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ic

30049ph010
西安鼓樂表演吹塤的藝人
30049ph010

西安鼓樂仍然保存着唐、宋、元、明、清五個朝代各類體裁的曲牌千餘首,其中有唐代教坊音樂的曲名曲牌,宋、元諸宮調、唱賺、南北曲中的曲名曲牌,以及元、明、清諸代詞曲牌名、戲曲曲牌等,如行樂《番調》、坐樂《群英宴》、《杜甫觀花》、雙雲鑼《尺調引令》、花鼓段《霸王鞭》等;韻曲中有見於唐宋大曲中的曲牌《小梁州》、《遊聲》、《後庭花》等,有見於唐宋雜曲中的曲牌《料峭》、《十八拍》、《南浦春》、《文王登殿》、《黃覺寺》等;還有一些未見於中國古代音樂文獻記載的曲名曲牌,如《入梨園》、《洞裏天》、《封侯印》、《出使車》、《壁上劍》等,這些曲牌不僅體現了中國音樂的發展軌跡,還豐富和完善了中國古代寶庫。

 

曲牌體,也稱聯曲體或者是曲牌連綴體,一齣戲由很多套曲牌構成,一整本的戲會被分成若干個折,曲牌作為最基本的結構單位,按照嚴格的聯套原則和固定的曲式結構,將多支不同類別的曲牌連成一套,組成一齣戲或者一折戲的音樂。西安鼓樂的坐樂《八拍全套》、《法鼓段全集》、《別子‧湛全集》等套曲,都屬於多首曲牌與鼓劄子聯套的大型套曲,包含了唐朝至清朝各個朝代的曲牌名。

 

樂曲結構

西安鼓樂的樂曲結構與唐大曲很相近。坐樂全套是西安鼓樂演奏形式的主體,由除行樂歌章以外的各種坐樂體裁的樂曲,按照一定程式連接、組合而形成。耍曲是西安鼓樂中的一種曲式結構。耍曲一詞出現於北宋。宋朝耐得翁在《都城紀勝》中寫到:「嘌唱,謂上鼓面唱令曲小詞,驅駕虛聲,縱弄宮調,與叫果子、唱耍曲兒本為一體。本只街市,今宅院往往有之。」如今在西安鼓樂中存在的耍曲是器樂曲,雖然它所表現出來的形態跟北宋時期的聲樂曲不一樣,但是最基本的性質卻沒有改變。這些小曲的篇幅雖短,速度大多緩慢或適中,卻很歡快、自由,流行於民間,來源於道派樂社。

 

鼓段曲也稱鼓段,是西安鼓樂中單曲體裁的重要代表。它是一種格式固定、結構嚴謹、篇幅不長、形式獨特的小型單曲,在坐樂全套中用於「匣」的部分,演奏時曲鼓同奏,曲隨鼓走,鼓不隨曲,鼓的地位較為重要,因此被稱為鼓段曲。在樣式齊整的民間章套結構中,有專門設立的「開場鼓」、「擂鼓」、「千鼓」,這些鼓段只使用敲擊樂器,沒有任何旋律樂器,鼓聲陣陣,或歡慶喜悅,或慷慨激昂,令人盪氣迴腸。在一千多年歷史進程中,經過歷代民間藝人不斷努力,西安鼓樂的鼓段曲兼收並蓄、積累完善,創作出唐宋元明清各個朝代多種傳統音樂體裁形式的曲目,代表曲目有《八拍》、《十拍》、《浪淘沙》、《水龍吟》、《望江南》等。

30049ph011
夜宴鼓
30049ph011
Author:
Last updated:
2020-08-21

Extended Re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