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

何解唐太宗容许下属“以下犯上”?

mainsite_5000_0108_5_header_v1
mainsite_5000_0108_5_header_v1

唐太宗是位英明的皇帝,开明的君主。他认识到非贤不理用非其材,必难致治,必须广任贤良,才能实现治世的道理。他还认识到必须广泛听取各种意见,不偏听偏信,才能成为一个明君。因此他十分愿意听取臣下的意见,并以勇于纳谏而闻名于世。

0108ph017
唐太宗昭陵出土的彩陶唐代武士俑
0108ph017

《资治通鉴》记载,唐太宗曾经问魏征:人主何为而明?何为而暗?魏征回答说:兼听则明,偏信则暗。即多方听取意见才能辨明是非得失,若只听一方的意见,则容易愚昧不明。魏征并且举秦二世偏信赵高、隋炀帝偏信虞世基,终至危亡的例子,指出君主只要兼听纳谏,则不会被臣下蒙蔽,下情亦得以上达。唐太宗听后深以为然,时时注意听取臣下的意见。

 

在贞观四年(公元630年),唐太宗要修复洛阳干元殿。给事中张玄素上书谏言,要求停止这项劳民伤财的工程,认为在社会凋残之后,劳役疮痍之人,耗费亿万钱财,有甚于隋炀帝。太宗问他,你说我不如隋炀帝?那么和夏桀和商纣王相比呢?张玄素回答说,如果不停止,最后同归于乱,和桀、纣也是一样。唐太宗听后终于接受了他的意见,暂时停止了这项工程。唐太宗认为张玄素能以卑谏尊,坚持自己的意见,很不容易,因此赐予绢二百匹,以示奖励。事后,魏征也称赞张玄素:张公遂有回天之力。

bulb

疮痍

形容灾祸或战乱后民生凋敝。

0108ph018
唐代彩绘文臣俑
0108ph018

唐太宗除了重用自己做秦王时的旧僚属房玄龄、杜如晦,还引用原来太子建成的幕僚魏征、王珪和韦挺等人。有一次,唐太宗要求大臣对朝政得失提出意见。中郎将常何提交了一份有二十多条意见的条陈表,太宗看了很欣赏,但他想到常何作为一个武将是写不出这些意见的,便问是谁替他起草的,当他从常何口中得知是马周代写的,便立即召见这位二十九岁的青年。在等待马周前来的期间,唐太宗更四次派人催促,显示出他求贤若渴。常何也因为知人而受到赐绢三百匹的奖励。但是唐太宗并没有让马周一步登天,而是先让他直门下省,后来又让他担任监察御史、中书舍人,十五年后才任命他为宰相。就这样,一批有才能、出生于普通家庭的士人及低下级官吏,被提拔到各级政府部门担任要职。

 

0108ph020
司空梁国公房玄龄画像
0108ph020

知人善任也是唐太宗用人的原则。魏征、王珪原本是太子李建成的属官,魏征更曾经劝建成及早除掉李世民,但太宗认为这是忠于所事,不仅没有报复,并且随着对魏征等人了解的加深,不断地加以重用,并于贞观三年提升他做宰相。唐太宗的旧臣对此很不满意,他回答说:朕以天下为家,不能利于一物。惟有才行是任,岂以新旧为差。拒绝了旧部下担任高官的要求,只根据他们的才学与德行,分别授予不同的官职。

0108ph019
司空太子太师郑国公魏征画像
0108ph019
作者:
上载日期:
2021年07月28日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