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

中国名剎

20208phn007_01
20208phn007_01

在佛教建筑中,起初将佛教建筑称为浮图”,后来渐渐变为专指高塔而言,也有称之为“剎”,因一般均有于佛堂前立“剎”的风俗,故又称寺院为寺剎、佛剎、梵剎、金剎或名剎。实际上佛教寺剎,是指安置佛像、经卷,且供僧众居住以便修行、弘法的场所。由于宗教对于统治者维护社会秩序也极为有利,故佛寺成为仅次于宫殿建筑的重要建筑。

 

中国佛寺的形式可分为石窟寺、塔庙、汉式寺庙、伽蓝七堂制禅院及喇嘛寺。早期中国北方佛教建筑形制因循了古代印度式样,基本特征是砖石结构的宫塔式,宫塔式佛寺是以象征“天宫千佛”的巨型“宫塔”为主体,塔后建佛堂,周围是僧舍的佛教寺院形制。这种形制所体现的佛寺功能旨在强调突出“宫塔”的宗教意义,按此制度构筑的宝塔每层外壁布满佛龛,从一级至三、五、七、九,世人相承,称之为“佛图”或“浮图”,象征“天宫千佛”,故称“宫塔”。佛寺以塔为中心缘起于佛塔所具有的特殊宗教意义,因为佛塔是佛祖释迦牟尼的舍利与遗物及精神象征所在,故拜塔与绕塔念佛诵经是崇佛礼佛的主要形式。

 

由于佛教多元化与世俗化带来了佛教功能的多样化,佛教建筑进行礼佛活动和佛教传布活动,使得单一的印度式楼塔佛寺形制终于被汉式的廊院佛寺形制所取代。廊院式佛寺无论单院式,还是多院式,均以大殿为主体建筑,周围依次建殿、堂、楼、阁等配殿建筑,大大丰富了佛教文化与建筑。

 

佛教建筑中国化以后,虽然在建筑细部仍然保留了许多古印度式样的痕迹与特征,但在整体上已经渗透了中国的传统思想文化和审美观念。以殿为中心的佛寺是一组或多组布局严谨的建筑群,强调寺院的纵轴线,即中轴线明确,沿中轴线设置重重庭院与建筑,大殿居中而立,左右对称布置配殿,佛寺无论大小、规格无论高低,均照此形式建造,即使是比较复杂的多院式佛寺也均以殿为中心或横向扩展,或纵向延伸。以殿为中心的佛寺布局形式由简单而复杂并不断发展完善,既紧凑严谨,又灵活多变,进一步丰富了佛教建筑的艺术表现力。

 

佛教将理想化的崇拜仪式寓于佛寺、佛塔、石窟等建筑艺术之中,同时又借助雕塑、壁画、石刻碑铭、佛画、诗文等多种艺术形式与仪式表达诚挚的宗教感情。佛寺艺术凝聚着先辈们的创造智慧与艺术情怀,反映了他们杰出的建筑技艺与艺术水平,记载了丰富多彩的建筑文化,因之而成为宝贵的文化遗产。

 

作者:
上载日期:
2019年08月12日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