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

福建土楼

30025ph041
30025ph041

在福建民间,长期流传着美国卫星发现土楼”的故事: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冷战时期,美国中央情报局在卫星照片中发现福建西部有类似核反应堆的东西,引起白宫一阵恐慌。中情局耗费二十多年,用卫星拍下无数图片研究,仍无法了解疑似“核弹发射井”的奥秘。中国实施对外开放后,他们立即派人伪装成游客到福建暗访,终于发现那些“发射井”原来是历史悠久的土楼建筑,才松了口气。这个故事的真实性暂且不说,但至少是符合情理,且流传甚广。

 

2008年,福建土楼正式入选《世界文化遗产名录》,成为中国第36处世界遗产,每年接待大量中外游客。人们惊叹它是“神秘的东方古城堡”,日本建筑学家称它是“天上掉下来的飞碟,地上长出的蘑菇,”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顾问史蒂文斯‧安德烈赞叹它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神话般的山村建筑模式。”

 

福建土楼是将未经烧焙的按一定比例的沙质黏土和黏质沙土拌合,用夹墙板夯筑而成的两层以上的房屋。由于大多为福建客家人所建,是客家文化的象征,故又将其称“客家土楼”。它的形成与历史上中原汉人的几次大迁徙有关。公元四世纪,北方战祸频仍,民众大举南迁,拉开了千百年来中原汉人不断举族南迁的序幕。进入闽南的中原汉人与当地居民相互融合,形成以闽南话特征的福佬民系;进入闽西山区的中原汉人则形成以客家话为特征的客家民系。

 

四千多年前,中原先民已经将夯土板筑技术广泛应用于城垣楼宇的建筑之中。公元四世纪以后,中原地区砖结构建筑逐步取代生土楼建筑,而南迁的汉人将先民的生土楼建筑在闽西南一带发扬光大,并推向极致。

 

福建土楼有多少座?据统计有三万多座,主要分布在闽西南的龙岩市和漳州市。其中龙岩市永定县最多,拥有一万六千多座。现存土楼多数是在明清时代兴建的。最早的一座土楼建于唐代,最晚的建于1962年,此后没有再新建。

 

福建土楼主要有圆形、方形两种。多数土楼墙体厚1.5米左右,十分坚固,历经数百年仍可居住。1918年,闽西南发生一次七级大地震,土楼未受到大的损害。一座建于1693年的土楼在地震中墙体出现一条50厘米的裂缝,后来竟又慢慢自然弥合了。

 

一座土楼可同时住几十人甚至上百人,众多族人又分成许多家庭,大家和睦生活在一起。漫长的土楼聚居生活已形成土楼文化,土楼不仅是客家人的生活家园,更是客家人的精神家园。而今,由于农村的年轻一代追求独立和更加私密的住所,现代住房建筑成本较低等原因,土楼的居住功能正在减退,已不会有人新建土楼。但人们相信,土楼将永远存在。福建省已制定并颁布多种保护土楼的法律法规,其中规定土楼的修缮费用由县以上政府承担。

作者:
上载日期:
2019年08月22日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