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ic

0303phn001_01
《孫子兵法》是中國著名兵書(圖片提供:視覺中國)
0303phn001_01

準確預測謀形造勢

孫子開篇言「計」,以「廟算」來提出戰前對敵我雙方進行全面計算和準確預測的問題。他指出作戰之前就預計不能取勝,是因為籌劃不周,取勝條件少。籌劃周密、條件充分的就能取勝;籌劃疏漏、條件不足的就會失敗。由此可知,「廟算」是關係戰爭勝負的大事,是謀劃戰爭的前提和基礎。孫子的「廟算」立足於「慎戰」。慎戰的動機在於戰爭要安國、保民、立主。因此對待戰爭要非危不戰、非利不動。一旦發生戰爭,就要「廟算」:從政治、自然、人、法制、經濟等因素綜合考慮敵我對比,主動地去創造和改變形勢,力求獲得作戰優勢。在戰爭的「形」(軍事實力)與「勢」(作戰態勢)的問題上,孫子認為優勢的軍事力量經過將帥的正確指揮,才能化為「善戰人之勢」。要想謀形造勢,方法之一是「先為不可勝」,爭取發展強大的國力、軍力,使己方處於不可被戰勝的地位,進而等待時機以制敵。二是「擇人而任勢」,遴選優秀的將領,審時度勢,臨機應變,靈活指揮,運用各種謀略,力爭獲得有利的「勢」。三是「因形而錯勝」,將敵我客觀情況結合來創造「勢」,力爭居於有利地位,先發制人,在近戰中速戰速決。

bulb

廟算

廟,指宗廟。古人開戰前一般在宗廟舉行祈禱、占卜等儀式,並商議作戰方針。這叫做「廟算」。

鬥智鬥謀不戰而勝

孫子提出了用計謀爭取戰爭全勝的戰略,而全勝的目標是通過「不戰而屈人之兵」來實現的。怎樣才能「不戰而屈人之兵」?孫子認為必須以「知彼知己」為前提,以「伐謀」、「伐交」為途徑,形成己方強大的軍事優勢,敵人才會屈服。在軍事指揮上,孫子提出「十則圍之,五則攻之,倍則分之」(我方兵力十倍於敵就包圍它,五倍於敵就向它進攻,一倍於敵就設法分散敵人),己方力量不佔優時,「少則能逃之,不若則能避之。」通過對己方力量的調動,力求獲得有利的作戰地位,進而爭取「不戰而屈人之兵」的「全勝」。

0303ph012
諸葛亮的「空城計」是家喻戶曉的軍事計謀
0303ph012

避實擊虛出奇制勝

「虛」指的是軍力弱,條件不利;「實」指的是軍力強,條件有利。以強勝弱,以實勝虛,是軍事上一條重要規律。所以要調動各種手段使敵人由強變弱,由實變虛。孫子提出的主要方法是「示形動敵」,即利用各種假像欺騙和調動敵人,使敵人不知己方虛實,己方對敵人卻瞭如指掌。要做到「避實擊虛」,必須集中兵力,打擊敵人的弱點。「避實擊虛」的主要手段為:「出其所必趨」、「攻其所必救」;「攻其所不守」、「守其所必攻」;「奪其所愛」。孫子指出:「凡戰者,以正合,以奇勝」(以正兵與敵人正面交戰,以奇兵取勝),在戰役和戰鬥中,必須善於運用奇正之術,才能取得戰爭勝利。孫子認為「奇正」之道重在「善變」。奇兵可變成正兵使用,正兵可變成奇兵使用,這樣敵人就不能知道己方力量的分配和作戰意圖,只能處於被動的地位。將帥只要善於靈活運用「奇」和「正」,以及它們之間的轉化,就可以對敵人「攻其無備,出其不意」,從而收到出奇制勝的效果。

0303ph014
一車四馬的戰國戰車(復原模型)
0303ph014

攻守合一因地制宜

在進攻中,孫子力主「速戰速決」。首先,己方要偽裝,以求出奇制勝;其次,要出其不意,避免攻城;最後,要取用於敵,因糧於敵。這幾個原則在應用上要和「奇正」、「虛實」相結合。在防禦方面,首先要避敵鋒芒,以待後發制人;其次要巧妙地調動部隊,靈活地集中和分散兵力。孫子的進攻與防禦緊密相連,進攻中有防禦,而防禦中又有進攻,二者相互依存、不可偏廢。另外,孫子把「天」與「地」列入決定戰爭勝負的五個關鍵因素,並且強調「知天知地,勝乃可全」。(懂得天時,通曉地利,就能獲得全勝)認為必須要掌握氣候和地形條件,才能獲得戰爭的勝利。在掌握了自然環境條件的基礎上,要因地制宜,靈活多變地制定戰略戰術。《孫子兵法》還強調了「用間」的重要性,主張不吝惜「爵祿百金」,以取得敵軍情報。

 

