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ic

彩瓷如何爭奇鬥豔?

0817ph011
明成化鬥彩雞缸杯
0817ph011

青花瓷器從元代開始大量生產,特別在明清時期,一直是中國陶瓷生產的主流產品。明淨素雅的青花瓷器譽滿中外,成為中國瓷器的象徵和代表。青花瓷的釉着色力強,顏色鮮豔,彩繪在釉中不易磨損模糊,加上白底藍花,給人一種特殊的素雅之感,而且兼具中國傳統山水畫的效果。元代中期,出現成熟的青花瓷器。青花瓷器的生產數量和質量在明清時期進入黃金時代。

0817ph010
上海博物館藏元代青花瓷瓶
0817ph010

鬥彩是指釉下青花和釉上彩相互結合的一種彩瓷工藝。明宣德年間製瓷工匠試着在已燒成的青花瓷器上,用鐵紅顏料繪畫,再經800℃左右燒烤,創製出青花釉上有紅彩的瓷器,釉下青花與釉上紅彩相互鬥妍,相互襯托,這就是鬥彩瓷器的最初形式。其後,工匠們又創製了青花上金銀彩等新品種,鬥彩已不是單一的釉上紅彩,而是釉下青花和釉上多彩的結合,一般有三四種色彩,最多可達到六種色彩。

 

在青花鬥彩瓷器基礎上,倘若人們用藍色釉上彩代替釉下青花,燒成的就是純粹的釉上五彩瓷器了。當時的五彩瓷一般包括紅、綠、黃、褐、紫諸色,實際上,凡有紅彩等三色以上,雖不夠五色,也叫五彩。在中國民俗中喜事用紅色,大紅大綠象徵喜慶,故素三彩瓷器也有自己的市場。

 

借鑑於明代「景泰藍」工藝,清代康熙年間,工匠們創製了在銅、玻璃、料器、瓷器的胎子上用各種進口的琺琅彩料描繪裝飾多種琺琅器。據清宮檔案記載,製作琺琅彩瓷器需要先把產自景德鎮的優質白瓷運至京城,再由御用畫師和高水準的工匠,用西方進口的琺琅彩料作畫,然後入爐烘燒。燒成的瓷器由於彩料較厚及花紋凸起,故能使畫面瑰麗而富於立體感。琺琅彩瓷不僅有山水、花卉和風景等題材,還增加了仿西洋畫的技法。

0817ph009
明萬曆五彩罐
0817ph009

康熙末年,製瓷工匠受琺琅彩製作工藝影響,又創製了粉彩瓷器,開闢了彩瓷的新天地。在燒烤過程中,色料中的氧化砷(As2O3)起乳濁效果,給人有「粉」的感覺,於是色彩就被粉化了。粉彩工藝到了雍正年間已趨成熟,無論造型、胎釉和彩繪上都追求精美,加上粉彩的技藝使中國傳統繪畫的渲染手法得以在瓷器中充分展現。粉彩瓷器色彩豐富而嬌豔,及後終於成為五彩瓷的主流。

0817ph012
清康熙琺瑯彩花瓶
0817ph012

北宋時期,景德鎮大量燒造的影青瓷器由於瓷化程度高,有些製品也以「體薄而潤」見稱。當時人們稱讚某些瓷品「青如天,明如鏡,薄如紙,聲如罄」,可能就是指景德鎮的薄胎影青瓷。到了清代康熙、雍正年間所生產的薄胎瓷器厚度只有半毫米,幾乎做到「真脫胎」的程度。

Last updated:
2019-10-28

Extended Re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