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

佛教徒的日常生活

30044ph031
皈依
30044ph031

皈依

“皈依”是梵文Sarana的意译,也译为“归依”。皈依是由非佛教徒转变成为佛教徒必须走的一步。经过这个仪式,表明这个人从不信仰佛教改为开始信仰佛教,并正式取得了佛教徒的资格。皈依佛教即皈依佛、法、僧。佛教认为:“佛”──即指创教者释迦牟尼(也泛指一切佛);“法”──即佛法,基本内容就是说世间的苦(苦谛)和苦的原因(因谛)、说苦的消灭(灭谛)和灭苦的办法(道谛);“僧”──是指继承、宣扬佛教教义的僧众。“真宝世稀有,明净即势力,能庄严世间,最上不变等”,佛、法、僧被称为“三宝”。因此,皈依佛教,也称“皈依三宝”或“三皈依”。

 

剃度

剃度,也称出家,这是成为僧人必须履行的入门手续。据《因果经》卷二载,当年释迦牟尼离开皇宫后,便以利剑自剃须发,并发誓“愿与一切断烦恼及习障”,这一行为成为后代僧人出家的法则,并成为佛教的标志之一。剃除须发其目的在于远离傲慢心理,并且在外表上有别于其他宗教。剃度仪式一般在法坛举行。法坛设在露天处,约七步见方。剃度仪式的程式有:一、请师;二、问遮难;三、羯磨;四、开导;五、辞亲;六、剃发;七、授衣;八、回向。

30044ph032
剃度
30044ph032

羯磨

羯磨,是梵语Karma的音译,意译则是“作业”、“办事”、“作法办事”,这是僧团的行事规则,用于剃度、授戒、布萨、忏悔、出罪及处理各种僧事之前的一种惯例形式,相当于会议办事。羯磨师(即主持人)对行事提出议案,由大众表决,此即“羯磨”。羯磨法的种类,分有三大类,一百零一种:单白羯磨,或称白一羯磨,意思是“唱言”,这是对于不必征求同意的事,向大众宣告常行惯行而应行的事,唱说一遍就成,共有二十四种。白二羯磨,这是宣告一遍,再说一遍,征求大家同意,共有四十七种。白四羯磨,这是先作一遍宣告,再作三番宣读,每读一遍,即作一次征求同意,如果一白三羯磨了,众中默然者,便表示没有异议,而宣布羯磨如法,议案成立,一致通过,共有三十种。

 

授戒

授戒,即是僧团委托戒行清净的比丘按一定的仪式向求戒者传授戒法,也称“开戒”、“放戒”或“传戒”,是佛教中重要的佛事活动,也是佛教中最隆重、最庄严的法事。要求并参加这种接受戒法的人参加这种传成仪式,叫做“受戒”。一般是“十戒”、“具足戒”、“菩萨戒”三种戒相继传授,并称为“三坛戒”。

30044ph033
授戒
30044ph033

课诵

课诵是佛教寺院众僧定时念持经咒、礼拜三宝(佛宝、法宝、僧宝)和梵呗歌赞的法事。课诵因能冀获功德,又称“功课”;又因是在早晚二时如法行事,所以也称“二时功课”、“二课”或“早晚课”。为什么要选择朝暮二时课诵呢?观月兴慈大师在其《二课合解》中解释道:“朝暮不轨,犹良马无缰”。这就强调了在朝暮二时课诵对于规范自己一天的行为具有重要意义。

bulb

梵呗

梵呗,简单来说是指佛教的唱诵,其形式的原因是为了方便经文的讽诵,而渐渐形成具特定旋律与节奏的音声组织。“呗”是指运用旋律来讽诵经文,“梵”字则有较多重的意义,首先是代表与印度的连系,此外也是代表微妙的音声特质,能超越人世间的音乐。故此,“梵呗”一词可解释为“清净的讽诵”。

30044ph034
课诵
30044ph034

佛像开光

大庙新塑佛像安位、上漆、贴金或古佛像重新上漆、贴金,都要举行开光仪式,属于佛教大型活动之一。1986年9月,九华山祇园寺曾举办盛大佛像开光、方丈升座、高僧传戒三大佛事活动,邀请一千多位海外和港澳台知名高僧参加,香客游人达五万多人,盛况空前。“开光”的意思是邀请各有关菩萨登位,“请佛住世转轮法渡众生”。未经开光的佛像只是工艺品。

30044ph035
佛像开光
30044ph035

方丈升座

大丛林寺庙之主,称为“方丈和尚”(不是丛林的寺庙之主称“住持”或“当家师”)。方丈升座是佛教中的一项隆重仪式,必须恭请诸山长老参加,以证某某已升座方丈。方丈升座都利用佛教节日举行,一般隔三年或数年传一任方丈。九华山僧尼极多,清代最盛时达数千之众。现有常住僧尼约四百名。九华山僧尼日常早晚上殿做功课诵经,但生活起居视庙宇大小又有所不同。出家人生活较为清苦,僧尼穿的是百衲衣,吃的是粗饭素菜,睡的是简陋板床。但就这种苦修生活,造就出了不少高僧。禅修,即放下世间的利、衰、毁、誉、嗔、饥、苦、乐,感应佛指舍利带来的护佑和加持,感受出家僧众的清静生活,体悟佛陀的慈悲教诲,聆听空灵的梵音。为了忏悔根据不同的经典编制的忏悔文和仪式,就是忏法,俗称法事。法事是僧人日常修行的主要内容。九华山的佛事活动众多,广大信徒和各地来的游僧举办的相关宗教活动更是经久不衰。

