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與自然相處之道的轉變——自然保護區

2004年,講述可可西里巡山隊追捕藏羚羊盜獵者的電影《可可西里》上映。15年過去了,可可西里從藏羚羊的「血色屠場」變為「綠色家園」,這一切變化源於自然保護區的有效保護。可可西里自然保護區只是眾多自然保護區中的一個,那麼,中國自然保護區整體情況如何?

2004年,講述可可西里巡山隊追捕藏羚羊盜獵者的電影《可可西里》上映。影片中有一個鏡頭令人觸目驚心,成千上萬的藏羚羊皮毛鋪滿高原,這曾是可可西里的真實寫照。      

vcg11380653065
可可西里保護區執法人員繳獲的藏羚羊皮(來源:視覺中國)
vcg11380653065

 

15年過去了,當我們再次想起這部電影,不禁追問可可西里後來怎麼樣了?

今天,在眾多志願者的堅守和國家力量的庇護下可可西里已回歸平靜, 「這片4.5萬平方公里的濕地上,已經近10年沒有過槍響」,可可西里管理處黨委書記布瓊接受採訪時說道。

2016年9月,世界自然保護聯盟(IUCN)宣佈將藏羚羊的受威脅程度由瀕危降為易危。2017年7月,可可西里申遺成功,成為中國第51處世界自然遺產。

vcg111118257585
可可西里 (來源:視覺中國)
vcg111118257585

 

可可西里生態環境的恢復獲得認可。從藏羚羊的「血色屠場」變為「綠色家園」,這一切變化源於自然保護區的有效保護。可可西里自然保護區只是眾多自然保護區中的一個,那麼,中國自然保護區整體情況如何?         

 

從1個到 2750個 

遼闊的地域造就了中國豐富的生物多樣性:森林類型212類、灌叢113類、草甸77類、荒漠52類;近海海域分佈濱海濕地、紅樹林、珊瑚礁等海洋生態系統;動物和植物物種更是多達38631種和44041種······

不容樂觀的是,幾百年來不可持續的農、林業生產以及近幾十年的經濟建設過度透支了自然資源與生態環境,所以,中國也是生物多樣性面臨威脅最大的國家之一。

也許有人會問地球上的生物種類成千上萬,多一種少一種又有甚麼關係?為甚麼要保護生物多樣性?

因為一種物種的消失很可能會導致其他物種的消失。以小小的蜜蜂為例,它們與我們餐桌的關係並非只是一罐蜂蜜那樣簡單。在全球農產品總產量中,有35%需要昆蟲授粉,這包括幾乎所有的水果和大部分蔬菜。由於濫用農藥、氣候變化等因素,歐洲的野生蜂種有9%瀕臨滅絕,40%受到威脅。蜜蜂種群的衰退,意味着農產品的供給可能發生危機。

可見,生物多樣性是人類賴以生存的條件,另一方面,從感性的角度出發,我們不想將沒有森林、沒有大熊貓的世界留給後代。

建立自然保護區是人類尋找到保護生物多樣性的有效途徑。世界上第一個自然保護區是建於1872年的美國黃石公園,之後各國陸陸續續開始建立自然保護區。

main_site_illustration_ziranbaohuqu-01_002
main_site_illustration_ziranbaohuqu-01_002

 

1956年6月,錢崇澍、楊惟義等五位科學家在第一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三次會議上提出議案,指出我國天然森林已經不多,應在各省(區)劃定若干自然保護區。中國第一個自然保護區——鼎湖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成立。

vcg11432769313
鼎湖山自然保護區(來源:視覺中國)
vcg11432769313

 

由於對自然保護區重要性的認識尚處於萌芽狀態,其建設速度緩慢,各項規章制度欠缺。經過20多年的發展,僅建設了34處自然保護區,總面積為126.5萬公頃,佔國土面積的0.13%。

改革開放後,自然保護區的建立速度加快,《森林和野生動物類型自然保護區管理辦法》(1985)、《中華人民共和國自然保護區條例》(1994)等專門法規頒佈施行,自此,保護區有法可依。中國還成為《生物多樣性公約》和《國際重要濕地公約》締約國之一,自然保護與國際接軌。

截至2017年底,內地共建立保護區2750個,總面積約14733萬公頃,約佔全國陸地面積的14.88%,保護區面積居世界第二位,僅次於美國。

 

良性發展

最初,內地建立自然保護區主要是為了保護森林。保護分佈廣、面積佔優勢的生態系統類型當然好,可是僅僅這樣做,不去關注小而特殊的地方,無法真正拯救生物多樣性。因此政府針對不同的生態環境建立了不同的自然保護區。例如,吉林查干湖自然保護區,保護對象為湖泊生態系統;黑龍江五大連池自然保護區,保護對象是火山地質地貌。目前已確立九大類型自然保護區,類型從單一走向多樣化。

保護區建立後由誰管理、如何管理也是自然保護區良性發展的關鍵。1978年之前,保護區沒有直接管理機構,大部分由當地林業部門代管,直到上世紀八十年代後期,管理站、管理處、管理局等直接管理機構才逐漸健全。

