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

古代的人是怎样吃?

0910phn003_01
古代进食时已有既定规矩(图片提供Shutterstock)
0910phn003_01

与人类有亲缘关系的大猩猩除了休息时间外,一天到晚几乎都在进食,幸好热带和亚热带森林中有它吃不完的浆果嫩叶。人类似乎也经历过这样一个阶段,不过进入文明社会后,他们懂得了定时进食的必要,这样有益于健康和充分利用时间。于是就有了孔子“不时不食”这句好像绕口令的话,意思是不到固定的时间不吃饭。

0910ph008
汉代宴会图
0910ph008

先秦时人们一般吃两顿饭,早餐是10时至11时,叫作“饔”;晚饭是下午3时至5时,叫作“飧”或“哺”。战国时期农家主张“贤者与民并耕而食,饔飧而治”,实际上统治者那两餐与老百姓的两餐是天差地别的。汉代皇宫与上层社会里大多是吃三餐或四餐,平民百姓一般还是两餐,劳动紧张时,早上加上一顿早点,称之为“寒具”。

 

分餐制与合餐制

两汉以前没有桌椅,人们入室席地而坐,吃饭即在席子之前。那时的食器大多有脚,有的还是高脚,如笾豆之类。贵族官宦讲究列鼎而食,鼎的多少表明食者的身份和地位。天子九鼎、诸侯七鼎、大夫五鼎、元士三鼎。正式的宴会,依照每个人的不同身份,上饭上菜还有许多讲究。普通老百姓吃饭一觞一豆,置于案上自食。

bulb

笾豆

古代祭祀和宴会时常用的两种礼器,竹制为笾,木制为豆。

bulb

一觞一豆

觞,古代的酒器。豆,古代的食器。

南北朝以后,桌椅逐渐普及。到了唐代,皇宫之内和文士官僚之间的宴饮,置肴馔于高桌大案之上。宋代坐在椅子上围桌进餐的习俗普遍为人们接受。从宋到清,吃饭的桌子是方桌。宋代的桌子有大有小,小的一两人,大的八仙桌可坐八人。多人围坐在这样的桌子前吃饭,自然是合餐了。

 

使用筷子

人们谈到中西饮食文化的差别时,常说中国是“筷子文化”,西方是“刀叉文化”,实际这种说法只是表明了中国饮食文化的基础是农业经济;西方饮食文化的基础是畜牧经济。食肉为主离不开刀叉,以谷物蔬菜为主要食品就离不开筷子了。

 

然而并非中国人自古就用筷子吃饭,考古发现,最早的筷子是商代的铜筷子。商代以前先民用什么吃饭呢?黄河流域的新石器遗址中发现了7,000年前人们吃饭的骨匕,长江流域的河姆渡遗址中也发现骨匕。所谓“匕”类似现今的餐匙,只是稍浅一些,用它吃饭喝粥是非常方便。上古进食也有用刀叉,最早的骨匕,很像骨制的刀,餐叉在新石器考古中也有发现。

0910ph010
中国人运用杠杆原理发明筷子
0910ph010

筷子古名“箸”,“箸者,助也”,也就是帮助吃饭的工具。后流行到南方水乡,水乡驶船忌讳顶风船住,“箸”与“住”音同,便改作“快”,加上形旁就成了“筷”。富贵人家用的筷子有金有银、象牙、玉石,老百姓所用的无非竹木而已。讲究的筷子还有制作得非常精致的筷枕、筷袋、筷盒,它们(特别是后两者)往往是收藏价值大于实用价值。

0910ph009
筷子可长可短,从夹菜到炸油条,都十分方便
0910ph009
作者:
上载日期:
2019年12月11日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