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

古色古香的近代图书馆有哪些?

0706ph018
北京图书馆
0706ph018

京师图书馆是清宣统元年(1909年)朝廷批准筹建的国家图书馆,属学部管辖,又称学部图书馆。由翰林院编修缪荃孙担任监督,调集翰林院、国子监、内阁大库残本为基藏,并征得各省官府藏书及常熟瞿氏铁琴铜剑楼、归安姚觐元咫进斋、扬州徐乃昌积学斋等私家藏书,整理编目,馆址暂设于什刹海旁的广化寺内。辛亥革命(1911年)后,由民国政府教育部接管,于民国元年8月正式开馆。民国十五年(1926年)更名国立京师图书馆,馆舍移方家胡同南学原址。民国十七年(1928年)移址中南海居仁堂,改称国立北平图书馆。民国十八年(1929年),与北平北海图书馆合并,由蔡元培、袁同礼任正、副馆长,馆址迁文津街。民国二十年(1931年),文津街新馆落成启用。“九一八”事变发生后,北平图书馆奉教育部密令,择库藏之精华南运上海暂存。旋又将其中古籍善本二千七百余种运往美国,寄存华盛顿国会图书馆,至1966年才归还,由台湾中央图书馆保存。抗日时期,艰难维持。抗战胜利,重拾河山,藏书规模有所扩大。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1949年)后,改名北京图书馆,现为国家图书馆。

 

清光绪三十三年(1907年),两江总督端方在南京创办江南图书馆,聘任著名版本目录学家缪荃孙为图书馆总办,馆址选在城西龙蟠里,宣统元年(1909年)新楼落成,正式开馆。江南图书馆是清末、民初地方官办图书馆的典型。其创办伊始,即由缪荃孙斡旋,以78,000两银之价,购得杭州丁氏八千卷楼全部60万卷珍藏,就此奠定馆藏雄厚基础。此后又收得武昌范月槎木犀香馆等私家图书,接收江苏通志局藏外文书籍五百余种,获朝廷颁赐《大清会典》、《古今图书集成》石印本,征调赣、浙、粤等省官书局印书,充实库藏。及宣统三年(1911年),已贮书80万卷之多,编有《江南图书馆善本书目》、《江南图书馆书目》等。民国元年(1911年),改名江南图书局,后又数度易名为江苏省立图书馆等。民国十六年(1927年),著名学者柳诒征徵出任馆长之职。据民国二十五年(1936年)柳氏主持编纂的《江苏省立图书馆图书总目》记录,此时馆藏图书已有223,800余册。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1949年)后,与国立南京图书馆合并。

 

京师大学堂是清光绪二十四年(1898年)“戊戌变法”时期,清廷创建的国家最高学府。由梁启超代总理衙门起草的《京师大学堂章程》,对学校藏书建设作了明确规定。政府将原强学会改设的官书局藏书,移置学堂编译书局使用。光绪二十八年(1902年),京师大学堂藏书楼正式成立,次年改名京师大学堂图书馆。最初的典藏,是由同文馆归并学堂译书馆而合入之书。为充实馆藏,朝廷征调江苏、浙江、湖南、湖北、广东、广西诸省官书局历年所印经、史、子、集及时务新书,每种提取10部或数部。此后又费银数万,多次派遣专人远赴南方采购古籍。而其古籍善本之大宗,则来源于广州方功蕙碧琳琅馆后人捐赠的旧藏珍籍,计一万八千余种、二万二千余册,时值白银12,000两。民国元年(1911年),京师大学堂图书馆改为北京大学图书馆。

0706ph019
京师大学堂创建于1898年,图为京师大学堂牌匾
0706ph019

上海商务印书馆创建于清光绪二十三年(1897年),是中国近代著名的私人出版企业。涵芬楼是商务印书馆编译所的图书室,由编译所所长、著名版本目录校勘学家张元济一手策划筹建,书室在上海闸北宝山路编译所三楼。出于影印重版古籍之需要,涵芬楼以古籍善本为收藏重点。经二十余年辛勤搜集,积贮宋元明旧刻暨抄校本、名人手稿等善本三千七百余部、三万五千余册,其中不少是递经明清著名藏书楼收藏的稀世秘笈。民国十一年(1922年),商务印书馆董事会决定以公益金兴建公共图书馆。民国十五年(1926年),东方图书馆成立,涵芬楼成为图书馆古籍善本专室,是上海最大的公共图书馆。图书馆楼高5层,第二层设阅览室、阅报室,每天下午和晚上定时向社会公众开放。民国二十一年(1932年)“一二八”淞沪抗战爆发,日军战机轰炸闸北,商务印书馆被炮弹击中,东方图书馆、涵芬楼葬身火海,数万藏书毁于一旦。唯幸有574种善本因存放他处而得免于劫难,张元济为此编有《涵芬楼烬余书录》,著录其详。劫后东方图书馆恢复重建,但毕竟难复旧观。1953年,商务印书馆将涵芬楼烬余善本移送文化部,由国家图书馆收藏至今。

0706ph020
涵芬楼收藏的《复斋日记》书影
0706ph020

1939年,抗战进入艰难时期,江南藏书,损毁流失,古籍沦亡,危在旦夕。为保存中华文化,叶景逵、张元济、陈陶遗等发起在上海成立合众图书馆。由叶氏联络捐募基金20万,在法租界购地建楼,组建董事会,陈陶遗、张元济先后任董事长,聘请顾廷龙主持馆务。合众图书馆藏书,旨在“以文史为范围,供专门之研究”。馆藏基础是杭州藏书家叶景逵捐献的“卷盦”全部书藏,凡二千八百余部、三万余册,内有唐写本2部、宋元本9部、明刻善本四百余种,以及清顾祖禹、惠栋、钱大昕等名家稿抄校本。张元济捐赠、寄存了其涉园所藏近千种嘉兴地方文献。捐书者还有蒋抑卮、陈叔通、李拔可等藏书家,共计收藏古今图书25万册、金石拓片15,000种,以及期刊、报纸、书画等各种形式的历史文献。1953年,合众图书馆董事会将全部馆藏、馆产捐献给上海市人民政府。1955年改名为上海市历史文献图书馆。1958年并入上海图书馆。

bulb

“卷盦”

盦是古代一种器皿。“卷盦”是杭州藏书家叶景逵藏书所的名称。

作者:
上载日期:
2020年03月05日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