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ic

中國篆刻如何發展成為一種藝術?

30081ph009
趙之謙篆刻
30081ph009

據考古資料證明,出土於河南安陽殷墟的三件商代銅璽,距今已有三千多年的歷史,是中國最早出現的印章,具有和甲骨文同樣悠久的歷史。根據著名考古學家和文字學家于省吾(1896—1984年)在《雙劍簃古器物圖錄》中所述,這三方璽印的特點是:一、都是方形,有邊框;二、文字安排注重對稱;三、富有裝飾性,粗獷樸素,具有圖案裝飾美。

30081ph010
商代銅璽
30081ph010

在春秋戰國時期,由於政治、經濟的發展,手工業漸趨發達,璽印的用途也逐漸擴大,製作出很多璽印。形無定制,有大有小,分為官璽、私璽、詞句璽、肖形璽。印材有金屬、犀角、象牙等。使用的文字除秦國用的籀文外,其他六國的文字各不相同,且多半與戰國青銅器銘文相合,許多璽印中的文字難以認識。古璽上的文字有朱文、白文。朱文璽印筆畫纖細,皆出自鑄造,白文璽則有鑄有鑿。在章法上參差錯落,長短有致,能於散斜中取得平衡,白文印多有界格。

30081ph011
戰國古璽
30081ph011

秦統一中國後,在政治、文字等方面作改革。秦始皇命丞相李斯制定了簡潔易認的「小篆」,作為全國統一的文字。小篆筆畫圓轉,外形縱長,固定了部首偏旁,使漢字在結構上定型。由於璽印基本上是方的,為了方便製造璽印,又制定出一種專門用於製印的文字叫「摹印篆」,使之以圓適方。秦璽印多為白文鑿印。從形式上,多採用「田」字形框,章法疏密有致,虛實得當。

 

秦印有明確規定,根據官職大小略有差異,低級官吏用正方的一半,稱為「半通印」。這種長方形印,多採用「日」字形框,把文字部分一分為二,布局上一般依文字的筆畫多少佔平均位置,也有採用筆畫少的佔位置少,筆畫多的佔位置多的方法。在秦代私印中,不論是圓或方,都有類似的章法,從而使印面均勻協調,達到自然率真的效果。為了和普通的印章作區別,從秦開始,皇帝的璽多為美玉刻成,並飾以龍紋及虎形印鈕,故又稱為「玉璽」。《後漢書‧徐璆傳》載,秦始皇獲藍田玉雕為印信,其印鈕上盤有五龍,正面刻有李斯所寫篆文「受命於天,既壽永昌」八字,稱為「秦璽」。秦王子嬰降漢時獻出了「秦璽」,漢高祖即位後就佩戴此印,世世相傳,稱「漢傳國璽」。後唐朝時改稱為「傳國璽」。歷代帝王都以得到此「傳國璽」為符瑞,視為「君權神授」的正統象徵。然歷經多次改朝換代使「傳國璽」屢易其主,也因而輾轉流失。

30081ph012
李斯所寫篆文「受命於天,既壽永昌」
30081ph012

漢印指漢至魏晉南北朝時期的印章。文字的點畫比秦篆簡略、明快,結構形體變秦篆的長形與漢隸的扁形,多呈方形之繆篆。其中漢官印滿白文、將軍印險峻、漢玉印雍容,布局方正平直,無板滯、乖繆、纖巧的習氣,歷來為篆刻家所重。漢印分類:漢印主要有官印和私印兩大類,官印在用材、鈕制、文字排列及印綬的用色上由於等級關係,皆有一套嚴格的規定,印章由官府督造,而私印由私人作坊製作,比較官印來得隨意、寬鬆許多,無論官印、私印,用材都以銅質為主。漢印以印質和印鈕、印綬區別地位高低。漢代由於隸書通行,文字書寫為求效率已大為簡便省事,入印文字在隸書的影響下,字形工整,橫畫省去波磔,圓轉為方,盤曲化直,形成漢摹印篆,名繆篆,而簡省又不悖六書,使印章之章法穩健勻稱,線條渾厚高古,氣勢奪人。漢印在印面文字布局上為一個圓滿的方形,如四個字由四個小方形組成為一個大方形,即印之整體形,為漢印之基本形式。

30081ph013
漢印
30081ph013

漢及魏晉南北朝的印章,明顯標誌是白文印用邊框,後去掉邊框。到東漢,印章製作趨於精緻。自南齊以後,因絹紙寬度大,官印也放大了。魏晉南北朝的印章基本上承襲漢印,所以有些論著把這個時期的印章納入漢印範疇。但仔細看,各有不同:魏晉印頗有當時篆書的意味;南北朝官印,文字較為草率,篆體漸漸不合六書;南北朝官印開始用朱文,形體擴大,風格與漢印無多大區別。這個時期,官印大多是在六面印中,出現了用「懸針篆」入印的印章。懸針篆是以字體豎畫尾部引長下垂如針尖而名。

