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ic

元代的漢化及蒙古化

聲音導航:

 

202105phn042_01
十三世紀,元朝南京秦淮河一帶街景繪畫(圖片提供:文化傳播/FOTOE)
202105phn042_01

文化的涵化

中國文化在學術、思想的層面是以儒學為主幹,與它相關及受影響的方面非常廣泛,而受儒學教化的現象在自覺或不自覺中都會表現出來,尤其在社會關係和生活中最為明顯。元代的蒙古政權有民族本身的草原文化,以及比較接近的西域文化,存在着多元民族和文化,不可避免地發生接觸而產生相互間的影響,呈現出多彩混雜的面貌。文化的涵化是因文化接觸,產生吸收、採借另種文化的不等部分,或全部的過程,如北方民族只要接受了漢文化,就是一種「漢化」,但若是因之放棄原有的文化並全面接受漢文化,而且產生身份的認同,這也是一種「漢化」,但這種漢化程度已經是「同化」了。如耶律楚材,他是契丹族但已全面漢化,也認同自己是中國族人,這就是已經同化了,契丹對他而言只是族群的符號而已。

 

簡略地說漢化有深有淺,它是個不斷進行的過程,也會是個最後的結果,反過來說蒙古化的情況也是如此。元朝的中國統治以及和漢文化的接觸較短,文化差距及帝國性質的影響較重,征服者的心態及西域文化的關係等,都造成蒙古人幾乎都罕見同化式的漢化,而漢族文化根深蒂固,更少有因蒙古的主宰統治而同化於蒙古。我們就以一般的文化關係來大略看看。

 

語文方面

不同語文間需要翻譯者,元代稱為「通事」,是當時最時髦的專業人員,蒙古與漢人之間有大量的語文翻譯需求。漢人由自主的研習,充當侍衞,到官方的蒙古字學校等,都成為熱門的方式。現實的目的是得以親近蒙古權貴,既是職業,也是種具有發展的機會,漢人由這條路成為中、高級官員,所在不少。由於翻譯的市場龐大,各階層都有學習蒙古語文的熱潮,蒙、漢對譯的工具書也出現在市面上。蒙古語還頗多應用於民間戲曲的漢語文之中,例如到今天還用的「胡同」,就是滲透到漢語裏最著名的例子。在漢文官府公文、書冊裏也用了不少蒙古語法的文體,這些都是漢族受到蒙古化的影響而來。

 

語文方面,元代各北方族群既然受儒學教育,漢語文兼通是基礎,不過只在於水準的高低、精粗而已,也同時可看出漢化的深淺如何。有些是家世和通婚的關係,使蒙、漢族人雙方都有語文的學習。

202105phn043_01
元代以蒙文、漢文、回鶻文寫成的天干地支圖表,敦煌研究院藏品(圖片提供:唐國增/FOTOE)
202105phn043_01

姓名方面

漢人採用蒙古名的情形還算不少,有的是受賜給而來;其次是為混取官職而冒充改名;其三就是趨炎附勢於統治族群,以為「高貴」;另外,有蒙古因素或較蒙古化的家庭、子女、孫等後輩就出現被取用蒙古名的情形。賜名是種褒獎、信任、籠絡的手段,在以前漢族朝代也出現過,有時還賜給皇室的國姓。元代不賜姓但賜名,如征服南宋有功的張宏範,受賜名「拔都」(勇士、英雄),但他並不改本姓名,而且通常也不用蒙古名的。有些漢人改名就連姓也丟棄不用,如賀惟一就改用太平為名,還有用漢姓而只改名為蒙古名,成為蒙漢合璧的雙語姓名,如劉英改為劉忙古歹,大體就這四種姓名蒙古化的情形。

 

蒙古等北族若改用漢姓名、取字號的,就是因為漢文化的影響,以表示文雅,或者認為有意義,和漢人改用蒙古名的情形不同。有完全採用漢姓名的如著名畫家張彥輔,他的蒙古名卻不清楚。有採取漢文字、號,但仍保持了蒙古名,如習漢學的泰不華,他取字兼善,號為白野。另外有許多受漢人民間取乳名的影響,採用各種的通俗名,如和佛教有關的觀音奴、菩薩哥,來自於動物的驢、騾,數目字的十三、五十等。從用姓名、字、號到通俗小名都顯現出所受漢化的水平。

 

禮俗方面

禮俗中漢人蒙古化最顯著的是收繼婚,這在先秦時曾經有過的婚俗,指父死,子輩可以收娶生母之外的母輩婦女;兄死,弟輩可繼娶寡嫂。這種在漢文化中被看作亂倫的婚俗,於秦漢以後就遭廢止,但在北族的文化裏仍普遍流行,是種傳統的婚俗。元代有些較貧困或未受教育的漢人家庭中受到影響而採用收繼婚,在漢人社會中其實並不普遍。朝廷也採取各依本俗的政策,禁止漢人行此婚俗,也不斷表揚守寡貞潔的行為,就連蒙古婦女反受到漢文化影響,有不依蒙古傳統而抗拒收繼婚俗的情形。另外,關於婦女改嫁、寡婦再嫁,在宋、元社會中還是相當普遍,一般並沒有受到排斥。

202105phn044_01
在赤峰市元寶山區沙子山元墓出土的元代墓主人對坐圖,內蒙古赤峰博物館藏品(圖片提供:劉朔/FOTOE)
202105phn044_01

喪葬方面,蒙古傳統極簡樸,通常不經營墓地、立碑造墳等,尤其帝王葬於草原之中,不能得知墓地。漢人在葬俗方面不受蒙古化,仍用傳統舊俗,而部分蒙古貴族、官僚倒相當受漢化影響,營造墳墓,立碑作銘,丁憂守喪,寫紀念哀悼詩文等,完全如同漢人禮俗。

 

服裝、髮式、飲食等生活上的文化影響相當繁雜。服飾在朝廷按禮儀制度規定,有蒙、漢並行的兩套樣式官服外,一般依族群、個人選擇而定,如蒙古髮飾是禿頂、垂辮、耳環,婦女髮頂各式「姑姑冠」;冬天氈帽、夏天笠帽、窄袖短衣等。漢人男性有學蒙古式樣,但大多仍是漢家髮服。飲食也各從習俗,不能定論。總之,在禮俗生活上是蒙漢文化的大融匯,文化相互影響,彼此學樣,而各從所便,造成文化涵化過程中生活多采多姿的景象。

202105phn045_01
在赤峰市元寶山區沙子山元墓出土的元代禮樂儀仗圖,內蒙古赤峰博物館藏品(圖片提供:劉朔/FOTOE)
202105phn045_01
Author:
Last updated:
2024-01-08

Extended Re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