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

五台山有甚么神奇的传说?

30030ph013
五台山寺庙林立
30030ph013

五台山因位于中国北方黄河流域中华文明的发祥地,又因其紧邻国家的传统政治文化中枢,在形成其佛教及民间文化圣地的同时,亦在民间流传着一个又一个传说。

 

文殊菩萨的传说

相传五台山原名五峰山,气候异常恶劣,冬天滴水成冰,春天飞沙走石,夏天酷热难当,农民们根本无法耕种。文殊菩萨碰巧到这里传教,看到人们遭受苦难,他知道东海龙王有一块神石叫“歇龙石”,可以把干燥的气候变得湿润,于是变成一个化缘的和尚,到龙王那里借歇龙石。

 

文殊菩萨来到东海,果然见有一块巨石,凉气迎面扑来。文殊菩萨向龙王说明来意,但龙王说借甚么都行,唯独这块歇龙石不能借,因为它是花了几百年工夫从海底打捞上来的,清凉异常,若借去龙子们就没有歇息的地方了。文殊菩萨反复说明自己是五峰山的和尚,是为了造福于人间特地来求援的。

 

龙王心里不愿意把神石借人,又不便直接回绝,于是勉强答应说:“神石很重,没有人能帮助你,你如果能拿得动,就拿走吧!”文殊菩萨谢过龙王,走到神石跟前,口念咒语,立刻使巨石变成了小小的弹丸,将其塞进袖筒,飘然而去。老龙王惊得目瞪口呆,后悔莫及。

 

文殊菩萨回到五峰山,把神石安放在山中间的一条山谷中,五峰山立刻变成一个清凉无比的天然牧场。于是,这条山谷被命名为清凉谷,人们又在这里建了一座寺院,起名叫清凉寺,五峰山也被叫作清凉山。自此,五台山就成了文殊菩萨的修行地,有关文殊菩萨与五台山的关系就这样一代一代传下来。在这之后的许多年中,善男信女每来五台山,亦是奔着文殊菩萨而来。

30030ph014
五台山塔院寺的雪景
30030ph014

五爷的传说

五台山风景如画,清凉如水,山峦妩媚,香烟缭绕。生活在五台山的人们朝听晨钟,夜闻暮鼓,感谢五爷为世人开辟出来的好山好水的佛教仙界。相传五爷是东海龙王之子,排行老五,名字叫圣衍。他到五峰山游玩,巧遇文殊菩萨到五峰山下开辟道场,经其点化,同到东海龙宫借得歇龙石,又将原来陡峭险峻的五峰山,变成了岿巍敦厚的五个台子。五台山一改过去恶劣的气候,变成常年气候宜人,满山遍绿,花果四季的东方佛教天国。

 

五爷从此与文殊菩萨一起落户五台山。现今五台山上有一座气势雄伟的万佛阁,就是由文殊殿、五龙王殿、禅房、戏台四个建筑群组成,如同棋盘,占地两千多平方米,其中五龙王殿将五龙王供在中间突出的位置。自从五龙王落户五台山,五台山周围数百里地方,年年风调雨顺,人民岁岁幸福安康。五龙王在民间深受世人崇敬,五龙王对众生慈悲为怀,有求必应,世人对五龙王朝拜络绎不绝,五龙王被世人亲切地称为五爷。

30030ph015
五爷庙
30030ph015

大白塔上铜铃的传说

从前,在五台山大白塔西北二里许的新坊村,住着一户贫穷人家。家里母子二人,母亲叫郭大娘,年已古稀;儿子乳名虎子,生性忠厚,对母亲尽孝供养,但三十出头还没成家,母亲也为虎子的亲事发愁。

 

一年,寺院重修白塔,四方木匠、石匠、泥水匠分住百姓家里。郭家来了一位白胡子老头,身背褡裢,手拿一只铜铃,自称是翻砂匠,手中的铜铃就是他自己翻砂制造的。郭大娘待他很亲热。一天,老翻砂匠告诉郭大娘,白塔快修成了,他先走一步,留下铜铃抵住宿钱,如果这只铜铃日后有人来要,虎子就有娶媳妇的钱了。郭大娘大喜,欣然收下。

 

走后第三天,白塔塔顶要安装圆盘时发现少一个铜铃,老方丈担心会错过黄道吉日。他想起老翻砂匠的那只铜铃,立即派人到郭大娘家找老翻砂匠。郭大娘对来人说,老翻砂匠已经走了,临走留下铜铃,说是谁要就得拿盖三间瓦房的钱。来人爽快答应,把铜铃拿回工地,往圆盘上一拴,天衣无缝。

 

老方丈猜测老翻砂匠非一般人,很可能是文殊菩萨化身前来帮助孝子成家,于是即令人给郭大娘送去纹银五十两。郭大娘高兴得谢天谢地,谢文殊菩萨保佑,也感谢那位老翻砂匠。不久三间瓦房盖起,虎子完婚,一家人其乐融融。

30030ph016
大白塔顶的铜铃
30030ph016

顺治五台山出家的传说

清代顺治皇帝出家五台山始终是一个千古之谜。有关顺治皇帝到五台山出家当和尚的传说流传甚广,金庸的武侠巨著《鹿鼎记》和梁羽生的《七剑下天山》,更是将顺治皇帝五台山出家之事演绎得如泣如诉。这个故事虽有多种版本,但基本内容大同小异:顺治十八年正月,顺治皇帝24岁,因宠妃董鄂妃之死郁郁不乐,厌烦宫廷生活,弃位出家来五台,康熙奉太皇太后之命来五台山找他父亲顺治。

 

其实,这些有关顺治皇帝五台山出家的故事只是传说,经不住史料的推敲。顺治皇帝的确笃信佛教,尤其崇奉禅学。顺治宠妃董鄂妃生了一个男孩,顺治皇帝非常高兴,准备立为皇太子继承皇位,不料男孩只活了三个月便夭亡。为此董鄂妃伤悼成疾,于顺治十七年(1660年)八月病逝。对此顺治皇帝悲痛欲绝,亲撰悼文,甚至产生出家为僧的念头,后经玉林和尚劝止。但顺治终因忧伤过度,于第二年(1661年)正月病死在皇宫,享年24岁。顺治与董鄂妃的骨灰并葬于河北省遵化县清东陵之孝陵。

 

事实上,顺治皇帝从未到过五台山,灵骨也并非安置在镇海寺。其子康熙皇帝先后五次“携蒙古诸王”朝拜五台山,根本目的在于利用五台山佛教“柔服蒙古”,并不是为了寻找父亲或游山玩水。

作者:
上载日期:
2020年11月23日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