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

汉代帝王墓葬形制有哪些讲究?

30027phn001_01
陕西咸阳汉阳陵南阙门遗址(图片提供:海峰/FOTOE)
30027phn001_01

从中国古代历史的长河中,能得出这样的结论,在国家统一,社会稳定,政治、经济情况较好的时期,往往也是丧葬礼俗发展的高潮期。历史学家和考古专家普遍认同,西汉帝王墓葬的规格以及墓葬形式,对中国以后的帝王墓葬制度有着深刻的影响。

 

中国古代帝王墓穴上方堆土成丘的形状和规模的制度被称为封土形制。汉代帝陵大多数采用“覆斗方上”式,也就是在地宫上方用黄土堆成三阶逐级收缩的方形夯土台,形状很像倒扣的斗。考古专家考证,这种帝陵的封土形制沿用的朝代最多,自周朝一直延续到隋朝。之后,又被宋朝选用。

 

汉代陵园大门两侧都设置有左右分列,中间形成缺口的阙,是标示地位尊崇的高层建筑物。今天人们所能看到的陕西汉景帝阳陵南阙门遗址,是中国迄今发现时代最早、等级最高、规模最大、保存最好的门阙遗址。陵园四周城垣中央各修筑门阙一座。南阙门遗址则由一组两座对称的“三出阙”构成,布局工整,规模宏大,保存良好,是罕见的汉代阙门建筑珍品。

30027ph004
茂陵博物馆内景
30027ph004

西汉帝陵的陵园旁边多建立寝园,园内以寝殿为中心,配以便殿等构成一组建筑群。这些寝园的布局形成了鲜明的汉代特点。以汉宣帝杜陵的寝园为例,四周筑墙垣,北墙利用陵园南墙的一段。平面呈长方形,东、西、南三面有门,内有寝殿和便殿两组建筑。

 

汉代帝陵寝殿的形制十分规整,在发展过程中形成了一整套的礼仪制度并传之后世。《后汉书‧祭祀志》记载:“古不墓祭,汉诸陵皆有园寝,承秦所为也。”汉代帝陵的寝殿有用于祭祀的重要功能,寝殿陈设皇帝的衣冠、几杖、象生之具(神座),由宫人像生前一样侍奉。史料记载,当时还有“日祭于寝”的礼仪制度。与汉代帝陵寝殿相配套的便殿,主要是存放帝王生前衣物、葬仪用具,以及参与陵事活动和管理的官员办公、休息、宴饮的场所。

 

西汉初帝陵寝殿大多建在陵园里,高祖和吕后陵的寝殿就在陵墓的一侧。大约从景帝开始,寝殿移到陵园以外,一般在帝陵东南,独立成园。西汉帝陵中,目前尚存寝殿建筑遗迹的有景帝阳陵和武帝茂陵,均在陵园外东南方。

 

西汉陵寝制度除了在陵园内建寝殿,还在陵旁建陵庙,供奉皇帝“神主”,这是汉代帝陵规制的重要特色。汉代帝陵陵庙的规模宏大,巍峨壮观,陵庙周围筑有高大的墙垣,陵庙内有正殿、殿门和阙等建筑。陵庙在帝陵的位置并不是一成不变的,通常都在陵园以外,也不总是与陵园建在一起。如汉武帝的龙渊庙、汉昭帝的徘徊庙均在陵东,汉元帝庙在陵西北,汉宣帝庙在陵东北。汉代陵庙与陵墓的距离也是远近不一,远者达几里之遥,近者只有几百米,两者之间修建有专门的“衣冠道”相连。

30027ph005
出土的汉代玉杯
30027ph005

“汉兴厚葬”,作为九五之尊的皇帝死后的随葬品更是丰厚无比。汉代帝王陵的随葬品中不仅有金银玉器等奢侈品,还有大量的陶俑群,有陶制家畜、家禽以及粮仓、灶台等生活器皿,数量动辄数以十万件。不仅造型生动,而且制作科学细腻。以羊为例,就有山羊、绵羊,大羊、小羊,公羊、母羊等区别。不仅反映了当时高度经济发展和科学技术,而且生动再现了那个时代社会生活的场景。据说,汉武帝茂陵陵园内外发现埋藏有各类陪葬品的外藏坑就达400座。史料记载西汉末年赤眉军攻进关中,曾打开茂陵的羡门,成千上万的农民起义军搬取陵墓内的随葬品,竟然“陵中物不能减半”。汉代帝王陵随葬品之多可见一斑。

 

汉代人们普遍相信“人死为鬼,有知。”逝者有能力可降福生者,也有能力祸害生者。因此,为了祈求死者对生者的保佑,祭祀就成为一种经常和普遍的活动。在汉代,上至皇帝,下迄百姓,无不对祭祀活动趋之若鹜。班固的《汉书‧韦玄成传》记载汉代帝王陵:“园中各有寝、便殿。日祭于寝,月祭于庙,时祭于便殿。”西汉帝陵园中有寝,陵外立庙,均为祭祀之所。当时祭庙活动非常频繁,除月祭外,各主要节气庆典都要举行仪式,将衣冠由寝殿迎入庙内,接受祭祀。文武大臣遇到重要事情,也要参谒陵庙。

30027ph006
汉代著名随葬品九凤大罐
30027ph006
作者:
上载日期:
2020年09月23日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