內地還參照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人與生物圈」的成功經驗,在保護區內部分為核心區、緩衝區和實驗區,詳細規定了不同區域內的人類活動。

main_site_illustration_ziranbaohuqu-04_002
main_site_illustration_ziranbaohuqu-04_002

 

近期引起廣泛關注的珠穆朗瑪峰關閉事件就僅針對核心區。

為了全面掌握自然保護區內野生動物變化情況,目前80%左右國家級自然保護區都安裝了紅外相機,實現了對自然生境下野生動物野外生存狀況的跟蹤與保護。同時啟動遙感監測,以防保護區內出現採石、工礦、養殖等人類活動。自然保護從以往樸素的自然保育走向了現代的生態保護。

一系列措施使得90.5%的陸地生態系統類型、85%的野生動植物種類和65%的高等植物群落在自然保護區範圍內得到保護。

朱鹮的保護更是成為世界瀕危動物保護史上的典範。當野生朱鹮種群被宣佈在全世界範圍內滅絕的時候,1981年陝西洋縣發現了七隻野生朱鹮,數量比大熊貓還少。通過恢復天然濕地、封山育林,在朱䴉活動和覓食區禁用農藥、化肥等措施,朱鹮的數量恢復到1800多隻(2018年的統計數據)。中國還在1998年、2000年、2007年、2018年四次向日本贈送朱鹮,令日方得以重建朱䴉種群,提高了朱鹮種群的遺傳多樣性。

vcg111172992860
陝西洋縣的野生朱鹮(來源:視覺中國)
vcg111172992860

 

「紙上」保護區?

如今,自然保護區的數量已經非常可觀。然而,數量與質量的不對等引來「紙上」保護區的質疑(保護規劃停留在文本上、缺乏具體行動)。

不可否認,內地自然保護區的快速發展遺留下來許多現實問題:約三分之一保護區缺少必要的人員、管理和資金;自然保護區的核心區仍分佈居民點和農耕區;地方政府片面追求經濟利益,違規審批自然保護區內的建設項目等等。

幾乎所有的發展中國家都能見到這樣名不副實的「紙上」保護區,反映了人們保護生物多樣性的願望與尋求短期經濟利益之間無法調和的矛盾。即便是自然保護範例的黃石國家公園在最初成立的20年裡也曾是個「紙上」公園,理查德·哈里斯(Richard B. Harris)在其《消逝中的荒野:中國西部野生動物保護》一書中如是談到。

此外,中國與北美、歐洲和非洲面臨的保護任務其實很不同。1910年當北美的自然保護開始成熟時,美國的人口密度每平方公里才10人左右。1999年,納米比亞的人口密度和澳大利亞一樣才每平方公里2人左右。而中國1980年的人口密度就已每平方公里107人。特別是絕大多數自然保護區位於「老少邊窮」地區,空間上與許多落後鄉村交叉重疊。扶貧開發需要建設公路,完善基礎設施,但是自然保護區內又不允許發展大規模農業種植和養殖業。那麼究竟是先脫貧還是先保護?

青藏高原就有25個縣城、約30萬人口位於自然保護區內,僅三江源保護區就有17個縣城。保護區內的生產生活活動規模較大。2013年,中共十八屆三中全會提出「建立國家公園體制」,三江源國家公園成為首個試點。作為更大、更綜合、層級更高、保護更嚴格自然保護區,三江源國家公園改變以往簡單移民的做法,利用牧民熟悉地形的優勢,將他們從草原利用者轉化為生態管護員,每月如按要求完成巡護,還可領1800元(人民幣)工資。牧民們切實從生態保護中受益,形成生物多樣性保護利益共同體。瀾滄江源園區財務部長牟永宏說道:「幾年前,草場上還到處是塑料瓶和玻璃渣子,放牧閒下來,群眾喜歡在草灘上坐一坐、喝點啤酒,現在這些基本都收拾乾淨了。」     

2017年開始,面對保護區監管的漏洞,生態環境部、自然資源部、水利部等七部門連續兩年聯合開展覆蓋所有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的「綠盾」行動,共調查處理問題2.08萬個,追責問責1100多人,關停取締企業2460多家。

數量眾多的自然保護區,與逐步完善的保護區管理體系,對遏制環境破壞,保護自然生態發揮了積極的作用。人與自然相處之道的轉變也體現着自然保護理念在人們心中生根。

 

 

參考資料:

環境保護部 中國自然保護區之頁

 《守護可可西里系列報道》 澎湃新聞 2017/8

《當脫貧攻堅遇到保護優先:自然保護區管理之困如何解?》 新華社 2018/5/5

《朱鹮:衝出滅絕危境後的遠飛》 中國綠色時報 2013/5/20

《改革開放40年中國自然保護區建設與管理成就、挑戰與展望》 中國農村經濟 2018/10

愛德華·威爾遜(Edward O. Wilson)《半個地球:探尋生物多樣性及其保存之道》(Half-Earth: Our Planet's Fight for Life )

理查德·哈里斯( Richard B. Harris)《消逝中的荒野:中國西部野生動物保護》(Wildlife Conservation in China: Preserving the Habitat of China's Wild West)

 

 

Last updated:
2019-04-10