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

侗寨的日常生活是怎么样?

30076ph016
梯田环绕的侗寨
30076ph016

南侗所处地区多属亚热带低地河谷,终年温暖湿润,年降水量1200毫米左右,年平均气温在摄氏16度以上,冬无严寒,夏无酷暑,自然环境良好。南侗人基本上是聚族而居,依山傍水的村寨聚落,主要有两种聚落模式。一是山麓河岸型,寨边梯田层层,寨脚溪河长流,寨头村尾树木参天。侗区较著名的侗寨几乎都是这种模式。另一种是平坝田园型,村寨位于支流汇入主河道的平坦开阔的山间小盆地,这类村落在宅居分布上较规整,通常按姓氏宗族或世系群分片居住。大的侗寨六七百户,小的二三十家。侗寨传统房屋建筑,一般是用杉树建造的木楼,有一至二层的小楼房。近河或陡坡的寨子,依地形建造高脚楼、吊脚楼和矮脚楼。一般是楼上住人,底层圈养牲畜或堆放农具杂物。

30076ph017
宰荡侗寨中的风雨桥始建于清乾隆年间
30076ph017

侗寨房屋、鼓楼、凉亭、花桥等,都是侗人木匠所制。传统的侗族匠师又称“梓匠”,技艺高超的匠师享有较高地位,尤其是能建造鼓楼、风雨桥的掌墨师更受尊崇。在设计鼓楼、风雨桥以及民居等时,他们实地勘察后,一座建筑的构想便了然于心。师傅使用的匠文(墨师文)是侗族独有的建筑文字。在搭建木结构建筑中,工匠们毋须图纸,仅凭手上一把自制小角尺、用竹破开刻制的一支支竹片沾墨写就,长短不一,大小不等。最多时,一座建筑须用掉一麻袋竹片标识。侗族木构建筑营造技艺以风雨桥、鼓楼为代表,整座建筑凿榫打眼、穿梁接拱全以榫卯连接,结构牢固,接合缜密,有极高的工艺和艺术价值。世代相传形成独特的侗族木构建筑营造技艺,2006年入选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bulb

掌墨师

在民间,“掌墨师”意思是掌控墨线的师傅,即是传统修房造屋时全程主持建设的总工程师,包括从堪舆选址、规划设计、地基开挖、来料加工到掌墨放线、房屋起架、上梁封顶等一系列工序,也就是负责风水堪舆、专案设计、预算规划、材料组织、施工管理和施工监督等。

侗乡“种植一季稻、放养一批鱼、饲养一批鸭”是一种传统稻作生态农业生产方式。传统糯稻植株高达1.5至2米左右,生长期通常在5至6个月,储水较多。鱼在稻田生长期长,当鱼苗长到两三指寛时,侗家人把世代选育驯化的本地小香鸭苗放入稻田。稻田为鱼和鸭的生长提供生存环境和丰富的饵料,鱼和鸭不仅为稻田清除虫害和杂草,大大减少使用农药和除草剂,而且鱼和鸭的来回游动搅动土壤,无形中帮助稻田松了土,鱼鸭的粪便又是水稻上好的有机肥,保养和育肥了地力。该农作系统能够维持农田平衡,改善农田生态环境,保护农业作物多样性,更重要是它对现代农业的宝贵启示。

30076ph018
铜雕:侗族稻田捉鱼
30076ph018

侗族民间保留着原始的互助习惯,如春耕、秋收、砍树、开垦新地时,往往三五成群换工。除此之外,侗寨还有以房族互相帮助的习惯。如族内有人家遇红白喜事,建房盖屋,大家齐心协力出工帮助,不取任何报酬,仅由主人提供当天伙食而已。

作者:
上载日期:
2019年08月15日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