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ic

侗寨的日常生活是怎麼樣?

30076ph016
梯田環繞的侗寨
30076ph016

南侗所處地區多屬亞熱帶低地河谷,終年溫暖濕潤,年降水量1200毫米左右,年平均氣溫在攝氏16度以上,冬無嚴寒,夏無酷暑,自然環境良好。南侗人基本上是聚族而居,依山傍水的村寨聚落,主要有兩種聚落模式。一是山麓河岸型,寨邊梯田層層,寨腳溪河長流,寨頭村尾樹木參天。侗區較著名的侗寨幾乎都是這種模式。另一種是平壩田園型,村寨位於支流匯入主河道的平坦開闊的山間小盆地,這類村落在宅居分佈上較規整,通常按姓氏宗族或世系群分片居住。大的侗寨六七百戶,小的二三十家。侗寨傳統房屋建築,一般是用杉樹建造的木樓,有一至二層的小樓房。近河或陡坡的寨子,依地形建造高腳樓、吊腳樓和矮腳樓。一般是樓上住人,底層圈養牲畜或堆放農具雜物。

30076ph017
宰蕩侗寨中的風雨橋始建於清乾隆年間
30076ph017

侗寨房屋、鼓樓、涼亭、花橋等,都是侗人木匠所製。傳統的侗族匠師又稱「梓匠」,技藝高超的匠師享有較高地位,尤其是能建造鼓樓、風雨橋的掌墨師更受尊崇。在設計鼓樓、風雨橋以及民居等時,他們實地勘察後,一座建築的構想便了然於心。師傅使用的匠文(墨師文)是侗族獨有的建築文字。在搭建木結構建築中,工匠們毋須圖紙,僅憑手上一把自製小角尺、用竹破開刻製的一支支竹片沾墨寫就,長短不一,大小不等。最多時,一座建築須用掉一麻袋竹片標識。侗族木構建築營造技藝以風雨橋、鼓樓為代表,整座建築鑿榫打眼、穿樑接拱全以榫卯連接,結構牢固,接合縝密,有極高的工藝和藝術價值。世代相傳形成獨特的侗族木構建築營造技藝,2006年入選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bulb

掌墨師

在民間,「掌墨師」意思是掌控墨線的師傅,即是傳統修房造屋時全程主持建設的總工程師,包括從堪輿選址、規劃設計、地基開挖、來料加工到掌墨放線、房屋起架、上樑封頂等一系列工序,也就是負責風水堪輿、專案設計、預算規劃、材料組織、施工管理和施工監督等。

侗鄉「種植一季稻、放養一批魚、飼養一批鴨」是一種傳統稻作生態農業生產方式。傳統糯稻植株高達1.5至2米左右,生長期通常在5至6個月,儲水較多。魚在稻田生長期長,當魚苗長到兩三指寛時,侗家人把世代選育馴化的本地小香鴨苗放入稻田。稻田為魚和鴨的生長提供生存環境和豐富的餌料,魚和鴨不僅為稻田清除蟲害和雜草,大大減少使用農藥和除草劑,而且魚和鴨的來回游動攪動土壤,無形中幫助稻田鬆了土,魚鴨的糞便又是水稻上好的有機肥,保養和育肥了地力。該農作系統能夠維持農田平衡,改善農田生態環境,保護農業作物多樣性,更重要是它對現代農業的寶貴啟示。

30076ph018
銅雕:侗族稻田捉魚
30076ph018

侗族民間保留着原始的互助習慣,如春耕、秋收、砍樹、開墾新地時,往往三五成群換工。除此之外,侗寨還有以房族互相幫助的習慣。如族內有人家遇紅白喜事,建房蓋屋,大家齊心協力出工幫助,不取任何報酬,僅由主人提供當天伙食而已。

Author:
Last updated:
2019-08-15

Extended Re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