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

30018ph029
华工地区分布图
30018ph029

中国劳工被大规模移入拉丁美洲,发生在1840年鸦片战争之后。1847年(清道光二十七年)6月3日,西班牙殖民当局通过英商朱利塔公司的奥奎多号,装载从厦门出海的212名华工(6名在途中死亡)抵达古巴哈瓦那港。9天后,该公司的第二条苦力贸易船阿吉尔公爵号,满载400名华工(85名在途中死亡)抵达哈瓦那。它标志着中拉关系史上,历时近30年之久的所谓“苦力贸易时代”的开始。

 

两年后,即1849年,载有75名华工的贩奴船首次抵达秘鲁的卡亚俄港。先后运至秘鲁的华工达10万人,总数仅次于古巴。贩运至古巴的契约华工共约12万人。古巴和秘鲁成为华工最集中的地区。除古巴和秘鲁外,英属圭亚那、西印度群岛、巴拿马及其他中美洲国家、墨西哥、智利和巴拿马等国都有华工到达。据不完全的资料统计,十九世纪中叶前往拉丁美洲的华人总数在30万人以上,有的估计高达50万人,其中绝大部分集中在古巴、秘鲁和英属圭亚那三地区。华工较多的其他国家和地区有:巴拿马、墨西哥、牙买加、英属千里达和巴西等。

30018ph030
古巴甘蔗种植园地区,也是华工最集中的地区
30018ph030

古巴的契约华工

拉美独立革命风暴过后,古巴仍处于西班牙统治之下,维持着野蛮的奴隶制度。曾是世界蔗糖主要产地的海地,在革命中蔗糖生产遭到严重破坏,古巴蔗糖生产乘机扩大。由于西班牙于1845年通过法令禁止奴隶贸易,蔗糖业需要补充大批劳动力,就只有依靠从东方进口劳工。于是从1847年开始,契约华工源源不断地运进古巴。

 

据十九世纪曾出任中国驻古巴总领事的谭干初的调查统计,1847年以及从1853至1876年为时23年期间,在古巴登岸的来自厦门、澳门、香港、汕头、黄埔的契约华工达126008名(运输途中因溺水、病故、逃亡、自杀等原因而死亡的17032名除外)。古巴《玛丽娜日报》当年报道中也公布过从1847至1859年9月运往古巴的华工人数,数据相同,可以认为是基本可信的。

 

秘鲁的契约华工

秘鲁在十九世纪初独立,但秘鲁的贸易一直为英国的银行家和大商人所控制。英国对工业原料日益增长的需求,刺激了秘鲁鸟粪开采业和甘蔗、棉花种植园经济的发展,秘鲁劳动力告急。秘鲁政府于1849年公布所谓“华人法”,奖励输入华工,规定凡运进中国苦力在50名以上者,每名可得30比绍的补贴,并发给一些大种植主和大商人进口中国苦力的特许权作为鼓励。同年10月,一艘从厦门启航载有75名华工的贩奴船首次抵达秘鲁的卡亚俄港。从1849至1875年,运至秘鲁的华工约有十万多人,其数量之多,仅次于古巴。

30018ph031
秘鲁东部沿海是契约华工集中地,也是主要爆发华工反抗斗争的地区
30018ph031
作者:
上载日期:
2019年12月10日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