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向世界的中國傳統燈會

一年一度的燈會,堪稱元宵節最值得期待的活動之一。全國不少地方都會舉行大型燈飾展覽,並常常附帶有一些民俗活動,極具傳統和地方特色。

若要數全國最著名的彩燈會,就不得不提江蘇南京的「秦淮燈會」。「秦淮燈會」已有1,700多年歷史,是當地人過年必去的盛會,素有「秦淮燈彩甲天下」、「天下第一燈會」的美譽,還被列入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近年「秦淮燈會」更走出國門,「點亮」米蘭世博會、倫敦泰晤士河岸,其現代設計與文化遺產碰撞出火花,備受歡迎。

而「自貢燈會」近年也成為中國新聞熱點之一,其充滿奇幻色彩的花燈刷新了網友們對於中國傳統彩燈的認知。作為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的自貢燈會也有近千年歷史,是四川自貢的城市名片,匠人們將傳統工藝與現代技術融合,更添魅力。自貢燈會近年也走出國門,在美國、德國、日本、加拿大等60多個國家和地區展出。

denghui1
春節期間,秦淮河畔各形各色的彩燈洋溢着出濃郁的年味。(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denghui1

 

秦淮燈會

六朝古都,十里秦淮,早在南朝時期(公元420年-589年),作為當時都城的南京已有舉辦元宵燈會的習俗,規模冠絕一時。到了明朝,南京「秦淮燈彩甲天下」的美名更逐漸傳開。如今的秦淮燈會集燈展、燈會、燈市於一體,是中國持續時間最長、參與人數最多、規模最大的民俗燈會。秦淮燈會、秦淮燈彩均被列入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成為南京的城市名片。

denghui2
2021年的秦淮燈會於2月揭幕,考慮到疫情因素,特別加推網絡「雲上觀燈」活動,觀眾在網上也可以欣賞到部分花燈實景。(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denghui2

 

秦淮燈彩有大有小,有動有靜,大的高達數十米,小的可以放在手心把玩,除了荷花燈等靜態燈,也有利用空氣對流令燈罩旋轉的走馬燈。

美麗的燈彩,離不開手藝人的代代相傳。一盞傳統的紙紮荷花燈,小型的要做30個花瓣,大型的要做7層56個花瓣,有多達62道工序,包括給花瓣紙染色、用銅絲繞圈製作「脈絡」等等,一盞小小的花燈可能要幾天才能做成。

denghui3
秦淮燈會中大成殿內的儒文化燈組(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denghui3

 

年逾七旬的「秦淮燈彩」非遺傳承人曹真榮,來自傳承三代的彩燈世家。他紮燈數十年,在當地有「燈癡」的名號,每年僅僅是在燈上用鐵絲勒出花紋的工序就要做幾十萬次。他甚至感歎道:「紮花燈50多年,手上已經沒有指紋了。」

另一位「秦淮燈會」非遺傳承人顧業亮,從8歲開始做彩燈,至今已有約50年,他一直堅持一個目標:要讓時代走進來,讓傳統走出去。顧業亮將花燈帶到了40多個國家和地區,包括在2015年的意大利米蘭世博會「南京周」、2016年的英國倫敦設計節「南京周」、2017年的美國紐約「南京周」上,都有秦淮花燈的身影。

denghui4
秦淮燈會吸引不少遊客與市民到場參觀。(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denghui4

 

自貢燈會

會「眨眼」的生命之樹、巨大「喬木」中時隱時現的「恐龍」、「星河」流動的宇宙……這些奇妙的自然現象竟然都被做成了彩燈,並出現在自貢燈會上。

自貢燈會源於唐宋年間,彩燈款式豐富,場面宏大,具有獨特的民俗文化。進入現代社會,自貢彩燈更加五花八門,恐龍、宇宙、科幻故事都可以做成彩燈,更應用了大量「聲、光、電」技術,可以說是顛覆了人們對於傳統燈彩的認知。

denghui5
2020年12月深圳錦繡中華自貢燈會嘉年華,各類彩燈璀璨迷人。(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denghui5

 

作為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自貢燈會已成為四川自貢的名片,在中國超過500個城市亮相,更去到全球60多個國家和地區,深受歡迎,累計觀燈人數超過4億人次。1990年代,新加坡前總理李光耀在觀賞自貢燈會後,盛讚這是「美不勝收,名不虛傳」。

2011年美國硅谷的感恩節燈會,在德國漢堡舉辦的2017年G20峰會,在美國紐約連續多年舉行的北美最大規模彩燈會「天下華燈(Hello Panda Festival)」,2018年日本埼玉縣西武游樂園的「冰雪世界」彩燈秀等,都能看到自貢彩燈的身影。

denghui6
自貢燈會在2017年德國漢堡舉行的「感知中國・環球燈會——中華彩燈漢堡行」活動中展出。(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denghui6
denghui7
自貢燈會連續多年走進北美最大彩燈會「天下華燈(Hello Panda Festival)」。(圖片來源:shutterstock)
denghui7

 

自貢燈會已成為自貢市的重要產業之一,當地有近千家製燈企業,旺季時製燈工人超過7萬。2016年,自貢17家知名彩燈企業聯合成立自貢燈彩集團,擁有18項專利、300多項彩燈著作權,還與四川輕化工大學聯合創建了「彩燈學院」,為彩燈產業輸出專業人才。近年來當地舉辦的「中華彩燈大世界」也成為吸引各地遊客的知名旅遊項目。

 

(文章來源:當代中國,特別鳴謝。原文有刪改。)

Last updated:
2021-05-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