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

峨眉山的佛道文化

30004ph021
“北方峨眉”大安寺
30004ph021

峨眉山成为著名的风景名胜区,这与其古时的佛教文化是分不开的,尤其是宋代被名为“普贤道场”,成为了中国“四大佛教名山”之一。然而,佛教何时传入峨眉山?有很多不同说法,目前学术界和佛教界意见均不统一,可以说还是一个谜,但谈得最多的是“东汉说”和“晋代说”两种。

 

“东汉说”早期是以“蒲公追鹿”的故事为依据。记载最详的是明人胡世安的《译峨籁‧宗镜记》,故事大概是说:汉永平中,癸亥(公元63年)六月一日,有一位姓蒲公的采药者,在山中见一鹿,非常惊奇,便追至绝顶,鹿不见踪影,而悬崖边“威光焕赫,紫云腾涌,联络交辉成光明网”。蒲公问印度千岁和尚,答为“此是普贤祥瑞”。清人蒋超《峨眉山志》沿袭,并补充说:“蒲公归而建普光殿”。当然,以传说故事为依据本身就缺乏科学性,因故事是可以虚构的,其信度显然不高。所以,历代人士都对此持怀疑态度。既然传说故事不能为依据,那么“东汉说”似乎就不成立了。

30004ph020
佛教圣地──四川峨眉山
30004ph020

上世纪六十年代,人们又以“南传佛教”和相应的考古文物,提出新的东汉说观点。佛教传入中国分三条线路:一是从西域传入洛阳或长安的“北传佛教”;二是从海洋传入东南地区;三是经“南丝绸之路”传入西南地区的“南传佛教”,也就是说,峨眉山的佛教是从“南丝绸之路”传入,年代为东汉,主要依据是整个“南丝绸之路”沿途均有东汉佛像、佛画的出现,如大理、西昌、川西的芦山、乐山、彭山等,其中乐山东汉麻浩墓端坐佛像与彭山东汉墓“一佛二胁”佛像最为突出,而峨眉山属乐山管辖,故得出此说。

bulb

南丝绸之路

南方丝绸之路也称蜀身毒道,总长度大约2,000公里,是中国最古老的通商孔道之一,起于现今中国四川成都,经云南,到达印度。此路距今两千多年的西汉时期就已开发,以四川成都为起点,经雅安、芦山、西昌、攀枝花到云南的昭通、曲靖、大理、保山、腾冲,从德宏出境,进入缅甸、泰国,最后到达印度和中东。与西北“丝绸之路”一样,“南方丝路”对世界文明作出了伟大的贡献。

“晋代说”则是一种较为传统的观点,主要依据是“北传佛教”史的古文献,以及峨眉山的明代“圣积晚钟”。古文献《高僧传》说:“法和以前,蜀中少闻佛法”。法和是晋哀帝兴宁三年(公元365年)入蜀的。《中国佛教》也说三国时的佛教“只有魏、吴录,而无蜀录”。现代学者的《峨眉山佛道漫话》一书更为直接说:“魏晋以前,蜀中没有佛教”,其实物就是圣积晚钟的“首序释典”。在钟的《皇图》栏中,第一行字为“晋祖武帝,司空净禅师”。据此认为把上限年代刻成晋祖,则为峨眉山佛教之始,否则为什么不刻迎佛入华的汉明帝之世?的确,凡刻于钟上,必是有因而发,多为颂扬功德,或记载寺史。只是现找不到晋祖于峨眉山的足迹罢了。

 

《悲华经》记述:古印度圣王轮转王的第八子泯图,出家学佛后,法名普贤。他修行得道后,在佛祖面前发下十大行愿,要教化众生,修菩萨道,得证菩提,获得善果。《华严经》说:“西南方有山名光明,而普贤与其眷属(门人)三千人俱,常在其中而演说法。”

 

东晋南朝梁慧皎《高僧传》载:“晋代高僧慧远之弟慧持和尚……欲观瞻峨眉,振锡岷岫,乃于晋隆安三年辞远(兄)入蜀。远苦留不住……于是兄弟挥泪,怜默而别。到蜀(成都)后,驻锡龙渊精舍,受到蜀地刺史毛琚的热情接待,次年来峨眉山,见山灵水秀,发愿在此辟地建寺,塑供普贤瑞像,建成后取名普贤寺(今万年寺)。”该像可确定为峨眉山供奉的第一尊普贤菩萨像,万年寺也是峨眉山最早和最完整的寺院之一。

30004ph022
万年寺普贤菩萨像
30004ph022

两晋、南北朝是峨眉山佛教的创始阶段,暨慧持大师开建普贤寺,僧慧通禅师、妹慧续尼开建黑水寺,明果法师将乾明道观改为中峰寺。虽然这三座寺院在当时规模都不大,但经过三位高僧的艰辛努力,使佛教在峨眉山站稳了脚,为普贤道场的进一步弘传奠定了坚实基础。隋唐,是峨眉山佛教健康发展阶段。史载:在唐代,先后从外地来了一批大德高僧。他们扩建旧寺,兴建新寺院,招徒传法,其中影响较大的是江陵来的慧通禅师,重建普贤寺、黑水寺、华严寺、延福院(前牛心寺)、中峰寺,新建了清音阁,使佛教圣地初具规模,故历史上有“慧通中兴”之说。明、清两代是峨眉山佛教最兴盛时期,大兴土木,修建寺院。明代开国皇帝朱元璋曾当过和尚,崇拜普贤,支持峨眉山佛教发展,亲题诗句赐予峨眉山高僧宝昙:“断岩知是再来身,今日还修未了因。借问山中何所有,清风明月最相亲。”

30004ph023
清音阁
30004ph023

峨眉山是佛教名山,也是道教有名的“洞天福地”之一。在汉末三国之际,道教已在山上流传,而佛教则是在以后的晋初传上山的。在唐、宋二代,两教并存,到了明代中叶,道教日渐式微,而佛教却日益兴隆。及至清代道教衰落被融合于佛,以佛为主。峨眉山之所以成为天下名山,这与道佛二教在千多年间用心经营分不开。

 

峨眉山寺庙建筑历史悠久,规模宏大,构筑精巧,布局合理,与雄伟旖旎的山水景色融为一体,是丰富瑰丽的人文景观与得天独厚的自然景观的有机结合,其梵宇宫殿、庭阁桥廊,或隐于密林处,或立于翠峰之巅,或建于幽壑之上,或依于危崖之畔,依山取势,不拘一格,飞角重檐,令人叫绝。然而峨眉山山高风大,霜雪剥蚀,很多寺庙都难逃坍塌、焚毁的厄运,故峨眉山保存至今或经修葺的寺庙仅有26座。这些寺庙多为明、清建筑,虽不及极盛时期壮阔,但就金顶华藏寺、报国寺、万年寺、洗象池、清音阁、伏虎寺、洪椿坪、仙峰寺等八大寺庙而言,亦浓缩了那个时代的建筑特征,仍体现出宏伟、典雅的风貌。峨眉山26座寺庙分布于低山区的有报国寺、伏虎寺、雷音寺、纯阳殿、神水阁、中峰寺、广福寺;中山区的有清音阁、白龙洞、牛心寺、洪椿坪、天池峰、九龙洞、仙峰寺、遇仙寺、万年寺;高山区的有初殿、长生坪、洗象池、华严顶、雷洞坪、接引殿、卧云庵、太子坪、金顶、万佛顶。

30004ph024
接引殿
30004ph024
作者:
上载日期:
2020年10月14日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