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

拉美因何出现“契约华工”?

30018ph026
福建泉州人陈阿吉受骗带上苦力船,被强行剪去发辫(《生地狱图说》)
30018ph026

从十六世纪中期到十九世纪初的250年间,中华文明与拉美文明之间的交流,主要载体是“物”,为双向交互式的交流,以马尼拉大帆船贸易为主要联系管道。十九世纪后,中国与拉美文明交流的主要载体,则由“物”变成了“人”,交流方式也由双向互动,而变成从中国贩运“契约华工”的单向流动。

 

拉丁美洲曾爆发反抗西班牙殖民统治的独立战争。英、法、美国等西方资本主义势力取代西、葡殖民主义,成为拉美独立国家的实际控制者。在中国,天朝的门户被西方的炮火所打开,开始沦为国际资本掠夺的目标。太平洋、印度洋和大西洋成了国际新兴工业资本主义竞争的天地。于是,新兴资本主义强国在“自由贸易”的旗号下,大肆掠卖所谓“契约华工”,把“丝绸之路”变成了“苦力贸易”之路。

 

贩卖华工的“苦力贸易”,是在“契约工制”的掩盖下进行。所谓“契约”,就是被强迫、被绑架或欺骗来的华人签字画押的一种卖身契。合同名义上有劳动年限(一般为5至8年)、报酬等规定,实际上一旦签约,就成了可以任意役使和买卖的奴隶。因此,大部分华工在未满合约前都被折磨而死。贩卖“契约华工”是不折不扣的另一种形式的奴隶贸易。“苦力贸易”与当年的“黑奴贸易”一样,是一次人口的海上大迁徙。“苦力贸易”之路与和平友好的“丝绸贸易”之路形成鲜明对照,扭曲了人类文明的正常交往,在中拉文化交流史上写下了阴暗一页。

30018ph027
逼立合同《生地狱图说》
30018ph027

“招工馆”是西方殖民者在中国沿海地区设立,以欺骗和暴力手段招募华工的场所。据统计,被招募的华工中,90%以上是被拐骗、强迫甚至是用暴力抓进招工馆的。他们多数是失去土地的贫苦农民、破产的手工业者和商人,甚至还有富家子弟。清朝政府曾派官员到秘鲁、古巴等国调查当地的华工情况,有一位华工诉说,他生于富贵之家,一天晚上刚看完戏回家,中途突然被一伙人套上麻袋,抓到了招工馆,就这样不明不白来到美洲做苦工。

 

华工被拐入招工馆后,即丧失自由。然后,被载上远送华工的苦力船,船上条件极差,而海上的航程很长,苦不堪言,稍有反抗,即遭毒打,很多华工在贩运途中就悲惨死去。所以,苦力船有“浮动地狱”之称。船一抵岸,华工即被送入“卖人行”,甚至连贩运苦力船上雇用的医生、伙夫、翻译也统统被卖。“卖人行”是设立于美洲各地拍卖华工的场所。登岸的华工立即强迫洗身剪辫,然后,三五洋人骑马执鞭驱赶华工上行贩卖。发卖时,分成上中下三等,“脱去周身衣服,看有力与无力,如牛马无异”。

30018ph028
在卖人行,华工被剥尽衣裤,查验身体,与买牛马无异(《生地狱图说》)
30018ph028

华工运抵美洲被拍卖之后,由于远离祖国,身居异域,言语不通,又无法律保障,那真是哭天喊地,无人救援,完全坠入了“活地狱”。这种人间的“活地狱”,当时人称之为“生地狱”。同治十三年(1874年),清政府派陈兰彬赴古巴、容闳秘密去秘鲁,在当地华工中调查被虐待的情况,收集口供证词。陈兰彬根据在古巴的查访,整理成《古巴华工口供册》,容闳根据在秘鲁的走访,整理成《华工证词见证》。这些证词可谓有字皆泪,有泪皆血,为十分珍贵的史料。《生地狱图说》刊印于光绪初年,就是根据拉丁美洲华工的亲口证词编写而成。

作者:
上载日期:
2019年12月10日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