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

颐和园如何体现建筑美与自然美?

1208ph014
知春园
1208ph014

颐和园建园前,原址有山有水。新建园林完全是在原有山水的基础之上依山造园,依水布局,这是中国皇家园林的特点。借景是颐和园园林一大特色。在昆明湖上荡舟,极目远眺,远处西山若隐若现,近处玉泉山宝塔映入眼帘。这些天然景致,与各式的建筑物相配合,结合成颐和园中的湖光山色。

 

前山的风格是宏伟、壮丽,而后山分别以松林幽径和小桥曲水取胜,与前山形成鲜明的对比。前山是指万寿山南坡,正对着昆明湖的美景,造园者便沿此山建筑层层的殿堂,形成贯穿前山、以佛香阁为重心的庞大建筑群。这组建筑依山势层层上升,每到一个景点,景物便会因地势的不同而有所变化。这便是造园者因应自然景色来设计及布局。耸立在高台石阶上的佛香阁,是颐和园中的主体建筑,它建筑在高21米的汉白玉方形台基上,阁高40米,有八个面、三层楼、四重屋檐,阁内有八根巨大铁梨木擎天柱,结构相当复杂,为古典建筑精品。其顶部覆盖了黄色的琉璃瓦,既庄重又华丽。佛香阁内有一尊泥塑佛像,高达3米,是在1989年时重新塑造起来。

1208ph015
以佛香阁为中心的前山建筑群
1208ph015

佛香阁刻意布局于群山之间,自山顶的智慧海,往下为佛香阁、德辉殿、排云殿、二宫门、排云门、云辉玉宇坊,构成一条明显的中轴线。加上左右两边的转轮藏及宝云阁等建筑,蔚为奇观。智慧海位于万寿山中峰之巅,全为砖石结构,没有用过任何木造部件或梁柱,所以智慧海又称为无梁殿。智慧海外墙全部用五色琉璃瓦镶贴,并饰以黄绿两色、共一千多尊的琉璃小佛像。

1208ph016
智慧海
1208ph016

后山、后湖一带是指万寿山的北麓及昆明湖的西北水面,它们与山下的谐趣园等景致,构成了景色清新秀丽,并具江南美景特点的园林区。造园家因地制宜,将原为农地田野的山川之地营造成具山水小品的景致,所以后山的建筑物较疏落,除了后山中部的四大部洲的藏式建筑群外,并无其他如前山气魄雄伟的建筑,换来的,只是小桥流水的园林景色。

 

四大部洲这组共19座、具有浓厚的藏传佛教色彩的建筑群是直接以西藏著名喇嘛寺院三摩耶寺为蓝本而建造。乾隆时期,西藏已归入中国版图,各民族和睦相处始终是皇室关注的一大问题。清王朝崇尚喇嘛教,并处处建藏式寺殿,充分体现了王室对民族融和及版图完整的良苦用心。根据佛经描述,须弥山是宇宙的中心,日月环山回旋出没,三界诸天层层相依,周边大海有“四大部洲”──南瞻部洲、北俱庐洲、东胜神州及西牛贺洲。它们的形状各不相同,分别呈方形、三角形、半月形及圆月形。除四大部洲外,其余的建筑为八小部洲、日台、月台、四座塔台和香岩宗印之阁。

1208ph017
四大部洲
1208ph017

昆明湖约占全园面积的四分之三,但它的水面并不单调,除了湖的四周点缀着各种建筑物外,湖中有一座南湖岛,由一座美丽的十七孔桥和岸上相连;在湖的西部,有一西堤,堤上修筑六座造型优美的桥,名西堤六桥。廓如亭、十七孔桥与南湖岛位处东堤,与万寿山隔湖,景致互相呼应,是人工建筑与天然景致相结合的胜景。东堤桥头建的廓如亭是中国亭建筑中最大的一座,为八角重檐亭,由内外三层共24根圆柱和16根方柱支撑。在廓如亭的东北面,有一铜牛卧在雕石座上,造工精美。南湖岛在清漪园建造前是西湖东岸龙王庙旧址,乾隆把龙王庙保留在湖心,成南湖岛。南湖岛内建有涵虚堂,与万寿山遥遥相对,是观看昆明湖景色之绝佳处。慈禧曾在此观看北洋水师演习。

1208ph018
昆明湖
1208ph018

谐趣园为园中之园,是大园中包含小园之意。谐趣园本名惠山园,是清漪园建园初期的重点工程之一,它仿照江南名园──无锡惠山的寄畅园而建成。但乾隆只取其精髓,不是纯粹的抄袭。它以北方的建筑形式,营造江南私家园林之风貌。嘉庆皇帝南巡时曾住寄畅园,后改建了惠山园,以乾隆诗序中:“一亭一径,足皆奇趣”,把惠山园更名为谐趣园。英法联军时被毁,于光绪时重建。虽然如此,但它仍具寄畅园造园特色。谐趣园的建筑群体布局有其独到之处:一是有的建筑群规规矩矩,如涵远堂和饮绿亭形成主轴线,洗秋轩与园门形成次轴线;有的却灵活多变,如亭子就有四种造型。然而各建筑均沿水边而建,既间间不同,又有游廊连接,形成有机的整体,使建筑物于规矩中增添了自由活泼的意趣。二是建筑的形象及其组合手法均很丰富,如饮绿亭和洗秋轩正好位于水池的曲尺形拐角处,也是两条轴线的交汇点。俯视池水清澈荡漾,游鱼穿嬉湖藻间,举目则可观北岸和西岸的松林烟霞。

1208ph019
谐趣园
1208ph019
1208ph020
谐趣园的建筑
1208ph020
作者:
上载日期:
2020年04月06日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