号半洲,侯官(今福州市)人。明代正德十二年(1517年)进士,累官兵部尚书。嘉靖三十三年(1554年),张经受命出任七省经略使,抗击倭寇,俘斩倭寇五千余人,史称“东南战功第一”。然遭人诬陷构罪,张经被冤杀,直至张经孙子张懋爵上疏隆庆皇帝鸣冤,方得平反昭雪,赐谥“襄湣”。民间传说,朝廷赐“金头御葬”。张经文武双全,有《半洲诗集》问世。张经故居是福州遗存的最古老建筑之一,建于明代嘉靖年间,现存厅堂石框门是明代建筑遗迹。故居坐北朝南,原占地2,675平方米,共三进,带花厅,西侧是闺阁,东侧巷子为养马房。厅堂面阔五间,进深七柱,前廊后堂,仍保留明代建筑风格。从这厅堂及残墙、石框大门内天井,不难想像故居当年的气派。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东西两侧建筑被拆建了新村。

30045ph009
张经故居坐落文儒坊北侧
30045ph009

甘国宝故居

台湾总兵甘国宝故居在文儒坊北侧。甘国宝(1709—1776年),字继赵,号和庵,福建古田人。清代雍正四年(1726年)迁居文儒坊,雍正十一年(1733年)中武进士。甘国宝两次任职台湾,受台湾百姓敬重。他善画,指画功夫甚深,画虎尤为传神。他的故居坐北朝南,单层木构建筑,共三进,均为穿斗式结构,四面风火墙,堂皇典雅。首进三间排,后进倒朝,右侧有花厅。临街有石框门,门上方悬挂一金字“荣禄第”竖匾。从残存的精美宏大墙头构件,可以想到当年的风采。故居附近有甘氏祠堂,建于明代末年,清代雍正、同治年间重修,坐南朝北,共三进,面积348平方米。二进正间神主龛供甘氏列祖列宗神位,可惜在“文化大革命”中遭破坏。

30045ph010
台湾总兵甘国宝故居在文儒坊北侧
30045ph010

陈季良故居

陈季良故居位于文儒坊中段南侧。陈季良(1883—1945年),原名世英,侯官(今福州市)人。清光绪年间,从南京江南水师学堂毕业后,陈季良一直在海军界任职,官至海军上将。抗日战争初期,他任海军部常务次长兼第一舰队司令,率主力舰队,击落敌机12架。陈季良以军功成为民国时期唯一被五次授勋的海军将领。陈季良故居,两座毗连,占地1500平方米,为清代与民国时期建筑的完美结合体。主座临街门头房门上悬“林则徐母家故居”匾。一进厅堂为穿斗式木构架,双坡顶,鞍式山墙,两边厢房,后天井可通次座。次座花厅椅、桌、几、书橱皆用红木制成,而门、窗等则皆用楠木制成。这些东西全按照传统样式制作。花厅北半部却建红砖双层楼,并按西式设计,如法国式木格落地玻璃门,拱窗镶嵌蓝绿色泡花玻璃,门上西式木雕花饰图案。如此中西建筑风格融于一座院落,别具一番审美情趣,散发出特定的时代气息。

30045ph011
陈季良故居主座房门上悬的“林则徐母家故居”匾
30045ph011

看云馆

看云馆是大藏书家孙翼谋的故居,坐落于文儒坊南侧,后门通大光里。孙翼谋(1820—?年),又名贻谋,字砚诒,号谷庭,侯官(今福州市)人。清咸丰二年(1852年)进士,授翰林编修。为官正直敢说,清正为民,累官代理安徽巡抚。在安徽任上官声蜚然,死后士民拥塞道路哭泣为他送行。孙翼谋平生酷爱读书藏书。看云馆是清代建筑,占地872平方米,共三进。门头房已不存在。厅堂面阔三间,进深七柱,穿斗式木构架,硬山顶,鞍式山墙。三进建于民国时期,是三面走马的二层木屋。看云馆是孙翼谋给自己住宅起的宅名,馆内藏书数万卷,令人惊叹。孙翼谋著有《看云馆书目》。

 

尤氏民居

尤家祖籍浙江吴兴,明末清初迁至福州,从尤孟彪在安民巷口开小小的“尤恒盛”丝线店起家,经历三代艰苦创业,于清末民初成了福州商界钜子。尤氏家族在文儒坊、衣锦坊置有六座深宅大院,有“尤半街”之称。这里所说的尤氏民居,指坐落在文儒坊19号宅院。宅院始建于清代乾隆年间,及后在光绪年间、民国初期几经修建,建筑面积2633平方米,共三进,大门为砖木门。一进厅堂面阔三间,进深七柱,穿斗式木构架,双坡顶。二进两侧四扇对开式楠木门扇十分考究,雕灵芝等百余种吉祥图案。三进已改建,有后门通丰井营进南后街。主座东侧有花厅,始建于清光绪年间,现已改建,仅余一座假山,面积一百多平方米。

30045ph012
尤氏民居始建于清代乾隆年间
30045ph012

陈元凯民居

陈元凯有诗曰“我家城南坊”,具体说在文儒坊三官堂(今大光里)23号。陈元凯(1870—1925年),福州府城名士,号陶庵,闽县(今福州市)人,举人,曾多次上京赴考进士均名落孙山,清宣统年间为广东候补知县,民国四年(1915年)出任陈衍编修《福建通志》的提调。陈元凯女儿陈芳佩,字意映,林觉民的夫人。陈元凯故居与陈衍故居、何振岱故居相邻。陈元凯故居始建于清代嘉庆年间,光绪、民国期间几经修整,坐南朝北,占地1500平方米,建筑面积1344平方米。大门为石门框,大板门,上施门罩,前后两进。一进大厅面阔三间,进深五柱,双坡顶,穿斗式木构架。二进倒座三间排,东侧花厅,有水池、假山,种花植木,诚如陈元凯诗写的“花树颇荫蔼”。西侧与宋代理学家杨龟山“道南祠”相邻。

30045ph013
陈元凯故居
30045ph013

郑氏宅第

文儒坊与衣锦坊之间有一条贯通南北的小弄叫闽山巷,闽山巷中段又有小弄叫洗银营,洗银营里有一座宅院,就是乾隆进士、官职知府的郑鹏程及其曾孙书法大家、同光体宣导者郑孝胥之宅。郑孝胥(1860—1938年),字苏戡,号太夷、夜起翁,福州人。清光绪八年(1882年),乡试解元,步入政坛。1932年,伪满州国出炉,郑孝胥就任溥仪的“国务总理”,给人生抹上不光彩一笔。1938年暴卒长春。郑氏宅第占地2375平方米,始建于清乾隆年间,是清初民居建筑典型。光绪年间、民国初期有过整修,土木结构,有东西两座,住宅在东,园林在西。东座有天井等。大门墙额镶“贞寿之门”青石题匾,这是清咸丰皇帝赐予郑孝胥曾祖母的。西座园林约400平方米,有天井,有民国时期建筑风格的双层楼房,有用太湖石砌的假山、水池。水池有活水涌出,久旱不涸,久雨不涝,唤之为“天池”。楼房四面坡顶搭配四向走马栏杆,在三坊七巷古民居建筑艺术中独具特色。

30045ph014
郑氏宅第始建于清乾隆年间,是典型的清初民居建筑
30045ph014
作者:
上载日期:
2021年01月26日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