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

标点符号的用法

0609ph001
0609ph001

只要有文字,就会有标点符号”,两者不可分割,究竟“标点符号”除了是一堆“符号”外,还是什么呢?根据《辞海》的解释,“标点符号”是“书面语里用来表示停顿,语调以及语词的性质和作用的符号,是书面语的有机组成部分。”

 

究竟标点符号于何时面世呢?虽然至今还未有具体的资料可证实。但是,早在三千多年前的商朝甲骨文,已出现记录语言停顿的“线条”了。在汉代,开始有“句读”的说法。“句”指语意已尽,需作较长停顿;“读”指语意未完,需作小停顿。直至东汉许慎编著的《说文解字》,开始出现类似标点的符号,分别是:“、”,表示文章中停顿的地方,类似现代的逗号;“V”字,表示分段的地方。但是,这两个符号并未盛行。到了宋代,刻书里出现了句读符号──圈(O)、点(、)。“O”点于字旁,表示断句,相当于今日的句号;“、”微点于两字中间,表示要小停顿,相当于今日的逗号。直到明代,小说盛行在人名旁加“I”(单直线),地名旁则加“II”(双直线),可算是专名号的雏型。在1897年,广东东莞人王炳耀参考了外国新式标点,拟出 “,”一读之号、“‧”一句之号、“。”一节之号、“:”句断意连之号、“-”接上续下之号、“!”慨叹之号等10种标点符号。1917年,知识分子制订了一套“新式标点符号”。“五四”运动以后,在胡适、周作人、钱玄同、刘复等代表的“国语统一筹备会”致力推广下,“新式标点符号”颁行全国,分别为:句号、分号、冒号、点号、间号、惊叹号、引号、破折号、删节号、夹注号、私名号及书名号。直至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政府于1951年9月出版了《标点符号用法》,列出14种标点:句号(。) 、逗号(,)、顿号(、)、分号(;)、冒号(:)、问号(?)、感叹号(!)、引号(“”‘)、括号(())、破折号(──)、省略号(……)、重号(.)、专名号(__)、书名号(《》)。

 

标点符号主要分为“点号”及“标号”。点号包括:句号、问号、叹号、逗号、顿号、分号、冒号。点号主要用作表示行文中的各种停顿及不同的语气。标号包括:引号、括号、破折号、省略号、重号、连接号、间隔号、书名号、专名号。标号主要用来标明句子或词语的性质及作用。除了为引用别人的说话以及作者所说的话时,作出注释的标号,亦有替特定的词语、句子、段落作出强调或省略服务的符号。此外,某些标点符号更身兼两职,如属于点号派的问号及叹号,便包含标号的功能,问号兼具疑问句性质的作用,叹号有表示感叹句性质之效。标号派的破折号、省略号与间隔号,既用来注释前文,亦有一定的语气停顿,故身兼点号功能。

 

郭沫若说:“标点好像一个人的五官,不能因为它不是文字就看得无足轻重。标号错了,意义也就变了。”某些文学作品,更会透过标点符号来表达弦外之音。鲁迅的《阿Q正传》、《孔乙己》、《故乡》等就是最佳例证。鲁迅巧妙运用标点符号,将许多意思蕴含其间。若你对标点符号认识不深,便不能好好欣赏这些作品了。因此,正确、熟练地使用标点符号,才能准确、恰当地表达自己的感情、思想,令文字更鲜明、生动、形象化,令读者明白你的意思,被你的文字感动,产生共鸣。

作者:
上载日期:
2020年03月12日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