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

重庆武隆是“立体喀斯特”?

30057ph022
天龙桥是羊水河峡谷段天生桥群中的第一座天生桥,又名头道桥。天龙桥下发育有两个穿洞,南穿洞称为迷魂洞,北穿洞为拱孔。
30057ph022

重庆武隆喀斯特位于重庆市东南边缘、乌江下游,东邻彭水,南接贵州省道真县,西靠南川、涪陵,北与丰都相连,距重庆市区170千米。武隆属于长江三峡地壳抬升区,横贯武隆的乌江,深刻溶蚀宽广而开阔的背斜褶皱,加上碳酸盐岩广布等条件,峡谷喀斯特、高原喀斯特、包气带喀斯特丰富,孕育出“溶洞之王──芙蓉洞”、“世界最高的串珠式天生桥群──天生三桥”、“后坪冲蚀型天坑群”、“天星洞穴竖井群”等独立的喀斯特系统,堪称“立体喀斯特”。2007年6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重庆武隆喀斯特作为“中国南方喀斯特”组成部分正式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由芙蓉洞、天生三桥、后坪天坑三个喀斯特系统组成,面积380平方千米。

30057ph019
重庆武隆芙蓉洞“五绝”中的“巨幕飞瀑”,石瀑、石幕、石笋和石花。
30057ph019

溶洞之王:芙蓉洞

芙蓉洞位于武隆县江口镇芙蓉江汇入乌江处,因常年有雾气从洞口冒出,当地人称为“气洞”。洞内深部稳定气温为摄氏16.1度。主洞长2700米,洞体高大,底宽12至15米,最宽处达69.5米。洞中“五绝”为“巨幕飞瀑”、“生命之源”、“珊瑚瑶池”、“石花之王”、“犬牙晶花池”。洞内“辉煌大厅”面积达1.1万平方米。洞内钟乳石类型几乎涵盖世界各类洞穴近三十个种类的沉积特征。芙蓉洞于1993年5月才被发现,经中国与澳洲有关溶洞科研机构两次实地勘测后评价为“世界奇观,一级洞穴景点”、“一座地下艺术宫殿和洞穴科学博物馆”。

 

世界最高的串珠式天生桥群

天生三桥喀斯特峡谷片区地处仙女山与武隆县之间,桥平均高度为二百米以上,桥面宽约一百米,天龙桥、青龙桥、黑龙桥三座桥呈纵向排列,平行横跨在羊水河峡谷上。这三座天生石拱桥,实属世界罕见的地质奇观,属世界规模最大、最高的串珠式天生桥群。

 

天龙桥:桥顶最高点海拔1146米,桥下最低点海拔911米。桥高为235米,桥厚150米,跨度近300米。一桥是三座桥中最酷似人工桥梁和跨度最大的一座桥,桥下有两个穿洞,南穿洞称为“迷魂洞”,底部高过北穿洞约百米,洞内有大量的破痕、窝穴及溶孔等水流活动的痕迹。地下河原先是从南穿洞流过,后改道北穿洞,北穿洞为拱孔。

 

青龙桥:因雨后飞瀑自桥面倾泻成雾,日照成彩虹,似青龙扶摇直上而得名。青龙桥一侧是天龙天坑的组成部分,另一侧是神鹰天坑的坑壁。桥面高度为350米,为世界喀斯特天生桥高度之最。平均拱孔高度103米,桥面厚度168米,拱孔跨度13至58米,平均31米,桥面宽124米。从桥下仰视,拱孔高旷,壁立千仞,洞顶逐次崩塌,断面呈弧形平行分布,展示着天生桥的形成、演化过程。

 

黑龙桥:桥面宽达193米,位列三桥之首。桥孔高深、狭长且黑暗,桥洞顶部岩石如一条黑龙藏身于此。洞顶最上层洞穴呈隐匿状,当地居民曾在其中避难。洞壁、洞顶上窝穴、溶孔、天锅、流痕等水蚀形态普遍。

30057ph020
天生三桥的第三桥:黑龙桥
30057ph020

后坪冲蚀型天坑群

后坪冲蚀型天坑群位于重庆市武隆后坪乡中岭村。箐口、牛鼻子、石王洞、大锣凼、天平庙五个天坑都发育于奥陶系石灰岩中,由地表沟溪、落水洞、竖井、天坑、化石洞穴、地下河组成,为世界上已发现的唯一的地表水冲蚀型成因天坑群。五个天坑隐藏于原始森林和竹林中,口径和深度均在三百米左右,呈圆桶形状。

 

天星洞穴竖井群

武隆县江口镇与天星乡一带有108处的竖井,洞穴竖井群体分布数量和深度在中国无二例,其中汽坑洞(1162米,指洞口标高,下同)、摔人洞(1000米)、卫江岭洞(970米)、新路口洞(900米)、垌坝洞(878米)、水帘洞(670米)、芙蓉洞(400米)最为有名。有“通向地心的竖井”之誉的汽坑洞是中国最深的洞穴,洞口偏僻隐秘,直到2003年9月才被探险队发现。洞口长2.5米,宽1.2米,洞深920米,洞内潮湿,地下河常年流淌。

30057ph021
重庆武隆龙水峡地缝。龙水峡地缝属于喀斯特峡谷地貌,位于重庆市武隆县仙女山南麓,全长四千米。
30057ph021
作者:
上载日期:
2019年08月21日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