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

神仙楼是佛祖菩萨之道场

30056ph051
雪后颐和园佛香阁景色
30056ph051

中国古代的宗教,主要有道教与佛教两大类。道教发源于本土,佛教来源于印度。道佛两教在传播发展中,建设了无数道观佛寺,其中不乏构思巧妙,设计精美的作品。作为中华悠久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宗教及其建筑历经沧桑而风华不减,令人肃然起敬。

30056ph048
颐和园佛香阁(赵伟摄)
30056ph048

北京颐和园佛香阁

原本计划造一座塔,结果却建成了一座楼阁,这就是北京颐和园万寿山上的佛香阁。据史料记载,清代乾隆年间,在万寿山山腰开工建造一座九级佛塔,其形制仿造杭州的六和塔。塔身建造到第八层的时候,皇帝突然下令停工,将塔身拆除,在原地建造了这座佛香阁。至于改建的原因,史料中没有记载。

 

乾隆时代的佛香阁在英法联军入侵时被毁,现存的建筑是光绪年间依原样复建的。佛香阁建造在20米高的台基上,由8根铁梨木大柱支撑,直贯楼顶,谓之曰通天柱。整座楼阁三层八面四重檐,黄色琉璃瓦屋顶,朱漆楹柱,尽显皇家的尊贵气派。

30056ph049
远眺颐和园佛香阁
30056ph049

作为颐和园的核心建筑,以佛香阁为中心,两翼布局了对称的众多建筑,形成了众星拱月的气势,可见设计者的匠心独具。佛香阁坐山拥水,视野开阔,湖光山色一览无余,春花秋月各领风骚。

30056ph050
以佛香阁为中心的前山的建筑群
30056ph050

北京颐和园文昌阁

文昌帝君是道教供奉的神仙,同时具有浓厚的儒家色彩。相传这位神仙多次转世,为民造福,主掌功名利禄,同时负责人间的学习和考试。清代的许多学校里都要供奉文昌帝君,每年农历二月初三,是文昌帝君生日,皇帝都要派员祝贺。由此可见,在皇家园林颐和园里供奉文昌帝君,自然是情理之中的了。

30056ph053
颐和园文昌阁(小兵摄)
30056ph053

颐和园的文昌阁是一座城关式的建筑,位于东堤北端,曾经是进入颐和园的一道关门。两层楼阁建筑在城关基座上,黄色琉璃瓦屋面配以绿色琉璃剪边,既庄重肃穆,又不失灵动。

 

文昌阁始建于清代乾隆十五年(1750年),英法联军入侵时被毁,光绪年间重建,将原来的三层改为两层。文昌阁除了供奉文昌帝君之外,还开辟了文物陈列馆,从周代直至晚清年间的精品文物数以千计,令人叹为观止。同时还展出部分清代宫廷用品,可以让人们了解皇家生活的一个侧面。

30056ph052
颐和园文昌阁
30056ph052
30056ph054
颐和园文昌阁的侧面
30056ph054

河北承德普宁寺大乘之阁

二百六十多年前,正值乾隆盛世。为了纪念平定蒙古准噶尔部落的叛乱,在皇家的夏宫承德,建设了普宁寺,其中最具特色的就是大乘之阁。大乘之阁位于普宁寺的后部,是整座寺庙的主体建筑物。大乘之阁为木结构楼阁,由24根木柱支撑,卯榫连结,斗拱飞檐。从前面看是6层,从后面看是4层,从两侧看是5层,内部实际为3层。第5层楼面的四角上和第6层楼面的中央,各有一个鎏金宝顶,5个宝顶构成了立体的曼陀罗造型,是典型的藏传佛教标志。

30056ph055
河北承德大乘之阁
30056ph055

大乘之阁的二层、三层均为中空回廊式布局,形成的空井中,供奉着木雕的千手千眼菩萨。木雕菩萨由多种木材拼接雕刻而成,总高27米多,重达110吨,为世界之最。所谓的千手千眼观音,实际上只有42只手,除了胸前合十的两只手外,其余的40只手上各有法器并有一只眼睛。按照佛法“二十五有”之说,25倍以40,便是千眼千手了。另外,木雕菩萨的头部有三只眼睛,相传可以洞察过去、现在和未来。

30056ph056
承德避暑山庄外八庙普宁寺大乘之阁(平子摄)
30056ph056
作者:
上载日期:
2018年12月21日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