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

唐代帝陵建筑遵循哪些礼制?

30027ph015
唐昭陵著名的陪葬墓——徐懋功墓
30027ph015

唐代帝陵通常气象辽阔、宏伟浩大,充分利用了自然环境,达到了高山仰止的境界,地面建筑也是美轮美奂。

 

按照唐代陵寝制度,帝陵的地面建筑有内城和外城。内城指帝王的陵墓围墙以内,该围墙也叫神墙,四角各开一角楼,拥有四门,南曰朱雀,北曰玄武,东曰东华,西曰西华。四门各有石狮一对。南门朱雀门是陵园的正门,有神道直达三公里以外,整齐排列着石像生,依次分别是:两边按照东文西武规矩排列高大的石翁仲十对,石马五对,朱雀—对,飞马一对,华表一对。在北门玄武门北排列立马六对,号曰“六龙”,象征帝王的内厩。

 

唐代帝陵的陵寝制度,陵园分上宫和下宫。其中,上宫为献殿,建筑在陵园围墙南门以内,正对山陵,是上陵和举行祭祀仪式的场所;下宫为寝宫,为供奉墓主灵魂起居的地方,位置在一般距陵2.5公里南偏西处,山陵的墓室,坐南向北,墓道通向墓室正中。

 

通过考古调查唐十八陵当中的十座唐陵,全都发现了下宫遗址,因此可以推断这是一个普遍存在的建筑,为帝陵的重要管理机构之一。目前,发现的乾陵下宫遗址规模巨大,发现有内外两重夯筑的城墙,外城垣平面呈方形,皆长达380米左右;同时,在内城及内外城之间,还发现了多处建筑夯土遗迹,可以推想当年建筑的浩大。实际上下宫是古时墓葬前的寝殿演变而来,后因火灾移到山下,后世遂称之为下宫。

30027ph016
唐昭陵的地面建筑遗址
30027ph016

由于唐代完备的陪葬制度,帝陵内还形成了一个包含有众多陪葬墓在内的极富园林特色的帝王陵墓建筑群。史料记载,太宗昭陵的陪葬墓最多,达167座。整个陵区范围十分宏大。昭陵和宣宗贞陵的范围周达60公里,超过了长安郭城。乾陵次之,周40公里,相当于长安。其余各陵周10公里至三十余公里不等,以乾陵保存最好。

 

唐代帝王陵墓墓室内部结构相当复杂,并且陪葬有大量奢华的生活和艺术物品。史料记载,五代军阀温韬盗掘昭陵时,曾对昭陵内部复杂的建造结构和奢华的陪葬物品咋舌不已,所谓“从道下见宫室制度,宏丽不异人间”。昭陵地宫辉煌壮丽、结构复杂、藏品奢侈,陪葬物品包括唐三彩等许多当时的皇家珍玩宝物,据传名闻遐迩的大书法家王羲之《兰亭序》真迹就随葬在昭陵之中。唐代诗人杜甫曾在《重经昭陵》一诗描述:“灵寝盘空曲,熊罴守翠微。再窥松柏路,还见五云飞。”

bulb

音:﹝普﹞yán;﹝粤﹞jin4,音“言”。

义:墓道。

30027ph017
唐陵陪葬墓地宫壁画
30027ph017
作者:
上载日期:
2020年09月23日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