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ic

聲音導航:

 

202105phn036_01
孔子聖跡圖(圖片提供:黃金國/FOTOE)
202105phn036_01

中國文化的漢學

元代是中國多元民族、多元文化很典型的時代。概括地說可分為北族與漢族兩大類別,元代區別的蒙古、色目人,以及被列入「漢人」中部分非漢族如契丹、女真族等,這些都屬北族;南人是指南宋的漢族。北族的歷史文化傳統不同於漢族,造成雙方多有扞格不入的情形,但文化接觸隨時空環境的影響,就產生文化的涵化。北族接受、研習中國文化日漸增廣加深,從漢學的角度來看,是值得了解並注意的。

 

漢學是中國文化中精緻高深的部分,古代或稱為華夏、中華、中國之學,因為是由漢族為主體創造、建構出來,並始終維持這種學術傳統,故而晚近以來國際間就通稱為漢學或華學。漢學包括古代所說的經、史、子、集四部之學,按這樣的分類其實就囊括了中國全部的學術,代表知識和智慧的總體,儒學自然在其中。

 

蒙古帝王與貴族

蒙古族統治中國時期,各朝帝王大汗們到底是否有學漢學呢?這個有趣的問題能考察的資料卻很少,大體的方向是元代中期以後的帝王較有漢學的表現。從成吉思汗開始到仁宗之前的七位大汗,都是透過翻譯來接觸和學習漢學,他們可能懂些漢語,若用漢文讀、寫恐怕是頗有問題,但經翻譯解說,他們對漢學的內涵是有所理解,並不完全陌生;其他皇子、宗室們受的漢學教育也多如此。仁宗漢學有相當水準,他讀《資治通鑑》而且下令翻譯成蒙文用來教讀,又對詩、書法有欣賞鑑識的能力。以後的英宗、泰定帝、文宗、順帝都類似,他們還題字、詩句以賞賜大臣。文宗喜好書籍、書畫藝術,常在「奎章閣」和儒臣們談書論藝;順帝更要求皇子讀《孝經》、《四書》、練習書法。這兩位帝王很像漢族的皇帝了。

202105phn037_01
宋代《資治通鑑》手稿影印本,中國國家博物館藏品(圖片提供:聶鳴/FOTOE)
202105phn037_01

其他蒙古人的漢學

除帝王、宗室外,其他蒙古人習漢學的家世有貴族、官宦、平民不等。他們最多數是屬於漢學的研習者之類,如透過學校教育、家庭教育等。其次是倡行漢學者,如辦理或協助儒學教育,倡導、鼓吹、實行儒學的理念。另外是在漢學的不同領域中有所表現者,如經史、文學、藝術等。若以忽必烈時代為初期,其後到順帝之前為中期,順帝時代為後期來舉例。初期如堅童,他少年跟隨金末狀元王鶚遊學,後來入國子學受學於許衡,故得以列入《宋元學案補遺》的〈魯齋學案〉中,成為理學的儒士身份。中期如阿魯威,他身為官僚,擔任過翰林學士,是以散曲著名的漢學之士。晚期如泰不華,他精於理學、文字學,參與修《宋史》,詩與書法造詣都很高。其他可以具體看到的漢學關係,至少能有近三百人之多。考慮到還有許多學校生員,應考的人士,鄉里、家庭的教學等方面,這個數目應和實際相差甚遠。同樣地,其他北族的漢學情形也是如此。

202105phn038_01
許衡像(圖片提供:寶蓋頭/FOTOE)
202105phn038_01

西域人的漢學

西域人在元代列入色目族群中,色目包括了党項西夏(唐兀)人,但很難說他們是地理上的西域人。大體以地理概念而來總括,新疆及其以西的中西亞、歐洲、俄羅斯等,籠統可稱之為西域人。在元代大蒙古帝國的西域人往來中國頻繁,居留於中國並任職文、武官員的不在少數,他們接受中國文化者也大有人在。忽必烈時號稱「廉孟子」的廉希憲就是畏兀兒人;家族來自南俄的康里人不忽木,和蒙古人堅童同為許衡的國子生,受理學的教育。著名的文學家馬祖常,是汪古部的基督教世家。來自阿拉伯的瞻思,父子都受儒學教養,他是精通《易》學的儒者。西夏的唐兀人買住,重視學校教育,講究理學道統,又是善作詩的文學家。在文學、藝術方面西域人表現相當可觀,像薩都刺、丁鶴年、貫雲石、余闕、高克恭、趙世延等等。西域人中可以具體知道的漢學者至少有五百多人。

202105phn039_01
《雁門集》,元代薩都刺著,清乾隆五十年(1785年)刻本,中國國家博物館藏品(圖片提供:海峰/FOTOE)
202105phn039_01
202105phn040_01
北京元大都城垣遺址公園內的西域人物雕像(圖片提供:劉朔/FOTOE)
202105phn040_01

契丹、女真人的漢學

契丹族建立的遼朝,女真族建立的金朝,他們在遼、金時期已有多數的帝王、后妃和貴族、官僚們接受了中國文化,也有些致力於推廣儒學的實踐,和本身的漢學教養。到了元代,他們和漢族一樣納入於蒙古帝國之中。像耶律楚材,他是已漢化的遼朝皇族後裔,在元代他的家族後人仍有些致力於倡導儒學,如耶律有尚為許衡弟子,主持國子學,是少見的契丹理學家。后族後裔的石抹繼祖,通經學又旁博天文、地理等。蕭摶是詩、書、畫並長的文學及藝術儒士。至於女真族的漢學較契丹族多些,如紇石烈希元精通經學,夾谷之奇為理學家,孛朮魯翀長於禮制,參與修史,又為國子學名師。李直夫、周卿、劉廷信都是元曲名家。

 

總體來看,元代北族的漢學專長以文學、藝術表現為多,應該是較貼近生活,涵養性情,抒發感情之故,而更多的是推廣、倡導方面,以及一般研習者。至於漢學者的家世要以貴族、官僚居多,他們較有經濟條件和政治、社會關係的有利環境。許多漢學的北族人士和漢族的士大夫相處毫無隔閡,形成了多族群的儒士文化圈。

202105phn041_01
耶律楚材雕像(圖片提供:楊興斌/FOTOE)
202105phn041_01
Author:
Last updated:
2024-01-08

Extended Re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