 

坐禅

坐禅,梵语Dhyana,音译“禅那”,简称“禅”,意谓思维修或静虑。坐禅,就是趺坐而修禅,是佛教修持的主要方法之一。众僧侣平时皆在“道”中行,坐、住、行、卧处,无不是道场。坐禅,是为了调伏身心,利于“明心见性”。《圆觉经》上讲:“无碍清净慧,皆依禅定生。”《法华经》上也说:“在于闲处,修摄其心。安住不动,如须弥山。”如有迎接、祈祷、送亡、众寮净发洗衣等活动,则不坐禅。

30044ph036
坐禅
30044ph036

敲打与唱念

唱念,是佛教徒在进行宗教活动时,歌颂三宝(佛宝、法宝、僧宝)、宣演佛法的两种表现手法,敲打则是为使唱念具有节奏感或突出句中的重点字、词而做的伴奏。古代,除了用打击乐器伴奏唱念外,还常用管弦乐器。现在除了打击乐器广泛运用于朝暮课诵中外,管弦乐器已销声匿迹。

30044ph037
敲打与唱念
30044ph037

念佛七

在寺院里,特别是净土宗道场,往往集众限期念佛,或一七日,或七七日。七期中,或每日规定几支香,或换班昼夜不断,时间长短,依地依时而定。禅宗寺院同净土宗道场一样,每年也要举行“打七”活动,称“打禅七”。不过禅宗的打七往往在冬季举行,时间也长至十个七日之久。在禅七期间,除了自己切实用功修行外,听大德高僧讲开示是修行用功的一个重要方面,从中可以得到正确的参禅悟入方法。

30044ph038
念佛七
30044ph038

超渡

超渡──僧尼为佛教信徒诵经拜忏,以救渡亡者超越苦难。超渡的期限,最好是在死了七七四十九日之内,因为佛教相信,就凡夫而言,除了福业特别大的人,死后立即上生六欲天;定业深的人,死后立即上生禅定天;罪业特别重的人,死后立即堕地狱;至于一般的人,死了之后尚有四十九日的缓冲期间,等待业缘的成熟,再决定轮回的去向。在这期间,如有男女家属以供养三宝及斋僧布施的功德为之回向超渡,亡者便会由于善业功德的感应而得到超生的帮助,促成生于善道如人间天上之因缘的成熟。过了四十九日之后,已经随着亡者自己的业力而去投生,那时再作超渡的功德,只能增加他的福力,或减少他的苦难,但已不能改变他已经投生的处所了。

30044ph039
超渡
30044ph039

瑜伽焰口施食仪

焰口施食,也叫放焰口。《救拔焰口饿鬼陀罗尼经》中说,佛在迦毗罗城为诸比丘、菩萨说法时,阿难尊者在闲静处修定,到了半夜三更,有个叫焰口的饿鬼出现在阿难前,并对阿难说,你三日以后生命就会结束,落在饿鬼中,如果你想免受其苦,就必须于明天普施鬼神,以摩竭陀国所用之斛各施一斛饮食。阿难听了恐慌不已,求佛指点解脱。佛为阿难说《无量威德自在光明殊胜妙力陀罗尼》,称诵此经可以免饿鬼苦,福寿双增,并且交授了施食的具体方法。《天机焰口》和《华山焰口》为清代最流行的两种焰口。近代焰口施食大致统一,凡遇重大法会圆满日时或遇丧事期中亦有行持,设斋施食,广结善缘。

30044ph040
瑜伽焰口施食仪
30044ph040

放生

放生,是赎被别人捕获的鱼虫鸟兽而放之河池山野之中的一种佛教行事。放生活动早在佛教传入中国以前就很流行。佛教以慈悲引导众生,反对杀生,也宣导放生。佛教传入中国后,与中国自古流传的放生习俗融汇一起,在汉地即形成一股大规模的放生活动,在历代朝廷诏令下,全国修建了许多放生池供放生用。《梵网经》云:“若佛子,以慈心故,行放生业”。又说:“故常行放生,生生受生常住之法”。劝戒人们要以大慈悲心保护一切生灵,若见世人杀生时,应方便救护,解其苦难。

30044ph041
放生
30044ph041

普佛仪规

普佛仪规乃是于佛菩萨圣诞日的祝仪,内有释迦牟尼佛、药师佛、阿弥陀佛、弥勒佛、观世音菩萨、普贤菩萨、文殊菩萨、大势至菩萨、地藏王菩萨等九位佛菩萨,以香赞、念诵经咒忏悔、赞偈、绕念、拜愿、皈依等六大项仪轨进行,以达成供养三宝、赞叹三宝、礼敬诸佛、忏悔发愿、延生、荐亡等功德。在释迦牟尼降生日(四月初八)和成道日(十二月初八);药师佛圣诞日(九月三十日);阿弥陀佛圣诞日(十一月十七日);弥勒佛圣诞日(正月初一),以及观音菩萨、普贤菩萨、大势至菩萨和地藏王菩萨的圣诞日,寺院都要打普佛。

30044ph042
普佛仪规
30044ph042
作者:
上载日期:
2020年10月22日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