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

《道德经》是国际名著?

30075ph012
老子《道德经》书影
30075ph012

《道德经》是老子的代表作品,它是一部思想深刻、内容丰富的哲学作品,是中华民族宝贵的文化遗产。全书共五千多字,记载了老子的思想,体现了道家思想的精髓和核心,所以又称为《老子》、《五千言》、《道德真经》、《老子五千文》等。这部作品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是《道经》,有37章,第二个部分是《德经》,有44章,全书总计81章。文字简约精炼,内涵深刻博广,以“道”和“德”为核心,集中体现了老子的宇宙观、政治主张、治国理念、道德观念、行为原则等。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统计,《道德经》是仅次于《圣经》,被译成外国文字发行量最多的文化名著。

30075ph013
《道德经》的碑石
30075ph013

《道经》第一章以“道可道,非常道”开篇,第37章以“道常无为,而无不为”结尾,主要论述了“道”的基本内涵。下篇《德经》第38章以“上德不德是以有德。下德不失德是以无德”开始,第81章以“天之道利而不害。圣人之道为而不争”结束全文,主要阐述了“德”的基本内涵,反映了老子的人生观、价值观。具体内容涉及宇宙学、政治、经济、军事、教育、历史、文学、美学等多方面。“道”与“德”既各自独立,又相互联系。“道生之,德畜之……是以万物莫不尊道,而贵德。”老子尊“道”为至高地位,“德”是“道”的最高体现,在“尊道”的同时也“贵德”,“道”与“德”一起,共同构成《道德经》的核心内容。

30075ph014
长沙马王堆汉墓出土的帛书《老子》乙本片断
30075ph014

“道”具有多方面的意思,“道生一,一生二,三生万物”,在这里“道”是宇宙、自然;“天之道利而不害,圣人之道为而不争”,在这里“道”指的是一个人的行为方式。“道生之,德畜之”,在这里“德”是用来承载万物的基础,“德”多指自我修养和为人处世的方法,如“含德之厚,比于赤子”、“上德不德是以有德”。

 

老子在书中指出,世间有一个独立存在、无边无际、永恒不息,“可以为天地母”的事物,老子不知道它的名字,所以把它命名为“道”,把万物变化的客观规律总结成一个“道”字。他指出,“道大,天大,地大,人亦大”,“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其意是:人要遵法于所居的大地,大地要遵法于顶上的天,天要遵法于运行的法则“道”,道遵法于大自然的法则。老子认为,道虽然孕育万物,却“生而不有,为而不恃,长而不宰”,意思是说不把万物据为己有,不居功自傲,不去控制和主宰万物,“道法自然”就是让万事万物按照各自的本性自然而然去发展。

 

《道德经》句式整齐,朗朗上口,每一章就像一首古体诗。它语言精辟、文辞优美、逻辑严密、意象宏大,采用押韵、对偶、排比、比喻、设问、反问、顶真等修辞方式,使得语言形象生动,感染力丰富,富含深刻哲理,充满了思辨的智能,逻辑推理层层深入,结构严谨,逻辑严密,更好地反映出事物间的有机联系,遨游在宇宙间探讨宇宙起源、事物运行规律,为世人讲述如何“道法自然”,“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道理。《道德经》中很多内容已成为成语、格言,流传千古,如“上善若水”、“天长地久”、“安居乐业”、“大器晚成”、“和光同尘”、“自知之明”等。

 

早在一千三百多年前的唐代,玄奘大师就将《道德经》译成梵文,传入印度以及南亚各国,从此开始走向世界,被翻译成为日语、法文、拉丁文、德文、英文等多种语言。现存《道德经》各种语言的译本作品一共有一千多种,目前每年还有一两种新的翻译版本问世。《道德经》的德文译本有82种,研究老子思想的专著达七百多种。《道德经》不仅影响了两千多年的中国思想史,而且对世界哲学史乃至思想史的发展也影响深远。俄国哲学家列夫‧托尔斯泰说:“我非常敬仰老子和孔子,但是老子却给我带来了非常巨大的影响。”美国科学家威尔杜兰在《世界文明历史》写道:“或许除了《道德经》外,我们要将焚毁所有的书籍,而在《道德经》中寻得智慧的摘要。”

作者:
上载日期:
2021年10月21日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