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

0121ph030
0121ph030

洋务运动又称自强运动”,是1860年代初期到1890年代中叶,清朝一些官僚所提倡的全国性运动,以学习西方科技、引进现代“大机器”为“自强”的主要内容。但洋务派不愿触动体制和进行根本性变革,注定了这场工业运动的失败命运。1894年甲午战争爆发,中国北洋水师全军覆没,宣告历时三十多年的洋务运动彻底失败。中国志士仁人开始寻求救国图存的新道路。

 

在1840年的鸦片战争以前,清朝统治下的中国是一个封建国家,长期闭关锁国,以自给自足的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经济为主导。而同时,欧美资本主义发展迅速。尤其是英国,率先完成工业革命,成为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为了打开中国市场,英国发动了两次鸦片战争。这两次战争中的惨败,使中国人第一次面对现代工业文明的严峻挑战。

 

1850到1864年,“太平天国”农民起义发生。在镇压起义的过程中,一些掌握民间军队的汉族士绅逐渐取得大权。他们体验到“洋枪”、“洋炮”的威力,对从西方引进技术非常热心。这批汉族官员和少数开明的满族贵族被称为“洋务派”,包括总理衙门大臣奕䜣,军机大臣沈桂芬、文祥,以及地方官员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和张之洞等。

 

洋务派谋求“自强”,先从购买和制造军舰、枪炮、弹药等开始。1865年,曾国藩和李鸿章在上海创办了晚清中国最重要的军工厂——江南制造总局。这一工厂从仿制德式武器开始,后来生产出中国第一艘自造的汽船,为中国首次炼出钢铁。

 

洋务派还开设语言学校、翻译馆、工艺学堂,将西方科学、政治、历史等知识传授给中国学生。通过建立新式学堂和派遣留学生出国,“洋务运动”为中国培养了大批现代人才。

 

如果说军工企业是为了使中国变“强”,那么民用企业则是为了变“富”。1870年代初,洋务派开始创办民用企业。民用企业给军工企业提供燃料、运输等配套服务,还用自己的产品与洋商竞争。

 

洋务派的活动遭到保守派的猛烈反对。为了与保守派论争,洋务派提出“中学为体,西学为用”,争辩说学习西方技术并未动摇中国文明的根基。但也正是这一思路导致洋务运动的最终失败:在1894—1895年的甲午中日海战中,中国“北洋水师”全军覆没。震惊的中国人开始反思日本强大的原因,意识到仅仅学习西方的技术而没有政治体制的变革,国家不可能强大。在洋务运动期间成长起来的新式知识分子,由此开始推动中国的政治改革。

作者:
上载日期:
2020年04月15日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