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

书中自有颜如玉?

0502ph026
玉条纹兽耳簋式炉(明)。簋是商周时期的食器,多为青铜或陶制作。这件簋式炉为明代仿三代青铜簋而作。
0502ph026

中国文学是中国古今社会生活的反映,也是中国古今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玉文化是中华文明的基石,而玉文化在中国文化和中国文学中必然有所反映,这是顺理成章的事实。但是,由于中国文学在中国古文化中较晚出现,文学作品的诞生便大大晚于玉文化诞生的年代了。

 

唐宋诗词中,用“玉”字或以玉字组句的,确是屡见不鲜、比比皆是,但以全诗吟玉或与玉密切相关的却不可多见。罕见的以玉为主题的唐诗,有李贺所作《老夫采玉歌》(《全唐诗》卷三百九十一),这首七言古诗描写一老夫在兰溪冒着饥寒和死伤的危险采玉。摘引前半部分:“采玉采玉须水碧,琢作步摇徒好色。老夫饥寒龙为愁,兰溪水气无清白。夜雨冈头食蓁子,杜鹃口血老夫泪。……”。

0502ph027
玉杂佩(西周),由6块玉牌、29颗管状玛瑙、8颗玉珠及绿松石等,用丝线双行连缀而成。
0502ph027

中国人长期在玉文化、玉器的薰陶、培育之下,选用古文献上的名句或从日常生活当中总结出来的与玉相关联的成语颇多,这些成语直接或间接地反映出玉的某些本质特征,有的成语还折射出玉文化的部分内涵和玉工艺的一些技术环节。中国百姓长期使用的有关玉成语有:“玉不琢不成器”、“宁为玉碎不为瓦全”、“金玉满堂”、“金枝玉叶”、“金玉良言”、“抛砖引玉”、“亭亭玉立”、“瑕不掩瑜”,以及“千种玛瑙万种玉”、“黄金有价玉无价”等。这些成语妇孺皆知、通俗易懂。

0502ph028
“通灵宝玉”(贾宝玉项上所挂宝玉,见《红楼梦》第八回)正面图式。
0502ph028

曹雪芹的《红楼梦》,仅完成了前八十回,后四十回传由高鹗续写。该书原名《石头记》,又名《金玉缘》。作者创造了口含通灵宝玉而诞生的贾宝玉这一典型形象,此五彩晶莹的宝玉,是女娲补天遗留在大荒山中青埂山下的那块顽石的幻相,小说劈头交待了宝玉的来由,虽然充满了神秘色彩,但由石到玉,便连篇累牍地出现了与玉、玉文化相联的字眼、语句、诗赋。据专家、学者统计,全书总计用“玉”字约5,700个,贾宝玉的“玉”字全书出现最多,为3,652处,其次为黛玉,全书出现1,323处,人名用玉字全书总计为5,360处。玉文化、玉学中的“美”、“神”、“宝”、“礼”、“德”等五个观念,在《红楼梦》创作中体现得较为充分,并贯串于作品的字里行间。玉文化、玉学的素材在《红楼梦》创作中,在其结构、立意、情节上的运用,已达到出神入化、天衣无缝的艺术境界,这在中国长篇小说中尚不见第二例。

0502ph029
“通灵宝玉”反面图式
0502ph029
作者:
上载日期:
2019年05月08日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