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

中国篆刻如何发展成为一种艺术?

30081ph009
赵之谦篆刻
30081ph009

据考古资料证明,出土于河南安阳殷墟的三件商代铜玺,距今已有三千多年的历史,是中国最早出现的印章,具有和甲骨文同样悠久的历史。根据著名考古学家和文字学家于省吾(1896—1984年)在《双剑簃古器物图录》中所述,这三方玺印的特点是:一、都是方形,有边框;二、文字安排注重对称;三、富有装饰性,粗犷朴素,具有图案装饰美。

30081ph010
商代铜玺
30081ph010

在春秋战国时期,由于政治、经济的发展,手工业渐趋发达,玺印的用途也逐渐扩大,制作出很多玺印。形无定制,有大有小,分为官玺、私玺、词句玺、肖形玺。印材有金属、犀角、象牙等。使用的文字除秦国用的籀文外,其他六国的文字各不相同,且多半与战国青铜器铭文相合,许多玺印中的文字难以认识。古玺上的文字有朱文、白文。朱文玺印笔画纤细,皆出自铸造,白文玺则有铸有凿。在章法上参差错落,长短有致,能于散斜中取得平衡,白文印多有界格。

30081ph011
战国古玺
30081ph011

秦统一中国后,在政治、文字等方面作改革。秦始皇命丞相李斯制定了简洁易认的“小篆”,作为全国统一的文字。小篆笔画圆转,外形纵长,固定了部首偏旁,使汉字在结构上定型。由于玺印基本上是方的,为了方便制造玺印,又制定出一种专门用于制印的文字叫“摹印篆”,使之以圆适方。秦玺印多为白文凿印。从形式上,多采用“田”字形框,章法疏密有致,虚实得当。

 

秦印有明确规定,根据官职大小略有差异,低级官吏用正方的一半,称为“半通印”。这种长方形印,多采用“日”字形框,把文字部分一分为二,布局上一般依文字的笔画多少占平均位置,也有采用笔画少的占位置少,笔画多的占位置多的方法。在秦代私印中,不论是圆或方,都有类似的章法,从而使印面均匀协调,达到自然率真的效果。为了和普通的印章作区别,从秦开始,皇帝的玺多为美玉刻成,并饰以龙纹及虎形印钮,故又称为“玉玺”。《后汉书‧徐璆传》载,秦始皇获蓝田玉雕为印信,其印钮上盘有五龙,正面刻有李斯所写篆文“受命于天,既寿永昌”八字,称为“秦玺”。秦王子婴降汉时献出了“秦玺”,汉高祖即位后就佩戴此印,世世相传,称“汉传国玺”。后唐朝时改称为“传国玺”。历代帝王都以得到此“传国玺”为符瑞,视为“君权神授”的正统象征。然历经多次改朝换代使“传国玺”屡易其主,也因而辗转流失。

30081ph012
李斯所写篆文“受命于天,既寿永昌”
30081ph012

汉印指汉至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印章。文字的点画比秦篆简略、明快,结构形体变秦篆的长形与汉隶的扁形,多呈方形之缪篆。其中汉官印满白文、将军印险峻、汉玉印雍容,布局方正平直,无板滞、乖缪、纤巧的习气,历来为篆刻家所重。汉印分类:汉印主要有官印和私印两大类,官印在用材、钮制、文字排列及印绶的用色上由于等级关系,皆有一套严格的规定,印章由官府督造,而私印由私人作坊制作,比较官印来得随意、宽松许多,无论官印、私印,用材都以铜质为主。汉印以印质和印钮、印绶区别地位高低。汉代由于隶书通行,文字书写为求效率已大为简便省事,入印文字在隶书的影响下,字形工整,横画省去波磔,圆转为方,盘曲化直,形成汉摹印篆,名缪篆,而简省又不悖六书,使印章之章法稳健匀称,线条浑厚高古,气势夺人。汉印在印面文字布局上为一个圆满的方形,如四个字由四个小方形组成为一个大方形,即印之整体形,为汉印之基本形式。

30081ph013
汉印
30081ph013

汉及魏晋南北朝的印章,明显标志是白文印用边框,后去掉边框。到东汉,印章制作趋于精致。自南齐以后,因绢纸宽度大,官印也放大了。魏晋南北朝的印章基本上承袭汉印,所以有些论著把这个时期的印章纳入汉印范畴。但仔细看,各有不同:魏晋印颇有当时篆书的意味;南北朝官印,文字较为草率,篆体渐渐不合六书;南北朝官印开始用朱文,形体扩大,风格与汉印无多大区别。这个时期,官印大多是在六面印中,出现了用“悬针篆”入印的印章。悬针篆是以字体竖画尾部引长下垂如针尖而名。

