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

徽州文化有哪些特色?

1216phn002_01
宏村承志堂天井木雕(图片提供:邵风雷/FOTOE)
1216phn002_01

徽州文化勃兴于南宋以后,繁荣于明清时期,这种具特色的地域文化,典型地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些特质。徽州文化的重要创造者为大批的徽州商人,他们由于远游四方的经历,对各地的文化结晶相容并蓄,从而丰富和促进了徽州文化各个领域的发展,如新安画派、新安医学、徽剧、徽菜等,都成了徽州别树一帜的本土文化。这些都可以从皖南的徽商社会和人事生活中一一体现出来。

bulb

新安医学、徽剧、徽菜

新安喉科在新安医学中堪称一绝,其奠基人为歙县商人郑于丰、郑于藩兄弟,他们经商时结识了福建喉科名医黄明生,并学得其医术,回徽州后潜心研习,终发展成名噪一时的新安喉科。徽剧是明清时期在徽州形成的一个地方剧种,徽商甚至会成立自己的“家班”,在设宴招待宾客时演出。清乾隆皇帝巡视江南时,徽商用自己的戏班为皇帝演出,从而为日后徽班进京,进而演变成京剧打下了基础。徽菜是中国八大菜系之一,崛起于晚清。徽菜以黄山特有的野味为主要材料,像山鸡、野鸭、石鸡、甲鱼、鞭笋、香菇、石耳等,并擅长以烧、炖、蒸等方法炮制食物,故特别原汁原味,名菜如“腌鲜桂鱼”、“清蒸石鸡”、“香菇板栗”等。

徽州历史上非常重视教育,即使只有十户人家的小村子,也可以听到琅琅的读书声。徽人大多是因避乱而从中原地区迁居的士族,他们以耕种经商为业,却视读书作官为人生奋斗的终极目标。像明代歙商汪海要儿子学经,希望他像叔父一样入太学,为的是光宗耀祖。因为他们是先读书后经商,并把儒学倡导的行为规范作为经商理念,所以被称为儒商。由于对文化有着一种不解的情结,使得他们在经商发财后,以强大的经济支援家乡的文化事业,由此培育了大批专家学者,进而形成独具特色的徽州文化,后人也称之为儒商文化。

 

中国近代文学家、徽人胡适,曾以“徽骆驼”来形容徽州商人不畏艰苦、勇于开拓的精神。徽州商人在经商之初,因缺少资本,往往是小商小贩,从事长途贩运。清代歙县商人江遂志,两次外出经商,虽历尽艰难,却亏本而归,第三次外出经商时,已年逾五十,终于获得成功,成为富甲一方的大盐商。“徽骆驼”精神还表现在生活方面,他们自奉非常节俭,许多富商始终保持创业时的朴素,但对社会公益事业却乐善好施,修桥补路,兴办学校是很多徽商的善举。

1216ph006
木雕:送子经商
1216ph006

徽州人因生存环境所迫,突破中国传统社会“重农抑商”的观念,从经营“文房四宝”,以及木、竹、茶等土特产入手,走出深山,求利天下。这种思变的精神,使得他们勇于开拓,加上他们以儒学中的义、诚、信作为经商理念,终获得极大成功,明代一些徽商拥有百万巨资。徽商经营成功后,把巨额资产带回家乡建造精美豪华的住宅,甚至兴建学校、祠堂,究其原因,一方面是对轻商贱商的传统观念的反抗,同时也是他们要光宗耀祖,思恋家乡的一种情感宣泄。

 

徽州商人大多有着先读书后从商的经历,而且对儒学有强烈的认同感,这种情感使得他们与那些先读书后作官的人,有了一定的共同语言,形成了相互支援的感情基础。西递商人胡贯三与清朝军机大臣曹振镛结为儿女亲家;大盐商江春以布衣结交乾隆皇帝;徽商胡雪岩积极为清廷采办军火粮食,成为名扬海内的“红顶商人”。这种官商互济为徽州商人的经营活动提供了政治上的保护。

1216ph007
木雕:官商交结图
1216ph007

明清时期,徽州教育昌盛,书院、社学和私塾,共计超过五百所。除必修课外,他们亦重视修身养性,延请道德高尚者授道德课。西递“桃李园”曾邀请一位忠君爱民的廉吏黄元治长期任教,这位被百姓称为“青菜太守”的老师,把俸禄大部分捐赠求学困难的青年,晚年告老回乡,田无一丘,房无一幢,只得在宗族祠堂里借住。由于重视道德教育,使明、清两朝在西递村便有数百人进入仕途,更没出现一个贪官污吏。

 

1268年前后,中国晋代诗人陶渊明的第三十代孙陶庚四,举家由江西九江迁居黟县,据《陶氏宗谱》记载,陶氏后裔迁居黟县的原因是,“认定黟县是其先祖笔下《桃花源记》中所描述的理想境界”。陶氏后裔迁居黟县,在宗族祠堂里悬挂大幅楹联:“承先祖德,以交付儿孙不必田园金玉;读圣贤书,即担当宇宙何分韦布荐绅。”向后人昭示,要把先祖淡泊功名、关心民众疾苦的崇高品德代代相传。这种清廉文化的传播为古徽州培育了大批忠君爱民的廉吏,像明代歙人汪贵在浙江任知县期间,因替百姓伸张正义而惹怒权贵,结果被诬陷冤死,死后被发现其家庭生活非常清苦。

bulb

《桃花源记》

中国晋朝,在武陵有一捕鱼人,正沿溪行时迷路,忽然眼前出现一片桃花林,夹岸尽是繁华缤纷,鱼人大异。渔人继续前行,想看看林中是何面貌,来到山中一小洞口,似透出光线,便舍船入洞。经过狭窄的洞穴,行了数十步,豁然开朗,眼前竟是一片良田屋舍,鸡犬相闻的情景,男女衣着又如外人,却过着怡然自得的生活。村人见到渔人都大惊,并问他从何而来,渔人一一回应。村民便杀鸡设酒款待渔人,并对渔人说,因先世避秦时战乱而来到此地,此后便不再外出,与世隔绝,更不知今是何世,渔人一一告知,众人叹息。数日后,渔人辞行。村人都叮嘱渔人勿向外透露村中事。渔人得船而去,并沿路暗自留下标示记认。渔人离开桃源后,向太守说明所见,并沿着标记寻找入村之路,却再也寻不到。后来也有人前往寻找桃花源,始终寻不着,甚至因此而病终。后世就再无人提及这个桃花源了。

作者:
上载日期:
2020年09月16日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