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

与端午节由来有关的四位名人

30059phn001_01
湖北秭归县屈原雕像
30059phn001_01

纪念屈原

屈原(公元前340—前278年),名平,字原,战国时代楚国人。屈原早年获楚怀王信任,担任楚国的三闾大夫。屈原主张联合齐国抗击秦国,举贤用能,改革政治。在屈原的努力下,楚国曾经有过短暂的发展。后来,由于秦国的离间和楚国内部的政治斗争,楚怀王疏远了屈原,屈原的政治抱负无法施展。公元前305年,由于强烈反对楚国与秦国结盟,屈原被逐出都城,开始了流放生涯。公元前278年,秦国攻破楚国,屈原的政治理想彻底破灭,遂于当年五月五日抱石自沉于汨罗江,以死殉国。两千多年来,每到屈原以死明志的五月初五,人们都要包粽子、划龙舟来纪念屈原。

30059ph006
屈原墓前石狮忠心地守护着这位爱国诗人(杨佐桓摄)
30059ph006

纪念介子推

二千六百多年前,中国正处于春秋时代。晋国晋献公时因宫廷内讧,公子重耳避乱出逃,介子推就是跟随重耳出逃的一个随从。在逃难时因缺乏食物,介子推从自己大腿上割下一块肉做成汤,假冒麻雀肉汤给重耳食用。重耳知晓真相后十分感动,许诺日后要重赏介子推,这就是有名的“割股啖君”的典故。

 

十九年后,重耳在秦国协助下,继位成为晋文公。晋文公在赏赐功臣的时候,却偏偏忘记了介子推。介子推并没有邀功请赏,而是默默地带着母亲隐居于山西介休的绵山,远离了喧嚣的政坛。

 

公元前636年,晋文公得知介子推隐居山林,遂亲自前往寻找。在寻找不果的情况下,命人放火焚山,企图使介子推下山。遗憾的是,介子推宁抱着一棵柳树烧死在山上,也没有出山,表现了一种鄙弃功名利禄的气节。为了纪念介子推,后人设立了寒食节、清明节、端午节来祭祀,其中以寒食节的传说最为普遍。端午节纪念介子推的传说,最早见于东汉蔡邕所著的《操琴》一书。

30059ph007
山西绵山介子推墓(介公墓)位于绵山介公祠之上一圆形山丘
30059ph007

纪念伍子胥

中国春秋末期最后一次大战,就是吴越两国的相互征战,历时几十年,最后以越国消灭吴国作为结局。总结吴国失败的教训,在诸多因子中,吴王夫差听信谗言,杀害忠臣伍子胥应该是重要的原因之一。

 

伍子胥(公元前559—前484年),名员,字子胥,楚国人。其父伍奢与其兄伍尚均因被诬陷而遭楚王杀害,伍子胥只身逃亡,在宋国和郑国两次历险后,投奔吴国。在吴国,伍子胥先后辅佐了僚、阖闾、夫差三代君主,尤其是在吴楚战争、吴越战争中发挥了杰出的军事才能,取得胜利。吴王夫差在战胜越国后,不听伍子胥“连齐灭越”的建议,执意放越王勾践回国,为日后越国灭吴埋下了隐患。随后,吴王夫差又听信谗言,怀疑伍子胥有谋反之心,便命人送了一把宝剑给他,让他自尽。伍子胥死后九年,吴国被越国所灭。伍子胥死后,尸体被夫差抛于钱塘江中,此事早于屈原自沉,所以民间亦有传说,端午节是为了纪念爱国忠臣伍子胥。

30059ph004
伍子胥像
30059ph004

纪念曹娥

曹娥(公元130—143年)是东汉时期著名的孝女,浙江上虞人。曹娥十四岁时,其父在舜江上落水身亡,为了寻找慈父,曹娥沿江哭叫七天,悲痛无比以致双目流血。第八天为寻父自投入江,又过五日,已经溺亡的曹娥竟然背负着父亲的尸体浮出水面,令天下为之感动。为了纪念曹娥的孝心,人们将舜江改名为曹娥江,一直沿用至今。曹娥江是钱塘江最大的支流,汇流处建有著名的曹娥江大闸。

 

公元151年,上虞县令度尚为孝女曹娥建庙造墓并立碑,是为著名的曹娥庙和曹娥碑。曹娥庙又称为孝女庙、灵孝庙,现为浙江省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当时所立曹娥碑由蔡文姬的父亲蔡邕书写,已经损毁,现在看到的曹娥碑是宋代重新竖立的,碑文由王安石的女婿蔡卞临摹,有很高的书法艺术价值。

 

每年五月,曹娥庙都要举行盛大的庙会,纪念这位千古孝女。现代的庙会是农历五月十五,端午祭祀曹娥的传说《会稽典录》一书中有记载。

作者:
上载日期:
2019年04月24日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