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

古代如何为织物染色?

0819ph010
中国蜡染之乡贵州安顺布依族妇女利用染缸染布
0819ph010

中国古代用于着色的材料可分为矿物颜料和植物染料,其中以后者为古代主要的染料。古代先民很早就掌握了多种植物染料的性质,并发明多种染色技术和被称为“缬”的防染印花技术。矿物颜料着色是通过黏合剂使之黏附于织物表面,但颜色遇水即容易脱落。植物染料则不然,染制时其色素分子是通过与织物纤维亲合而改变纤维的色彩,所着之色虽经日晒水洗,均不易脱落。

 

古代常用的矿物植物染料实在多不胜数,古人根据不同的染料特性而创造的染色工艺计有:直接染、媒染、还原染、防染、套色染等。染料品种和工艺方法的多样性使古代印染行业的色谱十分丰富,古籍中见于记载的就有几百种,特别是在一种色调中明确地分出几十种近似色,这需要熟练地掌握各种染料的组合、配方及改变工艺条件方能达到。

 

媒染法是借助媒染剂使染料中的色素附于织物上。中国古代使用的媒染剂多为铁剂和铝剂,铁剂以绿矾为主,铝剂以明矾为主。有些植物染料,如苏枋,染出的色彩会因应所采用的媒染剂而有不同的颜色。

bulb

苏枋

苏枋,又称苏枋木或苏木,属豆科常绿乔木植物,今产于中国两广、云贵、四川及台湾等地。苏枋赭褐色木干中含有苏木隐色素,在空气中经氧化而变成苏木红素。这种色素易溶于沸水中,对丝、毛、棉等皆能上染,但必须通过媒染剂助染,使其色素与媒染剂中的金属离子螯合并产生色淀,才能固着于纤维上。苏枋配合不同的媒染剂可得到不同色彩,例如用铬媒染剂得绛红至紫色;铝媒染剂得澄红色;铜媒染剂得红棕色;铁媒染剂得褐色;锡媒染剂得浅红至深红色。

套染法是将织物分别浸入两种或两种以上不同的染液中,交替染色或混合染色,以获得各种合并色。如将织物染红后,再用蓝色染料套染就会染成紫色;染蓝后,再用黄色染料套染就会得到绿色;染黄后,再以红色套染就会染成橙色。

0819ph011
唐套色印花绢
0819ph011

夹缬,即镂空版印花,其法是用两块雕镂着相同图案的花版,将布帛对折紧紧地夹在两版中间,然后就镂空处涂刷色浆,待色浆干后,除去镂空版,即可显现花纹。镂空版的版体是一块木板或浸过油的硬纸板,为便于均匀涂刷印浆及印制后无明显的接版痕迹,版体宜薄,其上所刻的花纹单元必须四方衔接。

 

绞缬,又名撮缬或扎缬,是古代常用的一种印花方法。绞缬有两种染色方法:一、用线将布帛结扎成绞后入染,染后将线拆去,结扎部位因没有渗进染料,或没有充分地渗进染料,因而与未结扎的部位形成色地白花图案。二、将预定数量的颗粒物作为衬垫物均匀地结扎在布帛,然后入染,以制成菱形圈或圆形圈的散花纹。

0819ph012
新疆出土的北朝红色绞缬绢(局部)
0819ph012

蜡缬,又称蜡染,实际上是一种蜡防染,利用蜡液在织物上绘出各种图案,待蜡冷凝后,将织物放到染液中浸染,然后用沸水煮去蜡质。去除蜡质后的织物,原先有蜡的地方,因蜡阻止了染液浸入而没有着色,在织物周围已染色彩的衬托下,呈现出白色花纹的图案。由于蜡冷后使织物及其周围出现收缩和绉折,蜡膜上往往产生许多裂痕,织物入染后,染料渗入裂缝,成品花纹就出现了一丝丝不规则的色纹,形成蜡染制品独特的花纹效果。

作者:
上载日期:
2019年11月27日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