五德兼備以智為首

戰爭最終要靠軍隊和將領來實施。因此,軍隊的建設和將帥的遴選就顯得舉足輕重。軍隊建設的基礎是強大的國力。建設的首要任務就是訓練軍隊,加強武器裝備和部隊的管理教育,這樣才能使軍隊的戰鬥力有所保證。有了戰鬥力之後,軍隊建設的下一個任務就是治軍,即組織管理部隊,包括:確立軍法軍規,而且要嚴於執行;明確賞罰制度,而且必須兌現,以此激勵和約束士兵;愛護士兵,做到軍隊內部團結一致;重視士氣的鼓動,以提高軍隊的戰鬥力。強大的軍隊必須由優秀的將帥來指揮,方能體現出它的戰鬥力。《孫子》十分重視將帥的遴選。孫子認為,一個優秀的將領,必須具有「智」、「勇」兼備的軍事指揮才能和「信」、「仁」、「嚴」的治軍才能。與「智」、「勇」、「信」、「仁」、「嚴」相聯繫,孫子又提出了將帥必須要避免的「五危」(五種致命的弱點):「必死」(有勇無謀,只知死拼)、「必生」(貪生怕死)、「忿速」(急躁易怒)、「廉潔」(廉潔好名,過於自尊)、「愛民」(以愛民自居)。這樣,一個好的統帥,就要「勇而不必死」,「怯而不必生」,「剛而不可侮」,「廉而不可辱」,「仁而不必煩」。

 

爭取民眾鞏固統治

《吳子》所說的「內修文德,外治武備」,主要就是爭取民眾,鞏固統治,以達到成就霸業的目的。對於「內修文德」,《吳子》提出要「先教百姓而親萬民」,用「道」、「義」、「禮」、「仁」去引導、治理、安撫和親近民眾,進而處理好國政、軍隊團結、將士協調一致。二要使「賢者居上,不肖者處下」,重用有賢德和有才能的人。三要做到「民安其田宅,親其有司」,使官民關係融洽。四是君主要得到民眾的擁護。五是君主要謙遜,善於傾聽勸諫。對於「外治武備」,《吳子》提出了加強軍隊建設的措施和保衞國家安全的方略,一是要在建立強大的常備軍的基礎上,組建一支精銳的骨幹隊伍;二是加強戰備;三是要慎戰,反對窮兵黷武,並且要力求減少戰爭的次數,迅速奪取決定性的勝利,從而稱王圖霸。

 

嚴格治軍教戰訓練

《吳子》很重視治軍,主張兵「以治為勝」、「教戒為先」。首先,《吳子》主張建立一支精銳部隊,其指導方針是軍隊「不在眾寡」,要「以治為勝」。即要有紀律,進攻銳利,撤退迅速,聽從指揮,將士團結。其次,《吳子》主張治軍必須嚴明軍法軍令,善於激勵士氣,信賞明罰,重賞重刑。軍隊的一切行動要「任其上令」,堅決服從上級命令,做到「令行禁止,嚴不可犯」,不從者誅,並且要賞罰及時,嚴守信用。《吳子》認為,只有嚴格治軍,士兵才能樂於服從,勇於作戰。要做到嚴格治軍,必須「教戒為先」,強調教戰訓練,提高軍隊素質。對部隊「教之以禮,勵之以義」,使士卒具備效死精神和羞恥之心。《吳子》還認為要重視訓練,提出了一套詳細而完整的訓練方法。最後,《吳子》十分強調將領在戰爭中的地位和作用,對將領提出嚴格要求。只有文武兼備、剛柔相濟的人,才能擔任統帥。具體而言,將領要在作戰、治軍時做到「五慎」,掌握好「四機」。《吳子》認為如果將帥遴選得當,國家就會強盛,反之,國家失去了良將,就會衰亡。

bulb

「五慎」

「五慎」指將軍要在五方面慎重行事。五慎,即理(治軍)、備(備戰)、果(果斷)、戒(戒驕)、約(簡明)。

bulb

「四機」

機,指作戰的關鍵。四機就是氣機(士氣的關鍵)、地機(地形的關鍵)、事機(行動的關鍵)、力機(實力的關鍵)。

0303ph013
出土的春秋甲片漆皮和銅戈,是春秋時期征戰的珍貴文物
0303ph013

審清敵情隨機應變

對付當面之敵應怎麼辦?《吳子》強調「料敵」和「審敵虛實」,重視「應變」和「因形用權」。即根據敵情、天時、地利和敵我態勢等不斷變化的情況,審時度勢,靈活地變換策略和戰法。首先,要正確地估量敵情,注意了解判斷敵情變化。其次,要根據不同敵情選擇戰機,定下打與不打的決心。在臨敵交戰之前,通過戰場觀察,如態勢對自己有利,就應當果斷地採取行動。《吳子》提出了不需縝密籌算和分析就應「擊之勿疑」的八種情況和「避之勿疑」的六種情況,進一步總結出「見可而進,知難而退」的作戰原則。此外,要審敵虛實,掌握戰機,攻擊敵人弱點。在「審敵虛實而趨其危」(查明敵軍的虛實,攻擊他的要害)的運用上,果斷地下定決心至關重要。最後,在臨敵作戰時,要應變對敵,靈活變換戰法和計謀。交戰前,要了解敵人將領的指揮才能;交戰中,審時度勢,機智多變。

Author:
Last updated:
2021-10-21

Extended Re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