30081ph014
漢官印
30081ph014
30081ph015
魏晉官印
30081ph015

隋唐印章仍用篆書入印。過去的公、私文書寫在竹木簡上,這時可寫在絹紙上;古代的璽印是蓋在泥土作封誌的,這時的印可以用朱色或墨色鈐蓋在紙上。由於官印鑄造的限制,唐代的官印形體放大,印面達三四寸,印大不能佩,故其印改直柄,便於握鈐。宋代大中祥符五年(1012年),官方曾經禁私印,並規定私印只能用木雕刻,印的面積不過方寸,所以私印鑄作受到影響,唐、宋時期私印流傳很少。漢官印多為白文,至隋唐時,改為細朱文,在偌大的印面上為了避免文字鬆散,將印文筆畫盤旋折疊,使印面鋪排得平滿整齊,這種印章文字,即是宋、元時期九疊篆的萌芽。九疊篆是以小篆為主體,根據筆畫多寡加以折疊的篆書別體,有七疊、八疊、九疊不等。唐、宋時期書畫藝術迅速發展,不少名家把印章用於書畫作品,皇帝欣賞過的書畫作品,也要蓋上「御覽」等印章,這就出現了「鑑賞圖書印」。隨着文人雅士對印章的欣賞興趣日益濃厚,印章的使用範圍日趨廣泛,相繼出現收藏印,館、閣、齋、室印,詩詞印及在書畫上加蓋的有關印章。以前印章是由工人鑄造的,這時期文人開始試製,印章鐫刻的內容有所擴充,並進入了書齋文房,成為欣賞的藝術品。至此,印章發生了質的漸變。所以,從印史上看,唐、宋時期是印章藝術向篆刻藝術發展的一個過渡時期。

30081ph016
唐宋印章
30081ph016

宋、元私印的一個重大變化,是質地除銅、玉外,又增用象牙、犀角之類。宋代私印還有用「押」付之刻印,押印在元代很盛行,故有「元押」之稱。所謂「押」,是代表簽名的特殊符號,形式不一,有方形、圓形、長方形、葫蘆形、魚樣形等等。現在能看到的較多是長方形「押字印」,上端刻楷書姓氏,下端刻一花押,有的只有一個花押。押印在印章中別具一格,有一種拙樸的美。宋代,由於統治者好尚金石,在文人中從事這門藝術創作也就蔚然成風。他們收集古印,珍藏印譜,編出了中國最早的印譜《宣和印譜》。元代的官印風格則近似金代,用「九疊篆」入印,所不同的是將漢字九疊篆與蒙文仿九疊篆的文字同時組合在一個印面上,以示對照。這是元官印的特點。

30081ph017
宋元印章:(左起)趙氏子昂、松雪齋以及吾衍私印
30081ph017

中國真正的篆刻藝術是從明代興起,功臣是文彭。文彭用石刻印,帶來了篆刻藝術的春天。明清印章美學觀,大致經歷了由「印宗秦漢」到「印從書出」和「印外求印」的轉變。到了清代,篆刻藝術出現了萬紫千紅的局面。清代中葉以後,金石考據之學的影響使篆書書法進一步普及,加之碑派書法的興起,書家的篆書水準得到很大的提高,這就使印人將自己的書法融匯於篆刻並使其改變印風。這一時期裏,中國的篆刻藝術不斷由內地向香港、台灣地區發展,並與日本加強聯繫,產生了深遠影響。

30081ph018
文彭與何震篆刻
30081ph018

近代篆刻繼承了明清文人篆刻的傳統,在技巧上更精能,取材上更寬大,境界上也更奇偉。近代篆刻使篆刻藝術蔚然獨立,而且使其更加波瀾壯闊。當代書法興起,醜怪、誇張變形等各類的作品,不僅醜怪且用筆雄強,帶有個人的獨特風格面貌,展示給後人是韻味十足的創新表現。流行書風為「醜態書風」講求誇張變形,或求童趣、求佛意,寫字變成了擺字、畫字,把書法的創新走向為簡單化、庸俗化。興起的鳥蟲篆印構圖與漢白文端莊穩重的布局上是一致。古人在鳥蟲篆印的製作上比較傾向於一種平和安逸的審美心理,而不同於其他漢印格局,現鳥蟲篆印都有着個人風格。中國近八十年來,篆刻有兩大派,北有吳昌碩,效後天法,蒼茫樸拙。南有黃士陵,尚先天法,光潔挺拔。

30081ph019
花好月圓人壽(鳥蟲篆印)
30081ph019
Author:
Last updated:
2020-11-12

Extended Re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