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ic

20106ph006
西夏光定四年西夏文泥金寫經御製發願文
20106ph006

西夏不僅是一個多民族王朝,也是一個多種宗教流行的國度。黨項人原本崇拜自然,信仰鬼神,故巫術流行。建國前後,統治者大力提倡佛教而成為西夏最主要的宗教。同時也有道教流傳,形成以佛教為主,與道教、原始宗教並存的局面。

 

西夏統治者接受佛教並推動發展。他們利用政治、經濟條件,大力提倡佛教,企圖借助佛門保佑皇權。西夏統治者把「佛」當作精神統治的重要支柱之一。於是在黨項族中,乃至於在西夏全境,佛教更加迅速傳播和發展。在中古時期,地處西北的西夏佛教隆盛,剎寺林立,僧人眾多,經書無數,法事不斷,在佛教發展上有很多新創舉。西夏佛教在中國佛教史上佔有重要地位,而用西夏文翻譯佛經是西夏佛教的一大特點。西夏雖偏安一隅,財力有限,但花在發展佛教方面的人力和物力令人驚嘆。通過近代出土的西夏文獻不僅了解到西夏皇帝和皇太后撰寫發願文的數量在歷代是最多,同時一些發願文還記錄了西夏鋪張的佛事活動,例如有些皇室舉辦的法會場面很大,恭請高僧作法事,時間長達七個晝夜,散施佛經多至二十多萬卷,可見當時西夏佛教信仰之盛。

20106ph027
中國國家圖書館藏《西夏譯經圖》
20106ph027

西夏最早用少數民族文字刻印佛經,並保存有世界上最早的活字版佛經,在賀蘭山中有仿山西五台山寺的西夏五台山寺。西夏還保存着類型多樣、風格各異的佛塔。西夏在敦煌莫高窟和安西榆林窟中有八十多個西夏洞窟,在西夏壁畫中有中國最早的玄奘取經圖,有保存至今最早的佛教連環畫出圖本西夏文《妙法蓮華經觀世音菩薩普門品》,黑水城遺址(今屬內蒙古額濟納旗)出土的大批佛教繪畫都是繪畫中的珍品。這些有時代特色和民族風格的西夏佛教內容逐漸為世人所重。

 

西夏黨項族與藏族(早期稱吐蕃)的族源較近,語言同系,地域銜接,山水相連。經過長期交往、遷徙,相互自然地有着密切的經濟、文化交流。早在吐蕃王朝時期,黨項族就和吐蕃有政治、經濟和宗教往來。西夏在發展佛教時,除主要吸收中原佛教外,對吐蕃佛教也兼收並蓄,形成佛教的多源情況。西夏時期兩族的關係在新形勢下有了新發展。一方面西夏王朝與吐蕃政權隨着宋、夏、吐蕃三角關係的變化而時戰時和,另一方面在西夏境內蕃族(黨項族)和吐蕃的交往也隨着文化的交融,特別是藏傳佛教的流傳而日益加深。藏傳佛教在西夏的發展大抵以河西走廊為重點,瓜州、沙州、甘州、涼州等地是受吐蕃佛教薰陶較深的地區,並逐漸向西夏腹地(今寧夏一帶)延伸。西夏中期以後更加迅速從藏傳佛教吸收了豐富的營養。

20106ph028
拜寺口雙塔天宮發現的西夏《上樂金剛圖》
20106ph028

宋天聖八年十二月(1031年),德明派使臣去宋朝第一次向宋求賜佛經。宋、夏議和後,宋朝第二次賜佛經給西夏。顯然,這種友好的宗教往來,也帶有濃厚的政治色彩。宋至和二年(1055年),承天寺建成,宋朝第三次賜給夏國大藏經。不久,宋嘉祐二年十二月(1058年)西夏又得到宋朝賜予的第四部大藏經。西夏毅宗親政後的第二年,即西夏奲都六年(1062年)西夏第五次向宋朝贖經。此次宋朝頒賜大藏經印造時間較長,自嘉祐七年下詔,嘉祐十一年給付。與此同時,西夏也向遼國進貢回鶻僧、金佛、《梵覺經》。最後一次贖大藏經的活動是在惠宗初期,宋熙寧五年(1072年),西夏派遣使臣進馬贖大藏經。這六次贖經都在西夏前期,頻繁的求取佛經,應與當時大規模將佛經譯為西夏文有直接關係。

20106ph026
西夏文刻本《悲華經》卷首譯經、校經題款
20106ph026

以黨項族為主體的西夏王朝,其佛教發展最富影響的是用西夏文翻譯佛經。向黨項族推行佛教,必須要以黨項人能聽得懂、看得懂的語言、文字宣傳教義。因此,以西夏文翻譯佛經,在西夏建國前後已經列入西夏統治者的議事日程。西夏前四朝的53年,共譯經362帙、812部、3,579卷。其後雖然有所增譯,但大都屬於補充性的譯經和翻譯藏傳佛教的經典。

20106ph025
漢文佛經《華嚴禪儀》中有關西夏帝師的記載
20106ph025
Author:
Last updated:
2020-08-21

Extended Re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