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

察举中的“状元”

1107ph013
东方朔像,明弘治《历代古人像赞》
1107ph013

汉朝推行察举制度,成就了不少政治人才。如晁错、东方朔及董钧等。晁错(公元前200—前154年)是西汉的名臣,颖川(今河南禹县)人。年青时师从学者张恢,学申、商之术,由于熟悉文献典故,被任命为太常掌故(六百石)。文帝(公元前179—前157年在位)时奉命跟原秦朝博士伏生学习《尚书》。后来任太子(即后来的景帝)家令,深受宠信,升迁为博士。其后,晁错由平阳侯曹窋等人联名举为贤良,由文帝亲自对策。文帝对他策问的题目是“吏之不平,政之不宣,民之不宁。晁错以秦亡为鉴,提出一系列施政纲领。他说:“所为天下兴利除害,变法易故,以安海内者,大功数十,皆上世之所难及,陛下行之,道纯德厚,元元之民幸矣。”在对策的百余人中,由于晁错成绩突出,升迁为中大夫。

bulb

申、商之术

申即申不害,商即商鞅;两位都是战国前期法家代表人物之一。 申不害强调“术治”,认为君主要根据各官吏能力情况授予官位,根据所任官位的职责、要求来考核其是否称职,又根据官吏的业绩情况给予奖惩。君主要掌握提升、罢免,乃至生杀之权,以加强中央集权。商鞅认为治世之法,是随社会历史变化而相应地变化。这些思想对后来的韩非产生直接影响。

东方朔

东方朔(公元前154—前93年),西汉大臣、文学家。他善辞赋,能言善辩。从小失去父母,由兄嫂养大。自幼学写字、文化及击剑。16岁学《诗》、《书》二经,能背诵22万言(字)。19岁学孙吴兵法,又背诵了22万言。他描述自己“长九尺三寸,目若悬珠,齿若编贝”,相貌堂堂。勇、捷、廉、信等美德兼备。像东方朔这样上书推荐自己的士人,在当时来说实在少见。汉武帝即位之初,征天下举贤良文学才力之士,东方朔与上千名士人一起,上书自荐。最后,绝大多数人都不合朝廷要求,东方朔却脱颖而出,得以提拔。这一年东方朔才22岁。他曾担任常侍郎、大中大夫等职,常讽谏汉武帝的得失。大概因为他的言语常带有讽刺成分,令武帝不悦,所以始终没有得到重用。他的名作《答客难》,就是抒发自己有才智而得不到重用、无由施展的苦闷。

 

董钧

董钧,字文伯,资中(今四川资阳)人,为东汉初年的著名学者。精研《庆氏礼》,在大鸿胪王临手下做事。汉平帝元始五年(公元5年),举明经科,任“廪牺令”,是六百石的小官。后因病去职。东汉光武帝建武年间(公元25—55年),又举“孝廉”,辟“司徒府”。他勤奋好学,博通古今,喜欢议论时政。明帝永平初年(约公元58年),任博士。由于博学通礼,参议制订五郊祭祀、宗庙礼乐及威仪章服,他的意见,多被明帝采用,所以人们都称他为“通儒”。董钧几经擢升,任五官中郎将,常教授门徒百余人,传授学问。这位德才兼备的学者,活到七十多岁才离世。

作者:
上载日期:
2019年11月13日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