30081ph014
汉官印
30081ph014
30081ph015
魏晋官印
30081ph015

隋唐印章仍用篆书入印。过去的公、私文书写在竹木简上,这时可写在绢纸上;古代的玺印是盖在泥土作封志的,这时的印可以用朱色或墨色钤盖在纸上。由于官印铸造的限制,唐代的官印形体放大,印面达三四寸,印大不能佩,故其印改直柄,便于握钤。宋代大中祥符五年(1012年),官方曾经禁私印,并规定私印只能用木雕刻,印的面积不过方寸,所以私印铸作受到影响,唐、宋时期私印流传很少。汉官印多为白文,至隋唐时,改为细朱文,在偌大的印面上为了避免文字松散,将印文笔画盘旋折叠,使印面铺排得平满整齐,这种印章文字,即是宋、元时期九叠篆的萌芽。九叠篆是以小篆为主体,根据笔画多寡加以折叠的篆书别体,有七叠、八叠、九叠不等。唐、宋时期书画艺术迅速发展,不少名家把印章用于书画作品,皇帝欣赏过的书画作品,也要盖上“御览”等印章,这就出现了“鉴赏图书印”。随着文人雅士对印章的欣赏兴趣日益浓厚,印章的使用范围日趋广泛,相继出现收藏印,馆、阁、斋、室印,诗词印及在书画上加盖的有关印章。以前印章是由工人铸造的,这时期文人开始试制,印章镌刻的内容有所扩充,并进入了书斋文房,成为欣赏的艺术品。至此,印章发生了质的渐变。所以,从印史上看,唐、宋时期是印章艺术向篆刻艺术发展的一个过渡时期。

30081ph016
唐宋印章
30081ph016

宋、元私印的一个重大变化,是质地除铜、玉外,又增用象牙、犀角之类。宋代私印还有用“押”付之刻印,押印在元代很盛行,故有“元押”之称。所谓“押”,是代表签名的特殊符号,形式不一,有方形、圆形、长方形、葫芦形、鱼样形等等。现在能看到的较多是长方形“押字印”,上端刻楷书姓氏,下端刻一花押,有的只有一个花押。押印在印章中别具一格,有一种拙朴的美。宋代,由于统治者好尚金石,在文人中从事这门艺术创作也就蔚然成风。他们收集古印,珍藏印谱,编出了中国最早的印谱《宣和印谱》。元代的官印风格则近似金代,用“九叠篆”入印,所不同的是将汉字九叠篆与蒙文仿九叠篆的文字同时组合在一个印面上,以示对照。这是元官印的特点。

30081ph017
宋元印章:(左起)赵氏子昂、松雪斋以及吾衍私印
30081ph017

中国真正的篆刻艺术是从明代兴起,功臣是文彭。文彭用石刻印,带来了篆刻艺术的春天。明清印章美学观,大致经历了由“印宗秦汉”到“印从书出”和“印外求印”的转变。到了清代,篆刻艺术出现了万紫千红的局面。清代中叶以后,金石考据之学的影响使篆书书法进一步普及,加之碑派书法的兴起,书家的篆书水准得到很大的提高,这就使印人将自己的书法融汇于篆刻并使其改变印风。这一时期里,中国的篆刻艺术不断由内地向香港、台湾地区发展,并与日本加强联系,产生了深远影响。

30081ph018
文彭与何震篆刻
30081ph018

近代篆刻继承了明清文人篆刻的传统,在技巧上更精能,取材上更宽大,境界上也更奇伟。近代篆刻使篆刻艺术蔚然独立,而且使其更加波澜壮阔。当代书法兴起,丑怪、夸张变形等各类的作品,不仅丑怪且用笔雄强,带有个人的独特风格面貌,展示给后人是韵味十足的创新表现。流行书风为“丑态书风”讲求夸张变形,或求童趣、求佛意,写字变成了摆字、画字,把书法的创新走向为简单化、庸俗化。兴起的鸟虫篆印构图与汉白文端庄稳重的布局上是一致。古人在鸟虫篆印的制作上比较倾向于一种平和安逸的审美心理,而不同于其他汉印格局,现鸟虫篆印都有着个人风格。中国近八十年来,篆刻有两大派,北有吴昌硕,效后天法,苍茫朴拙。南有黄士陵,尚先天法,光洁挺拔。

30081ph019
花好月圆人寿(鸟虫篆印)
30081ph019
作者:
上载日期:
2020年11月12日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