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

周代考古遗址异彩纷呈

20107ph021
于陕西扶风庄白村出土的史墙盘是西周著名青铜器
20107ph021

出土文物和遗迹证实,周王朝时期,除了中原华夏民族,在黄河、长江流域以外广大地区生活的各民族也迅猛发展起来,各方民族相继融入到中原文化当中,为中国建立多民族统一的国家奠定了基础。春秋战国时期,各国争霸图强,致力变法,使周王确立的以血缘为纽带的宗法制度和礼制被新兴的中央集权制度所取代。丰富多彩的文物,表现了在诸侯纷争的战乱年代中却处处充满生机,文化艺术更显现了百家争鸣、异彩纷呈的新气象。

 

周原遗址

周原位于陕西省关中平原西部,北依岐山,南临渭水,距离西安市不到两百公里。1952年以后,经多次调查与发掘,证实这一带曾经是周人的发源地和周朝早期都城。周族的祖先起源于陕西关中西部的漆水流域。商王朝建立后,势力不断扩张,周人最终迁到岐山之下的周原。当地适宜的地理环境,给他们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他们在此定居下来,建都邑、立宗庙,发展政治、经济,逐渐成为一方霸主。而周原也一直作为周国的王都,直至周文王末年迁居丰。周武王灭商以后将周原封给周公与召公作采邑并世袭下来。由于此处建有宗庙,因此在很长的时间里,周原仍作为周王朝的政治中心而存在。

 

遗址内发现了凤雏、召陈两处重要的宫殿遗址,还出土了众多的陶器、青铜器、玉器、甲骨等珍贵文物,其中尤以大量作为国之重器的青铜礼器最为突出。它们多出于窖藏,数量之大,铭文之多,为他处所罕见。铭文较为详细地记录了周王朝的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社会生活等各个方面的内容,将一幅真实的西周社会图景展现在世人的面前,并与古籍记载相互印证,是研究西周历史无比珍贵的实物资料。

20107ph022
周原遗址出土的刖刑奴隶守门鬲
20107ph022

虢国墓地

西周晚期至春秋早期虢国墓地位于河南省三门峡市区北面的上村岭。虢国是西周晚期周王室分封的一个姬姓诸侯国,为公爵,地位仅次于周天子,与周王室关系密切。在墓葬的礼制上比其他封国更为严格、规范。墓地内共有五百余座国君、贵族和平民墓葬,再现了周王朝分封制度下诸侯国君及其家族墓地的丧葬礼制。这些墓葬以血缘关系为纽带,实行“各以其族”的族葬制。国君墓占地广阔、显赫、尊贵。各家族墓地根据与国君血缘关系的远近分布,血缘愈近,离国君墓愈近,反之则亦然。墓内的青铜礼器成组排列,亦严格按照周礼的规定。每个家族又各聚族而葬,自成体系。三门峡虢国墓地是目前中国发现的唯一一座严格遵循西周丧葬礼制的墓葬群,对研究西周晚期的丧葬制度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20107ph023
七璜联珠玉佩饰是西周国君及夫人专用的佩饰
20107ph023

凤翔秦公陵园

秦人原是以养马为生的民族,春秋时期才真正建立起诸侯国。秦国进入关中,在陕西凤翔附近建立都城,逐渐发展为众多诸侯国中力量最强大者。经考古勘探证明,位于凤翔的秦都雍城遗址南面有一处秦公陵园,目前已发现有18位秦国国君埋葬在这里。整个陵园占地21平方公里,规模宏大。陵园内各墓随地形的变化安排位置,不受传统礼制束缚,与其他诸侯陵园的布局迥然不同。园内往往又以各国君墓为中心形成小型的陵园。1976年到1986年对秦公一号大墓进行发掘,证实墓主为秦景公。墓室由两个椁室组成,仿照宫室中“前朝后寝”的布局设计,墓主人采用“黄肠题凑”。这种葬制始于秦国,沿用到汉代,在汉代帝王墓葬中通行四百多年,是秦汉厚葬之风的体现。同样有别于他国的是秦国人殉之风。秦景公大墓共发现殉人186个,按照地位的尊卑有序地排列。秦景公大墓是目前考古发掘的唯一一座秦国君主墓,为研究秦国历史和葬制提供了重要的实物资料。

bulb

黄肠题凑

“题凑”是一种葬式,始于上古,多见于汉代,汉以后很少再用。“黄肠题凑”则为天子葬制。所谓“黄肠”是指柏木黄心,即去皮后的柏木。棺椁周围用木头堆筑起一圈墙,上面盖上顶板,就像一间房子似的。天子以下的诸侯、大夫、士也可用题凑,但一般不能用柏木,而用松木及杂木等。

20107ph024
秦公一号大墓全景
20107ph024

曾侯乙墓

曾侯乙墓于1978年在湖北省随州市擂虎墩发现。据墓内铭文推断,此墓的墓主为春秋战国时期诸侯国曾国的国君,名乙,遂称“曾侯乙墓”。墓内有东、中、西、北四个墓室,保存状况良好,出土随葬品一万五千余件,其中包括大量精美青铜礼器、乐器、兵器、金器、玉器、车马器、漆木竹器以及竹简等,如九鼎八簋、铜尊盘、铜冰鉴、“二十八宿”漆衣箱等。墓内埋藏最多的是兵器和乐器。兵器主要有戈、矛、戟、殳、弓、箭、盾、甲等,另有兵车、战马所用的部件、佩饰五千余件,如同一座地下兵器库,而殳更是前代所未见。乐器是墓中最引人注目的发现,包括排箫、建鼓、编磐、鼓、瑟、琴、笙、箎等,以及一件尚不知名的五弦乐器。其中,最令人赞叹的是一组铜制编钟,它是目前为止发现最早的编钟,被认为是“世界音乐史上的奇迹”。曾侯乙墓气势恢弘,文物制作精美,是长江流域难得一见的诸侯等级的大墓。又因曾国是在楚国庇护下生存的小国,随葬品均属楚风。其丧葬礼制、青铜器上丰富的铭文内容,不仅对研究曾国历史十分珍贵,也是研究战国及楚国葬制、兵制和音乐史极为重要的史料。

20107ph025
曾侯乙编钟由64件青铜器组成
20107ph025

中山国王陵

中山国王陵位于河北省平山县。中山国是战国时期由狄族建立的一个侯国,位于燕南赵北之间,即今河北省中南部,历时478年,几乎经历了整个春秋战国时代。墓内出土极为丰富,文物总计一万九千多件,内有大量的孤品和珍品。主要包括礼器、玉器、银器、乐器、陶器、车马器以及殉葬大船等。其中,铁足大铜鼎、方壶、圆壶三件铜器上均刻有长篇铭文,追述了中山国先祖及先王的业绩,为研究中山世系和中山国的重大历史事件,提供了极其珍贵的史料。玉器多达三千多件,在中国玉器考古史上较为罕见,纹饰、技法新颖,风格独特。青铜错金银器反映出中山国在铸造、冶炼及加工等方面高超的技艺。中山国王陵的发掘,为狄族历史的研究、青铜和玉器工艺的研究都具有重要的科学价值。

20107ph026
山字形器是中山国独具特色的青铜器
20107ph026
作者:
上载日期:
2020年10月07日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